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62200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和系统,包括:手机端设备发出防伪认证请求,生成随机码发送给读卡器;读卡器收到随机码启动,并将随机码发送给RFID标签芯片;RFID标签芯片得到随机码,将随机码与内置密钥加密得到认证信息,并与其内置标签信息组装,得到验证信息,返回给手机端设备;读卡器或手机端设备,使用加密算法加密验证信息,发送至防伪认证平台;防伪认证平台,使用解密算法解密验证信息以验证其认证信息的真伪,并解析认证信息的随机码进行风险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1、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电磁耗合原理,在目标物体上附着一个rfid标签,标签内包含目标物体的相关信息,通过读取器读取标签内的信息,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

2、rfid防伪也是一种新型的防伪技术,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例如,无法突破到c端实现消费者的防伪验证需求、且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才能实现防伪验证的功能;此外,仅仅通过rfid唯一码实现系统层面的防伪在安全性问题上也备受关注。

3、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防伪认证方法,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包括:

2、s1:手机端设备发出防伪认证请求,生成随机码发送给读卡器;

3、s2:读卡器收到随机码启动,并将随机码发送给rfid标签芯片;

4、s3:rfid标签芯片得到随机码,将随机码与内置密钥加密得到认证信息,并与其内置标签信息组装,得到验证信息,返回给手机端设备;

5、s4:读卡器或手机端设备,使用加密算法加密验证信息,发送至防伪认证平台;

6、s5:防伪认证平台,使用解密算法解密验证信息以验证其认证信息的真伪,并解析认证信息的随机码进行风险评估。

7、进一步,生成随机码,具体为:根据手机端设备编码、时间、随机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加密生成随机码。

8、进一步,随机码,为16进制数。

9、进一步,加密算法为ccsa加密算法,包括:

10、转码:将验证信息tid字符串转ascii码,得到数字串;

11、切段:将数字串按照一定长度切成n段;n为大于1的整数;

12、洗牌:将n段数字串,按照一定规则重新排序;

13、段反转:将n段数字串中,每个数字串转成二进制数进行位移;

14、重组:将n段已位移数字串,重组成更新字符串。

15、进一步,解密算法,为ccsa解密算法,包括:

16、转码:将更新字符串转ascii码,得到更新数字串;

17、切段:将更新数字串按照一定长度切成n段;

18、段反转,将每个段中的数字转成二进制数进行一定位的向右位移转为加密二进制数的对称数,得到多个原数;

19、恢复:将多个原数按照顺序还原后,组转成完整的原数字串;

20、进一步,洗牌,具体为:根据时间片产生一个随机奇数,洗牌中,将第一段放在下标为奇数的位置,依此类推,到列表尾部后,跳转到列表头部,直到把n段填满,以完成重新洗牌

21、进一步,段反转,具体于为:根据时间片产生一个随机奇数,将原数乘以这个随机奇数生成加密数,再将加密数乘以奇数,取模2的32次方得到更新原数。

2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系统,包括:读卡器、手机端设备和防伪认证平台,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1-s5。

23、进一步,读卡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rfid识别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插接接口;

24、rfid识别模块,用于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识别rfid标签返回的信号,得到对应数据信息;

25、信号处理模块,与rfid识别模块连接,以接收并处理数据信息,得到处理后的数据信息;

26、插接接口,与信号处理模块和外置设备连接,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外置设置。

27、进一步,插接接口为:type-c5或lightning接口。

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及系统,其通过手机端、读卡器和防伪认证平台三方,实现认证信息的真伪验证,并解析认证信息的随机码进行风险评估。关键在于,首先手机端设备发送了个随机码,与rfid标签芯片结合形成认证信息,进而在发送给应用层前进行了再加密;防伪认证平台,解密验证信息,以得到其中的认证信息和认证信息的随机码,一方面验证认证信息的真伪;另一方面判断随机码是否一致以进行风险评估。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手机端设备发送随机码,能够将防伪认证,突破到c端,实现消费者的防伪验证需求;2、在发送给应用层前,通过手机端设备或读卡器进行再加密,能够提高防伪认证可靠性,通过判断随机码完成风险评估,进一步提高防伪认证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随机码,具体为:根据手机端设备编码、时间、随机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加密生成随机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随机码,为16进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密算法为CCSA加密算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解密算法,为CCSA解密算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洗牌,具体为:根据时间片产生一个随机奇数,洗牌中,将第一段放在下标为奇数的位置,依此类推,到列表尾部后,跳转到列表头部,直到把N段填满,以完成重新洗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段反转,具体于为:根据时间片产生一个随机奇数,将原数乘以这个随机奇数生成加密数,再将加密数乘以奇数,取模2的32次方得到更新原数。

8.一种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读卡器、手机端设备和防伪认证平台,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步骤S1-S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伪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读卡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RFID识别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插接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伪认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插接接口为:Type-C5或Lightning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手机端读卡器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随机码,具体为:根据手机端设备编码、时间、随机数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加密生成随机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随机码,为16进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密算法为ccsa加密算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解密算法,为ccsa解密算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洗牌,具体为:根据时间片产生一个随机奇数,洗牌中,将第一段放在下标为奇数的位置,依此类推,到列表尾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向东苏立新李谦刘兴东胡志敏李喆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盈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