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制动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2799 阅读:5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制动踏板,包括与后制动拉索相连接的转臂和带有踏板的制动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和制动臂通过套管连接成一体,所述转臂和制动臂分别固定在该套管的两端部,所述套管空套在衬套上,套管与衬套间隙配合,该衬套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的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上;所述套管从消声器上方横跨向外伸出,制动臂位于消声器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臂和制动臂连接牢固可靠,不会存在因花键打滑而制动失效的现象,安全性能大大提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车体外侧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装配、维修方便;能够保证摩托车足够的离地间隙,摩托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好。

Rear brake pedal of motorcy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torcycle rear brake pedal, including rear brake cab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tary arm and the brake pedal ar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otating arm and the brake arm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the casing, the rotating arm and the brake arm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both ends of the casing, the casing the empty set in sleeve and bushing, bushing clearance, the bushing mounting bracket through the rear brake pedal bolt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casing from the muffler extends across the top, outside of the brake arm in muffler. The rotating arm and the brake arm is firm and reliable connection of the invention, not because the spline skidding and braking failure phenomenon, safety performance is greatly improve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ssembly by bolts on the body outside,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o ensure sufficient ground clearance of the motorcycle, motorcycle through and safety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的制动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制动踏板
技术介绍
目前,通用摩托车的后制动踏板包括转臂和制动臂,转臂的一端与后制动拉索相 连接,转臂的另一端焊接有垂直于转臂的转轴,在摩托车车架下部设置有带衬套的安装板, 衬套位于安装板外侧并垂直于车架的中心平面,转臂位于安装板后侧,转臂上的转轴由内 向外从衬套中伸出,在转臂的伸出端上设有花键;而制动臂的前端带有踏板,后端设有花键 孔,制动臂通过花键孔安装在转臂的伸出端上,通过制动臂上垂直于花键孔的螺钉将制动 臂和转轴锁紧。这种结构的后制动踏板,制动臂与转臂通过花键连接,不但结构复杂,制造 成本高,而且因为转轴直径小,花键齿浅,后制动踏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花键易烂齿造成 制动臂打滑,无法带动转臂牵引后制动拉索,后制动失效;而在后制动踏板的装配、更换过 程中,转臂要从里向外穿出,再通过花键装配,装配、维修也不方便。 此外,后制动踏板的制动臂3走向是(如图5所示)从根部起先朝前下方且向外 延伸,直到从消声器6的下方通过,再向前向上延伸。由于制动臂呈勾状地位于消声器下 方,为防止制动臂与消声器干涉,制动臂必须在消声器下方与消声器保持一定距离,这就使 得摩托车的离地间隙偏小,影响摩托车的通过性,当地面不平路况差时,制动踏板易与地面 抵触,造成翻车或后制动失效,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动臂与转臂连接可靠的摩托车后制动 踏板,它不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装配、维修,而且不会与消声器相干涉,能够保证 摩托车的离地间隙,有利于摩托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后制动踏板,包括与后制动拉索相连接的转 臂和带有踏板的制动臂,其关键在于,所述转臂和制动臂通过套管连接成一体,所述转臂和 制动臂分别固定在该套管的两端部,所述套管空套在衬套上,套管与衬套间隙配合,该衬套 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的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上;所述套管从消声器上方横跨向外伸出,制 动臂位于消声器的外侧。 本专利技术的转臂和制动臂通过套管直接焊接成一体,转臂和制动臂连接牢靠,不会 存在因打滑而制动失效的现象,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套管空套在与车架固定的衬套上,转臂 和制动臂就可通过套管绕衬套的轴线转动,衬套由螺栓固定,固定衬套的螺栓头同时将套 管轴向限位,通过螺栓和衬套结构,取消了以前与转臂连接的花键轴和制动臂花键孔,不但 结构得到简化,零件制造成本降低,制动臂与转臂也连接可靠;而转臂和制动臂通过套管 成为一体结构,装入衬套和螺栓在车体外侧就可完成装配,装配、维修简单方便。套管从消 声器上方通过,制动臂位于消声器的外侧上方,制动臂仅绕套管轴线转动,不会与消声器干 涉,较之
