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296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稠油油藏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汽窜井注入氮气;注入稠油降粘剂;注入聚合物冻胶堵剂;注入耐高温无机类堵剂;汽窜井转注入蒸汽周期开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采井汽窜组合治理方法,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洗油效率,封堵了汽窜通道,提高了稠油热采水平井的开发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针对性强、方法简单和封堵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稠油油藏采油,具体涉及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为增加稠油的自然流动能力,通常采用蒸汽吞吐技术开发。由于稠油油藏普遍存在原油粘度大、胶结疏松、高孔高渗、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随着蒸汽吞吐开发的逐步深入,导致注蒸汽过程中尤其是提升注汽量增能的时候容易发生蒸汽沿高渗透层窜流,注汽井间产生严重热干扰和汽窜问题,造成低效注汽、无效注汽。以胜利油田新春采油厂排612块为例,该区块2018年度汽窜井频次为192次,2019年高达402次,由于汽窜问题导致部分井周期采油降幅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了蒸汽吞吐的效果。

2、针对热采井的汽窜问题,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实践应用了多种单一或组合体系的单井化学封堵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面临严峻挑战。首先,蒸汽的温度最高可达350℃,耐高温无机堵剂的价格较高,用量较少,封堵汽窜通道体积有限,封堵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随着吞吐轮次增加,汽窜井近井亏空逐渐加大,地层能量不足,堵后生产液量较低,产能不足。最后,由于存在井间互窜,单井治理后很快邻井蒸汽又会突破,导致封堵效果不佳,有效期较短。因此,亟待在降低堵剂成本提高堵剂用量、补充地层能量、单井治理效果不佳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封堵体积大有效期长、地层能量有效补充、井间组合封堵治理,形成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

3、现有技术重点是堵剂体系的选择、堵剂用量及组合方式优化等方面,缺乏“堵剂+工艺”的组合治理对策,影响了汽窜治理效果。cn201710430404.8公开了一种稠油热采水平井汽窜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注汽管柱下入油层部位,采用笼统注入方式,注蒸汽预热地层;(2)注入高粘度冻胶;(3)注入硅盐高温堵剂;(4)重复步骤(2)和(3),直至达到施工设计注入压力要求;(5)注蒸汽加热堵剂,关井闷井3~5d;(6)注蒸汽吞吐开采。该专利技术实现了封堵、注汽、开采一体化管柱,施工工艺简单,作业成本低;高、低粘度体系的交替注入,最终形成高驻留、强封堵的工艺方法,有效解决低粘度耐温封堵体系在地层窜流问题,提高了堵剂的驻留性,扩大了耐温堵剂的封堵体积,有效地封堵了注蒸汽汽窜,从而扩大了注蒸汽的加热范围,提高了稠油热采水平井的开发效果。该专利主要采用“化学剂封堵”单一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实施效果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氮气+稠油降粘剂+化学封堵剂+互窜井同时注汽”的组合治理方法,利用氮气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堵后低液,利用稠油降粘剂辅助蒸汽将远井地带升温幅度较低区域的稠油驱动起来,利用化学堵剂封堵汽窜通道,利用互窜井同时注汽形成井间压力互控,从而提高封窜治理效果和和蒸汽吞吐效率。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汽窜井注入氮气;

4、(2)、注入稠油降粘剂;

5、(3)、注入聚合物冻胶堵剂;

6、(4)、注入耐高温无机类堵剂;

7、(5)、汽窜井转注入蒸汽周期开发。

8、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1)中所述汽窜井为热采汽窜井,所述汽窜井为临近两口或两口以上存在汽窜的井。

9、优选情况下,步骤(1)中所述氮气注入量为10000~80000m3,注入速度为600~900m3/h。

10、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2)中所述稠油降粘剂的注入量为100~2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11、优选情况下,所述稠油降粘剂为油溶性降粘剂;更优选地,所述油溶性降粘剂为聚丙烯二十二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高级酯和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酰十八胺中的一种。

12、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3)中所述聚合物冻胶堵剂的注入量为300~5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13、优选情况下,所述聚合物冻胶堵剂由聚合物、交联剂和水组成;其中聚合物质量占比为0.3~0.5%,交联剂占比为0.2~0.5%,余量为水。

14、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可常规市场购买得到),水解度为20~35%。

15、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乳酸铬、醋酸铬、酚醛树脂交联剂中的一种。

16、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4)中所述耐高温无机类堵剂的注入量为100~2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17、优选情况下,所述耐高温无机堵剂的组成及质量组份如下:alcl35~15%,ch4n2o2~4%,c6h12n43~10%,na3c6h5o7·2h2o2~5%,cacl22~5%,其余为水。

18、优选情况下,所述耐高温无机堵剂耐温温度为大于300℃。

19、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5)中所述注蒸汽的注入速度为10~15t/h,所述蒸汽的干度≥70%。

20、优选情况下,所述的注入蒸汽天数为5~10d。

21、本专利技术注入大剂量氮气,有效补充了热采井开发中后期的地层能量;设计注入稠油降粘剂进入地层深部,注蒸汽后开井生产时稠油降粘剂沿堵剂封堵通道绕流,从而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设计成本低用量大的常规聚合物冻胶堵剂和成本高用量少的耐高温无机堵剂组合段塞,提升了堵剂用量,满足汽窜通道封堵的大剂量需求;设计两口井或两口以上存在汽窜的井实施封窜治理后同时注入蒸汽开发,使两口井间的注蒸汽形成的压力互斥,形成压力平衡,进一步防止汽窜。本专利技术的热采井汽窜组合治理方法,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洗油效率,封堵了汽窜通道,提高了稠油热采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2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3、(1)本专利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针对性强、方法简单和封堵效率高的特点;

24、(2)本专利技术增油效果良好,平均单井增油大于500t,投入产出比大于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汽窜井为热采汽窜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窜井为临近两口或两口以上存在汽窜的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氮气注入量为10000~80000m3,注入速度为600~900m3/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稠油降粘剂的注入量为100~2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稠油降粘剂为油溶性降粘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降粘剂为聚丙烯二十二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高级酯和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酰十八胺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聚合物冻胶堵剂的注入量为300~5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冻胶堵剂由聚合物、交联剂和水组成;其中聚合物质量占比为0.3~0.5%,交联剂占比为0.2~0.5%,余量为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为20~35%。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乳酸铬、醋酸铬、酚醛树脂交联剂中的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耐高温无机类堵剂的注入量为100~2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无机堵剂的组成及质量组份如下:AlCl35~15%,CH4N2O2~4%,C6H12N43~10%,Na3C6H5O7·2H2O2~5%,CaCl22~5%,其余为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注蒸汽的注入速度为10~15t/h,所述蒸汽的干度≥70%。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蒸汽天数为5~10d。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汽窜井为热采汽窜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窜井为临近两口或两口以上存在汽窜的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氮气注入量为10000~80000m3,注入速度为600~900m3/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稠油降粘剂的注入量为100~2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稠油降粘剂为油溶性降粘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降粘剂为聚丙烯二十二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高级酯和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酰十八胺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采汽窜井组合封窜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聚合物冻胶堵剂的注入量为300~500m3,注入速度为20~30m3/h。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刘伟伟李强赵益忠张向峰尹相文咸国旗纪树杰付琛江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