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1717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20
本技术涉及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包括试验田,所述试验田上开设有多个并排排列的墙体安置沟槽,每个所述墙体安置沟槽内均安装有隔水墙,多个所述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为多个试验区,本技术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通过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成多个试验区,通过隔水墙的设置保证各个试验区之间不会出现水分侧向渗透,且在试验田内部设置预制板和防渗土工布以及盖板,可以很好的固定试验田区间之间的土壤,让它们不会发生坍塌,可以更好的帮助试验田实验,整体建设成本低廉,结构稳固,试验结束后易于恢复原貌;保留了原状土层,避免了常规方法对土壤层次的完全毁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染监测,特别为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


技术介绍

1、试验田是进行农业试验的田地。就是用作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品种对比、肥料对比、季节对比、病虫害防治对比等项目的农田。

2、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一直是种植业面源污染研究和防治的关键。目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一般通过建设监测小区的方式来进行监测。根据现有规范,监测小区一般采用砖混结构。但这种砖混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易破坏原状土壤,对犁底层破坏较大,且试验结束后土壤结构恢复时间较长,不仅如此,这种结构也无法避免不同试验区间水分侧向渗透。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小区土壤层次破坏严重,土壤原貌难以恢复;现有建设技术成本高;土壤和混凝土壁之间极易形成裂缝而导致地表径流大量淋溶,减少了地表径流监测量;监测结束后拆卸困难。

4、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包括试验田,所述试验田上开设有多个并排排列的墙体安置沟槽,每个所述墙体安置沟槽内均安装有隔水墙,多个所述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为多个试验区。

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隔水墙由两个位于竖直方向上安装的预制板以及位于两个预制板顶端用于封口的盖板构成。

>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每个所述预制板的内侧面均铺设有一层防渗土工布。

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试验田长12m,宽2.50m,面积为30m2,试验田内土层厚度为50cm。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隔水墙墙体埋入土层60cm,出露土面30cm,宽度50cm,并以混凝土粉刷防侧渗。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隔水墙垂直紧贴墙体安置沟槽土体安装。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防渗土工布厚度0.50mm,防渗土工布紧贴预制板,并嵌入预制板外侧土体10cm。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预制板和盖板之间的空间回填土壤。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本技术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通过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成多个试验区,通过隔水墙的设置保证各个试验区之间不会出现水分侧向渗透,且在试验田内部设置预制板和防渗土工布以及盖板,可以很好的固定试验田区间之间的土壤,让它们不会发生坍塌,可以更好的帮助试验田实验,整体建设成本低廉,结构稳固,试验结束后易于恢复原貌;保留了原状土层,避免了常规方法对土壤层次的完全毁坏;采用防渗土工布双重防水设计,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易于拆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田(3),所述试验田(3)上开设有多个并排排列的墙体安置沟槽(1),每个所述墙体安置沟槽(1)内均安装有隔水墙(2),多个所述隔水墙(2)将试验田(3)分隔为多个试验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2)由两个位于竖直方向上安装的预制板(6)以及位于两个预制板(6)顶端用于封口的盖板(5)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板(6)的内侧面均铺设有一层防渗土工布(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田(3)长12m,宽2.50m,面积为30m2,试验田(3)内土层厚度为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2)墙体埋入土层60cm,出露土面30cm,宽度50cm,并以混凝土粉刷防侧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2)垂直紧贴墙体安置沟槽(1)土体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土工布(7)厚度0.50mm,防渗土工布(7)紧贴预制板(6),并嵌入预制板(6)外侧土体10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6)和盖板(5)之间的空间回填土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田(3),所述试验田(3)上开设有多个并排排列的墙体安置沟槽(1),每个所述墙体安置沟槽(1)内均安装有隔水墙(2),多个所述隔水墙(2)将试验田(3)分隔为多个试验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2)由两个位于竖直方向上安装的预制板(6)以及位于两个预制板(6)顶端用于封口的盖板(5)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板(6)的内侧面均铺设有一层防渗土工布(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田(3)长12m,宽2.5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朱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