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2168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包括气缸底座组件、载具组件,载具组件与气缸底座滑动连接,载具组件包括垫高块、真空封板以及模组载板,模组载板直接与摄像头模组接触,真空封板和模组载板的配合形成气密回路,真空封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模组载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第一气孔以及第二气孔均与气密回路连通,第一气孔远离气密回路的一面设有多个气嘴,气嘴与气缸底座组件的气路连通。本治具利用气压差对摄像头模组吸附固定,可以减少摄像头模组与治具之间的磕碰、摩擦而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治具制备,具体是一种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人们对于摄像头等光学仪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带动了关于光学仪器检测方面机台的发展,而光学检测机台的精度最很大部分是取决于测试治具。在现有的摄像头治具中,不管是手动治具还是自动治具,要对摄像头模组进行测试时,都需要通过盖板上的模组压块和连接器压块在闭合治具时压住摄像头模组以及连接器,从而完成摄像头模组的固定以及摄像头连接器跟针座探针的接触。而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模组由于可压合的作用面面积少,或者部分特殊的模组表面材料比较脆弱,这种固定方式可能对摄像头模组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包括气缸底座组件、载具组件,载具组件与气缸底座滑动连接,载具组件包括垫高块、真空封板以及模组载板,模组载板直接与摄像头模组接触,真空封板和模组载板的配合形成气密回路,真空封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模组载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第一气孔以及第二气孔均与气密回路连通,第一气孔远离气密回路的一面设有多个气嘴,气嘴与气缸底座组件的气路连通。

3、进一步,垫高块的四角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导向轴,导向轴的底部与气缸底座组件固定连接,导向轴的上部与垫高块滑动连接,第一通孔与导向轴之间设有直线轴承。

4、进一步,气缸底座组件包括底座以及气缸组件,气缸组件位于底座的正上方,气缸组件通过螺栓与底座连接,气缸组件远离底座的一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pcb板,pcb板上设有多个针座组件。

5、进一步,气缸组件的两侧设有气缸,气缸的伸缩端通过等高螺栓与垫高块连接。

6、进一步,气缸组件靠近载具组件的一面设有多个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载具组件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与气缸组件连接。

7、进一步,模组载板以及真空封板的相同位置均设有配合针座组件的开口,开口贯穿模组载板和真空封板。

8、进一步,气缸组件的一侧设有转接线,底座靠近转接线的一面设有走线固定板,走线固定板靠近转接线的端部设有固线扣,转接线搭在固线扣上,转接线与pcb板电性连接。

9、进一步,模组载板的两侧设有凸块,垫高块上设有配合凸块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螺纹孔,凸块对应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设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旋进第一螺纹孔。

10、进一步,真空封板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模组载板上对应第三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三通孔内设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旋进第二螺纹孔。

11、进一步,模组载板靠近真空封板的一面设有多条气槽,气槽与第二气孔连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摄像头模组的底部与模组载板贴合,模组载板上的第二气孔与气密回路连通,利用第二气孔内外的气压差对摄像头模组吸附固定,减少摄像头模组与治具磕碰而发生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底座组件(1)、载具组件(2),所述载具组件(2)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滑动连接,所述载具组件(2)包括垫高块(21)、真空封板(22)以及模组载板(23),所述模组载板(23)直接与摄像头模组接触,所述真空封板(22)和所述模组载板(23)的配合形成气密回路,所述真空封板(22)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所述模组载板(23)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以及所述第二气孔均与所述气密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气孔远离所述气密回路的一面设有多个气嘴,所述气嘴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的气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块(21)的四角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导向轴(211),所述导向轴(211)的底部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211)的上部与所述垫高块(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导向轴(211)之间设有直线轴承(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以及气缸组件(12),所述气缸组件(12)位于所述底座(11)的正上方,所述气缸组件(12)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11)连接,所述气缸组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212),所述第一凹槽(212)内设有PCB板(124),所述PCB板(124)上设有多个针座组件(1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12)的两侧设有气缸(123),所述气缸(123)的伸缩端通过等高螺栓与所述垫高块(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12)靠近所述载具组件(2)的一面设有多个弹簧(121),所述弹簧(121)的一端与所述载具组件(2)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组件(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载板(23)以及所述真空封板(22)的相同位置均设有配合所述针座组件(125)的开口(24),所述开口(24)贯穿所述模组载板(23)和所述真空封板(2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12)的一侧设有转接线(3),所述底座(11)靠近所述转接线(3)的一面设有走线固定板(4),所述走线固定板(4)靠近所述转接线(3)的端部设有固线扣,所述转接线(3)搭在所述固线扣上,所述转接线(3)与所述PCB板(124)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载板(23)的两侧设有凸块(231),所述垫高块(21)上设有配合所述凸块(231)的第二凹槽(212),所述第二凹槽(212)内设有螺纹孔,所述凸块(231)对应所述螺纹孔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旋进所述第一螺纹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封板(22)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模组载板(23)上对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旋进所述第二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载板(23)靠近所述真空封板(22)的一面设有多条气槽(232),所述气槽(232)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底座组件(1)、载具组件(2),所述载具组件(2)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滑动连接,所述载具组件(2)包括垫高块(21)、真空封板(22)以及模组载板(23),所述模组载板(23)直接与摄像头模组接触,所述真空封板(22)和所述模组载板(23)的配合形成气密回路,所述真空封板(22)上设有多个第一气孔,所述模组载板(23)上设有多个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以及所述第二气孔均与所述气密回路连通,所述第一气孔远离所述气密回路的一面设有多个气嘴,所述气嘴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的气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块(21)的四角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导向轴(211),所述导向轴(211)的底部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轴(211)的上部与所述垫高块(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导向轴(211)之间设有直线轴承(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11)以及气缸组件(12),所述气缸组件(12)位于所述底座(11)的正上方,所述气缸组件(12)通过螺栓与所述底座(11)连接,所述气缸组件(1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面的中部设有第一凹槽(212),所述第一凹槽(212)内设有pcb板(124),所述pcb板(124)上设有多个针座组件(1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动力吸附连接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12)的两侧设有气缸(123),所述气缸(123)的伸缩端通过等高螺栓与所述垫高块(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儒寿覃作成杨东锋黎子龙黄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广浩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