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及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61530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3 02:18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接触器,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壳体组件包括:壳体,设置有导轨安装槽和滑槽,导轨安装槽与滑槽连通,且导轨安装槽与滑槽大致垂直,导轨安装槽用于安装导轨。锁紧组件,位于滑槽内,锁紧组件靠近导轨安装槽的一端用于抵接导轨。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于壳体。接触器向导轨安装的过程中,限位组件不限制锁紧组件背向导轨安装槽移动。接触器安装于导轨之后,限位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锁紧组件的移动路径上,锁紧组件的一端与导轨抵接,锁紧组件的另一端与限位组件抵接。本申请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减少了导轨在发生晃动或发生磕碰时,接触器容易在导轨上晃动或从导轨上掉落的问题的发生,提高了接触器在导轨上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接触器


技术介绍

1、接触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器,通常用来控制大功率电器或电路的开关。接触器由触点、线圈和辅助机构组成。接触器可以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运动,从而实现电路的闭合和切断。

2、接触器通常安装在配电箱的导轨上使用。在向导轨安装接触器时,常借助锁紧组件来将接触器锁紧于导轨上。然而,接触器在使用或运输等过程中会发生振动,使得接触器相对导轨发生晃动。假设接触器相对导轨晃动的幅度过大,则会影响接触器的正常使用,且安装于导轨上的接触器容易从导轨上脱落,致使接触器存在摔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接触器,以解决导轨在发生晃动或发生磕碰时,接触器容易在导轨上晃动或从导轨上掉落的问题,提高了接触器在导轨上的安装稳定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接触器,接触器安装于导轨,壳体组件包括:壳体,设置有导轨安装槽和滑槽,导轨安装槽与滑槽连通,且导轨安装槽与滑槽大致垂直,导轨安装槽用于安装导轨。锁紧组件,位于滑槽内,锁紧组件靠近导轨安装槽的一端用于抵接导轨。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于壳体。接触器向导轨安装的过程中,限位组件不限制锁紧组件背向导轨安装槽移动。接触器安装于导轨之后,限位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锁紧组件的移动路径上,锁紧组件的一端与导轨抵接,锁紧组件的另一端与限位组件抵接。

3、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将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于壳体,且在接触器向导轨安装的过程中,限位组件不限制锁紧组件背向导轨安装槽移动,这样,限位组件不会对接触器向导轨安装带来阻碍。在接触器安装于导轨之后,限位组件至少部分位于锁紧组件的移动路径上,并与锁紧组件相抵接,这样,限位组件可以对锁紧组件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锁紧组件不会在滑槽内背向导轨安装槽移动。这种情况下,即便接触器在使用或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振动,在限位组件的限制下锁紧组件也不会背向导轨安装槽移动,因此锁紧组件与导轨之间不容易发生抵接失效,可以减小接触器相对导轨发生晃动的可能,更可以减小接触器从导轨上脱落被摔坏的可能,提高了接触器在导轨上的安装稳定性。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壳体设置有第一通孔,限位杆安装于第一通孔。限位杆包括限位端,在接触器向导轨安装的过程中,限位端缩回第一通孔内。在接触器安装于导轨之后,限位端位于锁紧组件的移动路径上,以抵接锁紧组件。

5、通过上述方案,在壳体卡接于导轨上后,限位杆可以有效地对锁紧组件进行限位,并且不会因为在壳体上设置限位杆,而影响锁紧组件的使用。第一通孔的设置实现了限位组件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并且利用插接的方式,使限位杆穿过第一通孔,可以利用壳体与限位杆进行配合对锁紧组件进行限位。插接的方式不仅设置简单,并且设置成本还比较低,降低了接触器整体的制造成本。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通孔为螺纹孔,限位杆的侧壁设置有外螺纹,限位杆与壳体螺纹连接。或者,第一通孔为光孔,限位杆与第一通孔的孔壁紧配合。

7、通过上述方案,可使限位杆的安装方式更加多样性,现实使用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去选择对应的安装方式。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组件还包括加强板,加强板连接于壳体,加强板与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限位端还穿过第二通孔。

