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车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9506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5
本技术涉及助力车座椅结构,包括左车架、右车架和连接于左右车架之间的坐垫,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的下方连接有脚轮,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均包括有主支撑杆和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设置在主支撑杆下方、且辅助支撑杆的下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的下部,辅助支撑杆的上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的上部,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部往辅助支撑杆的后方延伸并连接有把手组件;此款车架通过将主支撑杆的上端部往后延长,使得连接在车架上的把手组件的安装位置相对于坐垫更加靠后,为坐垫的左右两侧腾出空间,使坐垫乘坐的横向空间更加宽松,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助力车领域,具体是一种助力车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1、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号为cn202020173396.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代步车,它主要包括两个车架,其中任意一个车架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上方的辅助支撑杆,并且辅助支撑杆的下端与支撑杆下部的端部连接,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杆的上部连接,而附图中可见的把手则直接连接在支撑杆的上端部,而该结构造成把手设置的位置靠前,靠近坐垫两侧的中间位置,当体宽的乘坐人员乘坐时,两把手会缩窄坐垫横向空间,使乘坐人员有一种逼夹的感觉,影响乘坐体验,并且,由于把手是活动插接在支撑杆内以随时调整把手的高度,因此在辅助支撑杆的上端与支撑杆上部焊接后,需要清除支撑杆内壁的焊锈,以保证内壁便于把手在内滑动,但受限于车架造型,车架在清除焊锈时操作困难,因此本申请人通过结构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种可替代上述现有技术的新的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为坐垫的左右两侧腾出空间,使坐垫乘坐的横向空间更加宽松。

2、助力车座椅结构,包括左车架、右车架和连接于左右车架之间的坐垫,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的下方连接有脚轮,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均包括有主支撑杆和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设置在主支撑杆下方、且辅助支撑杆的下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的下部,辅助支撑杆的上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的上部,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部往辅助支撑杆的后方延伸并连接有把手组件。

3、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4、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把手导向管,所述把手组件穿插式滑动连接在把手导向管道内,且所述把手导向管上设有与把手组件配合的把手调节组件。

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支撑杆和辅助支撑杆的中间部相互远离设置、且所述主支撑杆呈向前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辅助支撑杆呈向后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主支撑杆和辅助支撑杆相互连接并形成倾斜设置的人眼状结构。

6、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支撑杆的上部连接有置于坐垫左右两侧的扶手架,扶手架上或设置有扶手垫,且所述的两扶手架之间设置有软性背垫,所述软性背垫的两端部通过背垫旋转组件与扶手架连接,并可在坐垫上方前后柔性摆动。

7、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还包括有脚轮支撑杆, 脚轮支撑杆呈向上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主支撑杆的下端部连接在脚轮支撑杆的前部,且所述脚轮支撑杆的前后端部各连接有一脚轮;其中前脚轮是万向脚轮,后脚轮是电动脚轮。

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之间还设置有两组折叠连杆,两组折叠连杆中间位置转动铰接并构成x形状,所述两组折叠连杆的下端与脚轮支撑杆活动铰接,两组折叠连杆的上端连接有上横杆,所述主支撑杆和辅助支撑杆的中间部设有挂钩,所述上横杆活动挂接在挂钩上,所述坐垫的左右两端夹接在上横杆上。

9、作为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折叠连杆活动铰接,另一端与主支撑杆或辅助支撑杆活动铰接,所述拉杆的中间部转动连接有折叠挂钩,折叠挂钩的一端与折叠连杆扣接,另一端与拉杆之间弹性连接有线头限位销,所述坐垫上连接有驱动线头限位销运动的拉手。

1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把手导向管内的把手管,所述把手管的上端部连接有往后拐的手握把,且所述把手管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把手调节组件配合的调节配合部。

11、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脚轮支撑杆的前端部连接有可拆装的脚踏支撑杆,脚踏支撑杆的前端部连接有可上下翻折的脚踏板。

