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预旋流混合器、尾气后处理器、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预旋流混合器、尾气后处理器、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278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旋流混合器、尾气后处理器、发动机和车辆,预旋流混合器包括壳体和盖体,壳体与盖体之间形成空腔,盖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盖体上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将进气口划分为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设于第一导流板上,第一进气口上设有第一导流片,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的第一气体与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的第二气体在空腔内形成旋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于降低进气阻力,增加旋流强度,进而提高气体混合均匀性,利于提高尾气后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后处理,尤其涉及一种预旋流混合器、尾气后处理器、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在发动机的尾气后处理系统中,尿素混合的均匀性,是影响尾气后处理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2、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排气管中设置混合器对尾气和尿素进行混合,由于混合器的进气口与内部旋流管相对设置,尾气在旋流管处易形成较大背压,影响进气效率和旋流效果,进而影响尾气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旋流混合器、尾气后处理器、发动机和车辆,以解决尾气在混合器内的背压大和旋流效果差的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旋流混合器,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盖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盖体上的所述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将所述进气口划分为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上,所述第一进气口上设有第一导流片,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的第一气体与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进入的第二气体在所述空腔内形成旋流。

4、可选地,所述预旋流混合器还还包括旋流管,所述旋流管设于所述空腔并正对所述进气口设置,所述旋流管上绕其周向设有多个旋流孔,多个所述旋流孔中背离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所述旋流孔上均设有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片与所述第一导流片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

5、可选地,所述进气口为圆形,所述第一导流板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圆弧段与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的直线段与所述进气口的另一侧边缘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气口。

6、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板上的多个第一进气孔,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均为长条形孔,所述第一进气孔的长轴沿所述预旋流混合器的长轴方向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孔为翻边孔,所述第一导流片为所述第一进气孔的翻边朝向进气方向翻折形成。

8、可选地,所述预旋流混合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内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的上端连接所述旋流管的下端,所述内管的下端穿设在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连接固定,所述外观图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外管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的侧壁设有出气孔。

9、可选地,所述出气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沿所述外管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孔为沿所述预旋流混合器的长轴方向的长条形孔。

10、可选地,多个所述出气孔沿所述预旋流混合器的长轴方向设有两排。

11、可选地,所述预旋流混合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呈w形状设于所述外管的出气端。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尾气后处理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预旋流混合器。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尾气后处理器。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发动机。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旋流混合器,在盖体上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将进气口划分为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设于第一导流板上,第一进气口上设有第一导流片,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的第一气体与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的第二气体在空腔内形成旋流,利于降低进气阻力,即降低背压,进而利于气体进入旋流管内进行混合,使得旋流管处形成较大强度的旋流效果,气体流速增加,进而提高气体混合均匀性,利于提高尾气后处理效果。

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尾气后处理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预旋流混合器,预旋流混合器增加了旋流强度和气体混合均匀性,进而利于提高尾气后处理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旋流混合器,包括壳体(1)和盖体(2),所述壳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盖体(2)的一端设有进气口(21),另一端设有出气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上的所述进气口(21)处设有第一导流板(23),所述第一导流板(23)将所述进气口(21)划分为第一进气口(231)和第二进气口(211),所述第一进气口(231)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上,所述第一进气口(231)上设有第一导流片(232),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231)进入的第一气体与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211)进入的第二气体在所述空腔内形成旋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旋流混合器还包括旋流管(3),所述旋流管(3)设于所述空腔并正对所述进气口(21)设置,所述旋流管(3)上设有旋流孔(31),所述旋流孔(31)中背离所述第一导流板(23)的所述旋流孔(31)处设有第二导流片(32),所述第二导流片(32)与所述第一导流片(232)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导流板(23)的圆弧段与所述进气口(21)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23)的直线段与所述进气口(21)的另一侧边缘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气口(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231)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上的多个第一进气孔,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均为长条形孔,所述第一进气孔的长轴沿所述预旋流混合器的长轴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为翻边孔,所述第一导流片(232)为所述第一进气孔的翻边朝向进气方向翻折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旋流混合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内的外管(4)和内管(5),所述外管(4)的上端连接所述旋流管(3)的下端,所述内管(5)的下端穿设在所述外管(4)内并与所述外管(4)连接固定,所述外管(4)通过安装架(42)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外管(4)朝向所述出气口(22)的一端的侧壁设有出气孔(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4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气孔(41)沿所述外管(4)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出气孔(41)为沿所述预旋流混合器的长轴方向的长条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气孔(41)沿所述预旋流混合器的长轴方向设有两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流板(6),所述第二导流板(6)呈W形状设于所述外管(4)的出气端。

10.尾气后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

11.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器。

12.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预旋流混合器,包括壳体(1)和盖体(2),所述壳体(1)与所述盖体(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盖体(2)的一端设有进气口(21),另一端设有出气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上的所述进气口(21)处设有第一导流板(23),所述第一导流板(23)将所述进气口(21)划分为第一进气口(231)和第二进气口(211),所述第一进气口(231)设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上,所述第一进气口(231)上设有第一导流片(232),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231)进入的第一气体与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211)进入的第二气体在所述空腔内形成旋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旋流混合器还包括旋流管(3),所述旋流管(3)设于所述空腔并正对所述进气口(21)设置,所述旋流管(3)上设有旋流孔(31),所述旋流孔(31)中背离所述第一导流板(23)的所述旋流孔(31)处设有第二导流片(32),所述第二导流片(32)与所述第一导流片(232)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1)为圆形,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导流板(23)的圆弧段与所述进气口(21)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23)的直线段与所述进气口(21)的另一侧边缘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气口(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旋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231)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上的多个第一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远刘浩楠曹庆炜王科星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