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919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3
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步骤:由电热丝绕覆载体驱动装置将电热丝绕覆载体的一端端部夹住,并驱使电热丝绕覆载体转动的同时,由伴随于电热丝绕覆载体的电热丝盘卷退卷装置将电热丝从电热丝盘卷上退出并以非重叠方式自电热丝绕覆载体的一端以螺旋状态卷绕并延伸至另一端,得到成形的螺旋状电热丝;由挤出装置将由绝缘导热粉、水以及粘结剂混合搅拌而形成的绝缘导热胶泥挤覆到螺旋状电热丝的外表面且由绝缘导热胶泥同时嵌入至电热丝螺旋圈间隙内,在螺旋状电热丝的表面形成绝缘导热包裹层,得到绝缘导热坯体;干燥;套管处理;成型。优点:减少部件数目,简化结构、提高效率、缩短时间,使氧化镁绝缘导热包裹层良好定位及发热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加热部件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电加热管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各类塑料机械如塑料包装机构,各种焊接装置,微型模具加热,取暖器具,液态介质如用于水、油、溶剂的加热器具、服饰加工机械如制鞋、制衣机械等等都有应用。

2、由于电加热管的发热体(因通电后能发热而可称为“电致发热体”)是容纳于一端为封闭而另一端为敞口的材质通常为不锈钢如不锈钢304或不锈钢316等的中空的金属外壳内的,因而由发热体上引出的两个端点需朝向金属外壳的前述敞口的一端,并且优选地使两者围绕金属外壳的圆周方向彼此保持180°的状态即充分保持平行,以满足一对电气连接端子的一端分别与由发热体上引出的两个端点的电气固定连接,而一对电气连接端子(也可称电源正、负极电气连接端子或称“引棒”)的另一端伸展到前述金属外壳的敞口的一端外,以便在使用时与电源电路电气连接,因而这种结构形式被称为单头电加热管,并且目前占有主导地位。当然一对电气连接端子伸展到金属外壳的敞口外的程度是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前述的发热体或称电致发热体实质上是材质并非限于例举的电热丝(即通常为nicr合金电阻丝),其是绕覆在一通常由绝缘导热材料制成的绝缘导热棒上的。

3、前述单头电加热管的加工过程的典型的例子可参见cn115442930a(一种单头电热管连续生产的加工工艺),该专利申请方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兑现在其说明书第0012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问题:其一,由于前述的电热丝是自挤出成型的绝缘导热棒的一端绕覆至另一端的,也就是说电热丝以绝缘导热棒为载体设置,于是,由于不同的厂商依据不同的加热工艺需求对电加热管产品的规格或称加热功率是不同的,但作为电加热管的生产厂商为了及时满足供货速度,往往预先制备有多种规格,即预先制备并切割成不同长度以适应不同功率的产品,但是如此处置方式存在顾此失彼因素,所谓的顾此,即为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向用户供货的速度,否则为延误而造成交货时间长并影响业务,所谓的失彼,即为不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导致库存量大,甚至还会存在浪费资源之虞(因为一旦某一或某几种规格出现长期不再有人问津,则甚有可能作为报废品处理);其二,由于由绕覆有电热丝的绝缘导热棒在装入前述的金属外壳即套管内时,为了确保其居于金属外壳即套管的正中心,于是需要给绝缘导热棒配套一个供绝缘导热棒的一端插入并且外壁与金属外壳即套管的腔壁相贴触的纵截面形状呈⊔字形的(使绝缘导热棒的一端插入⊔字形的腔内)保中心座,从而由于该保中心座的配备,一方面增加了配件数目,另一方面增大了产品成本并且还使整个工艺步骤增加。因为,如果没有保中心座,那么客观上无法使内径显著大于发热体(由绝缘导热棒及绕覆其外的电热丝构成)的外径的发热体居于金属外壳即套管的腔的中央位置,在后道工序充填绝缘导热粉并完成缩管后,电加热管的四周方向的发热效果的整体均匀性是难以甚至根本无法保证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加热管的加热情形会出现阴阳现象。鉴于前述状况,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该方法能在摒弃保中心座的状态下使发热体居于金属管的管腔中心并且既可减少部件数目、提高加工效率、满足缩短向使用商交货期限的要求以及保障电加热管在使用状态下的发热均匀性。

2、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螺旋状电热丝成形,由具有夹具及旋转盘的电热丝绕覆载体驱动装置将电热丝绕覆载体的一端端部夹住,在电热丝绕覆载体驱动装置驱使处于夹住状态的电热丝绕覆载体转动的同时,由伴随于电热丝绕覆载体的电热丝盘卷退卷装置将电热丝从电热丝盘卷上退出并以非重叠方式自电热丝绕覆载体的一端以螺旋状态卷绕并延伸至另一端,得到成形的螺旋状电热丝,其中,所述成形的螺旋状电热丝的各两相邻的电热丝螺旋圈之间保持有电热丝螺旋圈间隙,而在螺旋状电热丝的一端预留有一第一预留段,另一端预留有一第二预留段;

