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2833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该修复结构通过在岩质边坡设置N个石笼挡墙,将边坡分割成梯田,并在梯田边坡上设置用于生长植物的生态袋,且限定石笼内石块的分布尺寸以及生态袋的参数,实现了长期稳定地固定植被。该修复结构有利于岩质边坡的植被固定和植被多样化,实现生态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属于水利工程。


技术介绍

1、水库调度引起库水位周期性的涨落,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区域即消落区。

2、消落区岩质边坡频繁经历水位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直接影响库岸的稳定安全、水库蓄水的正常运行以及水库的生态环境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现有技术中通过喷播草种进行消落区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仍存在植物固定困难、难以形成植被群落的问题,修复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该生态修复结构有利于消落区岩质边坡上植被的固定,进而有利于形成植被群落,提高消落区岩质边坡的人工植被生态修复效果。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其中,所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岩质边坡,所述岩质边坡设置有n个马道,n≥2,每个所述马道围设石笼挡墙,每个所述石笼挡墙之间的岩质边坡设置有用于生长植物的生态袋;

3、所述石笼挡墙围设的区域包括中心区域和外部区域,所述外部区域围设在所述中心区域的周边且与所述中心区域连通,所述中心区域填充有第一石块,所述外部区域填充有第二石块,所述第二石块的最大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石块的最大截面面积;

4、所述生态袋的孔径为0.1-0.2mm,透水率为2.5-3.5cm/s,抗涨破强度不小于1850kpa,纵向断裂强度不小于8.5kn/m,横向断裂强度不小于11.6kn/m,cbr顶破强力不小于3.0kn,纵向撕破强力不小于1.2kn,横向撕破强力不小于1.3kn。

5、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外部区域的体积比为3-4:4-5。

6、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石块和所述第二石块的最大截面面积比为16:25。

7、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生态袋之间还种植第一植物,其中第一植物包括疏花水柏枝、秋华柳、中华蚊母中的至少一种。

8、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n个所述石笼挡墙包括n1个第一石笼挡墙和n2个第二石笼挡墙,n1≥1,n2≥1,且n1+n2=n,其中,n1个所述第一石笼挡墙设置在所述岩质边坡的坡脚,n2个所述第二石笼挡墙设置在坡度小于10%的岩质边坡。

9、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沿所述岩质边坡的坡脚到坡顶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石笼挡墙之间的间距为5-8m。

10、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每个所述石笼挡墙的长宽高分别为1.5-2.0m、0.8-1.0m、0.8-1.0m。

11、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石笼挡墙里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有液体入口,所述第一排水管在所述石笼挡墙里沿平行于所述岩质边坡的方向设置;

12、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石笼挡墙之间的所述岩质边坡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有液体入口,所述第二排水管在所述岩质边坡上呈梅花型布设。

13、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石笼挡墙里设置有第一锚杆,所述第一锚杆的长度不小于2.0m,所述第一锚杆垂直于所述马道平面;

14、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石笼挡墙之间的所述岩质边坡设置有第二锚杆,所述第二锚杆的长度不小于1.5m,所述第二锚杆的倾倒角度为15-20度。

15、如上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中,所述生态袋内装有营养土和第二植物,其中,所述营养土包括有机微生物包膜肥、保水剂、土壤改良剂和壤土,所述有机微生物包膜肥、所述保水剂和土壤改良剂、所述壤土的质量比为1:0.5:100;所述第二植物包括狗牙根、甜根草、艾蒿中的至少一种。

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该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岩质边坡,在上述岩质边坡上设置有n个石笼挡墙,n≥2,该石笼挡墙围设的区域包括中心区域和外部区域,其中,外部区域填充石块的最大截面面积大于中心区域填充石块的最大截面面积,使得石笼挡墙外部区域的石块间隙较大,而中心区域的石块间隙较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石笼挡墙截留随水流下的泥土的能力,进而固定土壤,便于植物生长,起到固土修复的目的;同时,在石笼挡墙之间的岩质边坡上设置有用于生长植物的生态袋,该生态袋的孔隙大小、透水率和强度适宜,有利于防止消落区土壤流失,有利于消落区植物的生长。上述石笼挡墙和生态袋协同配合,有利于消落区土壤固定,有利于植被生长,进而有利于形成植被群落,提高消落区岩质边坡的人工植被生态修复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岩质边坡,所述岩质边坡设置有N个马道,N≥2,每个所述马道围设石笼挡墙,每个所述石笼挡墙之间的岩质边坡设置有用于生长植物的生态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外部区域的体积比为3-4: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块和所述第二石块的最大截面面积比为16:2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生态袋之间还种植第一植物,其中第一植物包括疏花水柏枝、秋华柳、中华蚊母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石笼挡墙包括N1个第一石笼挡墙和N2个第二石笼挡墙,N1≥1,N2≥1,且N1+N2=N,其中,N1个所述第一石笼挡墙设置在所述岩质边坡的坡脚,N2个所述第二石笼挡墙设置在坡度小于10%的岩质边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岩质边坡的坡脚到坡顶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石笼挡墙之间的间距为5-8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石笼挡墙的长宽高分别为1.5-2.0m、0.8-1.0m、0.8-1.0m。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石笼挡墙里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设置有液体入口,所述第一排水管在所述石笼挡墙里沿平行于所述岩质边坡的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石笼挡墙里设置有第一锚杆,所述第一锚杆的长度不小于2.0m,所述第一锚杆垂直于所述马道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袋内装有营养土和第二植物,其中,所述营养土包括有机微生物包膜肥、保水剂、土壤改良剂和壤土,所述有机微生物包膜肥、所述保水剂和土壤改良剂、所述壤土的质量比为1:0.5:100;所述第二植物包括狗牙根、甜根草、艾蒿中的至少一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落区岩质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岩质边坡,所述岩质边坡设置有n个马道,n≥2,每个所述马道围设石笼挡墙,每个所述石笼挡墙之间的岩质边坡设置有用于生长植物的生态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和所述外部区域的体积比为3-4: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块和所述第二石块的最大截面面积比为16:2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生态袋之间还种植第一植物,其中第一植物包括疏花水柏枝、秋华柳、中华蚊母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石笼挡墙包括n1个第一石笼挡墙和n2个第二石笼挡墙,n1≥1,n2≥1,且n1+n2=n,其中,n1个所述第一石笼挡墙设置在所述岩质边坡的坡脚,n2个所述第二石笼挡墙设置在坡度小于10%的岩质边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修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利文黄桂云张定军唐荣彬郭银花马晓波陈会员望雄英张广欣敦必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