技术介绍
的结构,提高了离地间隙至少40mm,提高了摩托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 为便于衬套安装,并使后制动踏板位于消声器上方,保证离地间隙,所述后制动踏 板安装支架包括焊接在车架下部的耳板,在耳板的内侧表面上焊接有衬管,该衬管平行并 高于主支架安装孔,在衬管的尾端焊接有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衬套、耳板和衬管, 从衬管尾端的螺母中伸出。 为使套管能绕衬套作同轴线的转动,所述套管与衬套之间的间隙为0. 1 0. 2mm, 衬套长度大于套管长度,螺栓头仅压在衬套端面,将衬套固定,而套管可在衬套上转动,螺 栓头仅对套管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为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变形或脏物附着等其它原因造成干涉,所述制 动臂与消声器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mm。 所述制动臂从连接端起,依次包括下倾段、水平段和外伸上行段,其中的下倾段和水平段与套管相垂直,该外伸上行段向上并向外延伸。这样的制动臂不但美观,而且在水平投影面上,制动臂的下倾段和水平段大致与消声器的排气管相平行。 所述制动臂由圆管成型,主杆由板条改为圆管成型,外形更流畅、美观。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后制动踏板的转臂和制动臂连接牢固可靠,不会存在因花键打滑而制动失效的 现象,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车体外侧通过螺栓进行装配,装配、维修方便; 3、制动臂不会与消声器相干涉,能够保证摩托车足够的离地间隙,摩托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好。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后制动踏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改进前,后制动踏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后制动踏板,由转臂1、套管2和制 动臂3组成,其中的套管2为一直管,转臂1和制动臂3分别焊接固定在套管2的两端部, 转臂1和制动臂3通过套管2连接成一体;转臂1的自由端与后制动拉索相连接(后制动 拉索及其与转臂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制动臂3由圆管成型,制动臂3从焊 接端起,依次包括下倾段、水平段和外伸上行段,其中的下倾段和水平段与套管2相垂直, 该外伸上行段向上并向外延伸,在制动臂3外伸上行段的端部固定有踏板3a。 如图3所示,套管2空套在衬套4上,套管2与衬套4间隙配合,套管2与衬套4 之间的间隙约为0. 12mm,衬套4长度大于套管2长度,该衬套4通过螺栓5固定在车架7的 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上,这就使转臂1和制动臂3可通过套管2绕衬套4的轴线作同轴转 动,衬套4由螺栓5固定,固定衬套4的螺栓头同时将套管2轴向限位,由于衬套4长于套管2,使得套管2能够绕衬套4作同轴线的转动。为便于衬套4安装,并使后制动踏板位于 消声器6上方,以保证离地间隙,如图3和图4所示,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包括焊接在车架7 下部的耳板8,在耳板8的内侧表面上焊接有衬管9,该衬管9平行并高于主支架安装孔10, 在衬管9的尾端焊接有螺母10。螺栓5依次穿过衬套4、耳板8和衬管9,从衬管9尾端的 螺母11中伸出。 如图1和图3所示,套管2从消声器6的上方横跨向车体外伸出,制动臂3位于消 声器6的外侧,由于制动臂3的下倾段和水平段与套管2相垂直,因而在水平投影面上,制 动臂3下倾段和水平段大致与消声器6的排气管6a相平行,制动臂3与消声器6之间的最 小距离为10mm,两者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储备,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变形或脏物附着等其 它原因造成干涉。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将制动臂3前端的踏板3a下踩,制动臂3顺时针转动,套管 2绕衬套4的轴线作同轴转动,使得转臂1也同时作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与转臂1连接的 后制动拉索,由其拉动制动器摇臂,实现制动。由于套管2从消声器6上方通过,制动臂3 位于消声器6的外侧上方,制动臂2仅绕套管2轴线转动,不会与消声器6干涉,较之背景 技术的结构,提高了离地间隙约40mm,提高了摩托车的通过性和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制动踏板,包括与后制动拉索相连接的转臂(1)和带有踏板(3a)的制动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1)和制动臂(3)通过套管(2)连接成一体,所述转臂(1)和制动臂(3)分别固定在该套管(2)的两端部,所述套管(2)空套在衬套(4)上,套管(2)与衬套(4)间隙配合,该衬套(4)通过螺栓(5)固定在车架(7)的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上;所述套管(2)从消声器(6)上方横跨向外伸出,制动臂(3)位于消声器(6)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制动踏板,包括与后制动拉索相连接的转臂(1)和带有踏板(3a)的制动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1)和制动臂(3)通过套管(2)连接成一体,所述转臂(1)和制动臂(3)分别固定在该套管(2)的两端部,所述套管(2)空套在衬套(4)上,套管(2)与衬套(4)间隙配合,该衬套(4)通过螺栓(5)固定在车架(7)的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上;所述套管(2)从消声器(6)上方横跨向外伸出,制动臂(3)位于消声器(6)的外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制动踏板安装支架 包括焊接在车架(7)下部的耳板(8),在耳板(8)的内侧表面上焊接有衬管(9),该衬管(9) 平行并高于主支架安装孔(IO),在衬管(9)的尾端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勇刘彬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