12、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坐垫的前侧还连接有用于放置驱动盒和电池盒的储物袋,所述储物袋连接在上横杆的前端并置于所述左车架和右车架之间。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技术的助力车座椅结构,此款车架通过将主支撑杆的上端部往后延长,使得连接在车架上的把手组件的安装位置相对于坐垫更加靠后,为坐垫的左右两侧腾出空间,使坐垫乘坐的横向空间更加宽松,提高乘坐人员的舒适性;并且把手组件直线滑动连接在把手导向管内,因此能够通过把手导向管上下贯通的管口清除与主支撑杆焊接后留下的焊锈,使得焊锈清除效果更加理想,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助力车座椅结构,包括左车架(1a)、右车架(1b)和连接于左右车架之间的坐垫(2),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的下方连接有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均包括有主支撑杆(4)和辅助支撑杆(5),所述辅助支撑杆(5)设置在主支撑杆(4)下方、且辅助支撑杆(5)的下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4)的下部,辅助支撑杆(5)的上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4)的上部,所述主支撑杆(4)的上端部往辅助支撑杆(5)的后方延伸并连接有把手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4)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把手导向管(41),所述把手组件(6)穿插式滑动连接在把手导向管(41)道内,且所述把手导向管(41)上设有与把手组件(6)配合的把手调节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4)和辅助支撑杆(5)的中间部相互远离设置、且所述主支撑杆(4)呈向前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辅助支撑杆(5)呈向后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主支撑杆(4)和辅助支撑杆(5)相互连接并形成倾斜设置的人眼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4)的上部连接有置于坐垫(2)左右两侧的扶手架(8),扶手架(8)上或设置有扶手垫(81),且所述的两扶手架(8)之间设置有软性背垫(9),所述软性背垫(9)的两端部通过背垫旋转组件(10)与扶手架(8)连接,并可在坐垫(2)上方前后柔性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还包括有脚轮支撑杆(11), 脚轮支撑杆(11)呈向上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主支撑杆(4)的下端部连接在脚轮支撑杆(11)的前部,且所述脚轮支撑杆(11)的前后端部各连接有一脚轮;其中前脚轮是万向脚轮(31),后脚轮是电动脚轮(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之间还设置有两组折叠连杆(12),两组折叠连杆(12)中间位置转动铰接并构成X形状,所述两组折叠连杆(12)的下端与脚轮支撑杆(11)活动铰接,两组折叠连杆(12)的上端连接有上横杆(13),所述主支撑杆(4)和辅助支撑杆(5)的中间部设有挂钩(14),所述上横杆(13)活动挂接在挂钩(14)上,所述坐垫(2)的左右两端夹接在上横杆(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15),所述拉杆(15)的一端与折叠连杆(12)活动铰接,另一端与主支撑杆(4)或辅助支撑杆(5)活动铰接,所述拉杆(15)的中间部转动连接有折叠挂钩(151),折叠挂钩(151)的一端与折叠连杆(12)扣接,另一端与拉杆(15)之间弹性连接有线头限位销(152),所述坐垫(2)上连接有驱动线头限位销(152)运动的拉手(153)。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组件(6)包括滑动连接在把手导向管(41)内的把手管(61),所述把手管(61)的上端部连接有往后拐的手握把(62),且所述把手管(6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把手调节组件(7)配合的调节配合部(6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支撑杆(11)的前端部连接有可拆装的脚踏支撑杆(16),脚踏支撑杆(16)的前端部连接有可上下翻折的脚踏板(17)。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的前侧还连接有用于放置驱动盒和电池盒的储物袋(18),所述储物袋(18)连接在上横杆(13)的前端并置于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助力车座椅结构,包括左车架(1a)、右车架(1b)和连接于左右车架之间的坐垫(2),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的下方连接有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均包括有主支撑杆(4)和辅助支撑杆(5),所述辅助支撑杆(5)设置在主支撑杆(4)下方、且辅助支撑杆(5)的下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4)的下部,辅助支撑杆(5)的上端部连接在主支撑杆(4)的上部,所述主支撑杆(4)的上端部往辅助支撑杆(5)的后方延伸并连接有把手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4)的上端部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把手导向管(41),所述把手组件(6)穿插式滑动连接在把手导向管(41)道内,且所述把手导向管(41)上设有与把手组件(6)配合的把手调节组件(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4)和辅助支撑杆(5)的中间部相互远离设置、且所述主支撑杆(4)呈向前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辅助支撑杆(5)呈向后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主支撑杆(4)和辅助支撑杆(5)相互连接并形成倾斜设置的人眼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4)的上部连接有置于坐垫(2)左右两侧的扶手架(8),扶手架(8)上或设置有扶手垫(81),且所述的两扶手架(8)之间设置有软性背垫(9),所述软性背垫(9)的两端部通过背垫旋转组件(10)与扶手架(8)连接,并可在坐垫(2)上方前后柔性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车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架(1a)和右车架(1b)还包括有脚轮支撑杆(11), 脚轮支撑杆(11)呈向上凸设的弧形结构;所述主支撑杆(4)的下端部连接在脚轮支撑杆(11)的前部,且所述脚轮支撑杆(11)的前后端部各连接有一脚轮;其中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胜黄泽辉尹玉勤蒋进良李德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