4、s2).绝缘导热坯体成形,由挤出装置将由绝缘导热粉、水以及粘结剂混合搅拌而形成的绝缘导热胶泥挤覆到由步骤s1)得到的螺旋状电热丝的外表面并且由绝缘导热胶泥同时嵌入至所述电热丝螺旋圈间隙内,在螺旋状电热丝的表面形成绝缘导热包裹层,得到由螺旋状电热丝以及绝缘导热包裹层组成的绝缘导热坯体;

5、s3).干燥,先将由步骤s2)得到的绝缘导热坯体的结构体系的所述螺旋状电热丝连同包裹在其外表面的绝缘导热包裹层拔离于所述电热丝绕覆载体,再将螺旋状电热丝的所述一端的第一预留段折展并自螺旋状电热丝的中空腔引至与所述第二预留段相对应的程度,而后在第一预留段的末端焊接电源第一引棒,以及在第二预留段的末端焊接电源第二引棒,最后进行自然干燥或置入烘干装置烘干;

6、s4).套管处理,将一端为封闭,而另一端构成为敞口的金属管套置到外表面包裹有所述绝缘导热包裹层的所述螺旋状电热丝外,得到待成型件;

7、s5).成型,先由加粉装置将绝缘导热粉填充至所述螺旋状电热丝的中空腔,再付诸可调速的连续多辊缩管机缩管,使填充至所述螺旋状电热丝的中空腔内的绝缘导热粉形成致密的绝缘导热柱体,得到电加热管。

8、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1)中所述的电热丝绕覆载体为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金属棒。

9、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1)中所述的夹具为夹爪;所述的旋转盘为夹爪盘,所述电热丝绕覆载体驱动装置具有一夹爪盘驱动轴,所述夹爪盘连同所述夹爪与所述夹爪盘驱动轴固定。

1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夹爪盘驱动轴是由可调速的伺服电机驱动的。

11、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1)至s5)中所述的螺旋状电热丝为镍铬合金电热丝。

12、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1)和s2)中所述的电热丝螺旋圈间隙的宽度为0.2-0.5mm。

13、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1)和s3)中所述的第一预留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螺旋状电热丝的螺旋状区域的长度。

14、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绝缘导热包裹层包裹在所述螺旋状电热丝的外表面的厚度为0.8-1.2mm;步骤s2)中所述的粘结剂为石蜡;步骤s2)和s5)中所述的绝缘导热粉为氧化镁粉和/或氮化硼粉。

15、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3)中所述的第一预留段与所述第二预留段相对应的程度是指第一预留段与第二预留段围绕所述螺旋状电热丝的电热丝螺旋圈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所述自然干燥的时间为12-24h;所述烘干装置烘干的温度为20-30℃,烘干时间为30-45min。

16、在本专利技术中,步骤s4)中所述的金属管为不锈钢304或不锈钢316。

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将外表面包裹有氧化镁绝缘导热包裹层的螺旋状电热丝在套置于金属管内的状态下将氧化镁粉填充至螺旋状电热丝的中空腔,并在金属管经缩管后使填充于所述中空腔内的氧化镁粉形成致密的镁棒而得以发挥优异的保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电热丝绕覆载体(1)为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金属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夹具为夹爪;所述的旋转盘为夹爪盘,所述电热丝绕覆载体驱动装置具有一夹爪盘驱动轴,所述夹爪盘连同所述夹爪与所述夹爪盘驱动轴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盘驱动轴是由可调速的伺服电机驱动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至S5)中所述的螺旋状电热丝(2)为镍铬合金电热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2)中所述的电热丝螺旋圈间隙(21)的宽度为0.2-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3)中所述的第一预留段(22)的长度大于所述螺旋状电热丝(2)的螺旋状区域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和步骤S3)中所述绝缘导热包裹层(3)包裹在所述螺旋状电热丝(2)的外表面的厚度为0.8-1.2mm;步骤S2)中所述的粘结剂为石蜡;步骤S2)和S5)中所述的绝缘导热粉为氧化镁粉和/或氮化硼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的第一预留段(22)与所述第二预留段(23)相对应的程度是指第一预留段(22)与第二预留段(23)围绕所述螺旋状电热丝(2)的电热丝螺旋圈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所述自然干燥的时间为12-24h;所述烘干装置烘干的温度为20-30℃,烘干时间为30-45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的金属管(5)为不锈钢304或不锈钢31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电热丝绕覆载体(1)为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的金属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夹具为夹爪;所述的旋转盘为夹爪盘,所述电热丝绕覆载体驱动装置具有一夹爪盘驱动轴,所述夹爪盘连同所述夹爪与所述夹爪盘驱动轴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盘驱动轴是由可调速的伺服电机驱动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至s5)中所述的螺旋状电热丝(2)为镍铬合金电热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s2)中所述的电热丝螺旋圈间隙(21)的宽度为0.2-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管的加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黑石电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