9、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通过设置加强板,保证了限位杆对锁紧组件的限位效果,若导轨的晃动幅度较剧烈或导轨的磕碰较为严重时,锁紧组件受到的来自于导轨的力会相应地增大,限位杆受到来自于锁紧组件的力也就越大,此时可能会因为壳体较薄,而导致第一通孔处的壳体出现断裂的问题,而此时,加强板就可分担一部分力,从而对壳体起到保护作用,增加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加强板连接于壳体背向滑槽的一侧,限位端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或者,加强板连接于壳体朝向滑槽的一侧,限位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11、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不对加强板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制,当加强板设于壳体背向滑槽一侧时,由于没有锁紧组件的限制,加强板的安装会更加方便。当加强板设置于壳体朝向滑槽一侧时,由于加强板更靠近锁紧组件,加强板对限位杆受到的力分担得更多,从而对壳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组件包括挡杆、第一弹性件和限位板。壳体设置有第三通孔,挡杆安装于第三通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壳体背向滑槽的一侧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限位板连接。挡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位于锁紧组件的移动路径上。在接触器向导轨安装的过程中,锁紧组件抵推挡杆,挡杆沿第三通孔向远离锁紧组件的方向移动,第一弹性件拉长。在接触器安装于导轨之后,第一弹性件收缩,挡杆在第一弹性件的带动下沿第三通孔向靠近锁紧组件的方向移动,以使挡杆抵接锁紧组件。

13、通过上述方案,可以使挡杆的操作更加便捷,在将接触器安装于导轨上时,只需要下拉限位板,即可使挡杆在第三通孔内沿远离锁紧组件方向移动,此时,挡杆将不对锁紧组件进行限位,打开锁紧组件即可将壳体安装于导轨上,当壳体卡接于导轨上时,放松限位板,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限位板带动挡杆沿着第三通孔向靠近锁紧组件方向移动,此时,挡杆抵接锁紧组件对锁紧组件起到限位作用,限位板不仅能起到方便拉动挡杆的作用,并且设置限位板可以避免挡杆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脱离第三通孔,而导致限位组件失效的问题。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挡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或者,锁紧组件包括抵接部,抵接部为斜面。

15、通过上述方案,当打开锁紧组件时,锁紧组件沿着滑槽向挡杆靠近,在倒角的作用下,锁紧组件压迫挡杆,使挡杆沿着第一通孔向靠近锁紧组件方向移动,此时就可将壳体卡接于导轨上,当关闭锁紧组件时,锁紧组件沿着滑槽远离挡杆,挡杆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对锁紧组件进行限位,这样设置,可以利用锁紧组件的位移来带动挡杆的位移,将壳体的安装过程简化,使壳体向导轨安装时更加简单。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弹性件为拉簧,第一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

17、通过上述方案,拉簧具有可逆性强,结构简单等优点,设置多个第一弹性件可以保证挡杆有效的对锁紧组件进行限位,避免了当导轨晃动幅度过大或受到严重磕碰时,导轨向锁紧组件施加的力过大,而导致挡杆无法对锁紧组件限位的问题出现。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锁紧组件包括滑块以及第二弹性件,滑块位于滑槽内,滑块包括安装腔,安装腔贯通滑块背向滑槽的一侧,第二弹性件从滑块背向滑槽的一侧安装于安装腔内。滑槽的槽壁具有限位面,限位面位于安装腔内,第二弹性件靠近导轨安装槽的一端与安装腔的腔壁连接,第二弹性件远离导轨安装槽的一端与限位面连接。

19、通过上述方案,利用第二弹性件可使滑块抵接于导轨上,从而使壳体固定于导轨上,在滑槽内设置限位块,利用第二弹性件可以使滑块不会从滑槽内脱落。保证了锁紧组件的使用稳定性。

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安装于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螺纹孔,所述限位杆的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限位端还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壳体背向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或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挡杆、第一弹性件和限位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或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拉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滑块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包括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贯通所述滑块背向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从所述滑块背向所述滑槽的一侧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10.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安装于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组件,应用于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安装于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螺纹孔,所述限位杆的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或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限位端还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壳体背向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限位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顺锋李新叶胡金鹏林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