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建成了很多的公路工程隧道工程,为了保证行车的视线及司乘人员安全,公路中设置了通风系统,将隧道中因汽车通行排放的污染气体和废气及时排除。现在隧道中一般是采用机械通风,是通过安装在隧道内的通风设备,强制对隧道内部空气进行流动和通风,以保证其空气质量。
2、一座隧道内根据隧道长度,设计交通量设置数量不等的通风设备持续运营,隧道通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24小时工作,在交通量很小的公路上以及夜晚几乎没有车辆通行的隧道内,隧道通风也一直持续工作,造成了能源的极大浪费,且增加了公路隧道的养护及管理成本。隧道通风是保证行车安全和司乘安全的基本条件,在隧道中通行车辆较少,产生的废气比较少,空气质量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启动部分通风设备,减少隧道的运营费用及节约能源;在隧道中通行车辆较多,产生的废气比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启动全部安装的通风设备,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及司乘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应用于隧道包括的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中,所述隧道上安放的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分布在所述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4、若决策所述通风监测点的第一车感监测点异常,则决策自身的上下文
5、按照所述通风监测点对应的pm2.5合理策略依次从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监测点中为平衡状态的每个车感监测点中选择一个车感监测点,将选择的每个车感监测点的平衡状态更新为超重状态,将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监测点中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的超重状态更新为平衡状态,其中,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中所述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的布局顺序与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的上下文监测点集中所述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的布局顺序相同;
6、若决策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恢复正常,则根据预设布局顺序和所述通风监测点的车感监测点的总数量从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选取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
7、将所述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中车感监测点的超重状态更新为平衡状态,并将所述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相对应的第一车感监测点的平衡状态更新为超重状态。
8、进一步的,决策所述通风监测点的第一车感监测点异常,具体包括:
9、决策自身的每个重量监测点是否异常;
10、若决策自身的每个重量监测点中的第一重量监测点异常,则决策所述第一重量监测点是否是所述通风监测点的第一车感监测点,若决策所述第一重量监测点是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则向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传输携带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的异常提醒;或者,
11、若接收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传输的携带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的异常提醒,则决策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异常。
12、进一步的,根据预设布局顺序和所述通风监测点的车感监测点的总数量从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选取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具体包括:
13、按照预设布局顺序将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的每个上下文监测点重新布局;
14、将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的每个上下文监测点重新布局后的序号依次对所述通风监测点的车感监测点的总数量求余数;
15、选取余数为零的上下文监测点为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的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
16、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包括:
17、获取预设的第一监测点布局策略或者与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协商得到第二监测点布局策略;
18、按照所述第一监测点布局策略或者所述第二监测点布局策略为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中的所述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布局。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装置,应用于隧道包括的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中,所述隧道上安放的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分布在所述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20、第一上下文监测点更新单元,用于若决策所述通风监测点的第一车感监测点异常,则决策自身的上下文监测点集中的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为超重状态的每个第一上下文监测点,按照所述通风监测点对应的pm2.5合理策略依次从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监测点中为平衡状态的每个车感监测点中选择一个车感监测点,将选择的每个车感监测点的平衡状态更新为超重状态,将所述每个第一上下文监测点中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的超重状态更新为平衡状态,其中,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中所述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的布局顺序与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的上下文监测点集中所述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的布局顺序相同;
21、第二上下文监测点更新单元,用于若决策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恢复正常,则根据预设布局顺序和所述通风监测点的车感监测点的总数量从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选取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将所述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中车感监测点的超重状态更新为平衡状态,并将所述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相对应的第一车感监测点的平衡状态更新为超重状态。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下文监测点更新单元,具体用于决策自身的每个重量监测点是否异常;若决策自身的每个重量监测点中的第一重量监测点异常,则决策所述第一重量监测点是否是所述通风监测点的第一车感监测点,若决策所述第一重量监测点是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则向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传输携带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的异常提醒;或者,若接收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传输的携带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的异常提醒,则决策所述第一车感监测点异常。
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下文监测点更新单元,具体用于按照预设布局顺序将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的每个上下文监测点重新布局;将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的每个上下文监测点重新布局后的序号依次对所述通风监测点的车感监测点的总数量求余数;选取余数为零的上下文监测点为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的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
24、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
25、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第一监测点布局策略或者与所述通风监测点的其他车感监测点所在的隧道区间段协商得到第二监测点布局策略;
26、布局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监测点布局策略或者所述第二监测点布局策略为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中的所述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布局。
27、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
28、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应用于隧道包括的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中,所述隧道上安放的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分布在所述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决策所述通风监测点的第一车感监测点异常,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布局顺序和所述通风监测点的车感监测点的总数量从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选取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装置,应用于隧道包括的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中,所述隧道上安放的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分布在所述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一种隧道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应用于隧道包括的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中,所述隧道上安放的通风监测点的每个车感监测点分布在所述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决策所述通风监测点的第一车感监测点异常,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布局顺序和所述通风监测点的车感监测点的总数量从所述上下文监测点集选取每个第二上下文监测点,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一种隧道通风用控制装置,应用于隧道包括的大于一个隧道区间段中,所述隧道上安放的通风监测点的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云波,何成滔,杨雄兵,丁建友,尹正文,林梦,武生彪,鲁浩,赵红奎,吕回,杨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