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9091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将D‑核糖的发酵液经絮凝剂絮凝而后快速的进行过滤,从而得到过滤母液,过滤母液经脱色、脱盐、净化以及浓缩后得到浓缩液,浓缩液与乙醚混合后去往结晶罐中,在共沸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的浓缩与结晶,结晶得到的结晶体经真空干燥即可得到产品,结晶过程中产生的乙醚‑水混合蒸汽经冷凝、分离,得到的乙醚经换热升温后进行循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实现连续的结晶过程,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能够有效的保证产品的纯度,此外共沸浓缩产生的乙醚‑水蒸汽分离简单,能够有效的降低分离的能耗并便于实现乙醚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化工,具体涉及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d-核糖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苷类物质、蛋白质、脂肪代谢中处于枢纽位置,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广阔的应用前景。d-核糖作为生物体内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的天然成份,与腺苷酸的形成和atp的再生有密切关系,是生命代谢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之一。在心脏和骨络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能够促进局部缺血组织、局部缺氧组织的恢复。核酸类药物是当今人类治疗病毒、肿瘤、艾滋病的重要手段,d-核糖是许多核酸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用于三氮唑核苷、腺苷、胸苷、胞苷、氟腺嘧啶核苷、2-甲基腺苷、威他毒素、吡唑毒素、腺苷旦氨酸等许多药物的生产中。d-核糖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其不同的合成路径对医药,食品,农业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目前d-核糖的生产方法有三种:一种是从酵母核酸中分离提取;二是以葡萄糖、阿拉伯糖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三是使用葡萄糖为原料,并用转酮酶缺陷型菌株发酵后获得,并以第三种最为常见。但是,由于发酵液中含有多种离子、色素、和五碳糖、六碳糖和其磷酸酯、以及蛋白等大分子杂质,致使d-核糖的分离、提纯异常困难。现有的制备提纯一般采用如下的步骤:发酵液离心除去菌体,用活性炭脱色,再通过离子交换去除发酵液中的阴阳离子,经减压浓缩,用四倍体积的乙醇沉淀结晶获得产品。

3、但是,在上述的工艺中,采用乙醇对d-核糖进行结晶,过程中为批次间歇操作,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单批次的操作,这就导致了结晶母液中会有产品的残留,导致了产品的收率明显的降低;同时结晶时乙醇和水混溶,对于结晶母液的处理也较为复杂,乙醇的回收困难;于是,整个制备提纯的过程生产效率低,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一种更加高效且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d-核糖的制备方法,则是现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的现有的制备提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结晶母液分离困难以及d-核糖部分流失导致的产品收率降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s1、向d-核糖的发酵液中添加絮凝剂并过滤,得到过滤母液;

4、s2、将s1得到的过滤母液进行脱色、脱盐、净化以及浓缩,得到浓缩液;

5、s3、将s2得到的浓缩液与乙醚按照一定的比例通入到结晶罐中;

6、s4、维持结晶罐中的料液的量稳定并处于共沸状态,在共沸状态下进行连续的浓缩与结晶,得到核糖结晶体;

7、s5、将s4得到的核糖结晶体进行真空干燥即可得到d-核糖产品。

8、进一步地,所述的s1中,d-核糖的发酵液是以葡萄糖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的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为生产菌株,生产发酵所得。

9、进一步地,所述的s1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一种。

10、进一步地,所述的s2中,脱色采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树脂;脱盐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采用纳滤膜。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400~600。

12、进一步地,所述的纳滤膜过滤后得到的净余液部分回流至纳滤膜前端,回流与外排的比例为3~5:1。

13、进一步地,所述的s3中,浓缩液与乙醚的体积比为1:99~100,乙醚的温度控制在25~30℃。

14、进一步地,所述的s4中,共沸状态下蒸出的乙醚-水混合气体经冷凝后分离出乙醚和水,分离出的乙醚经换热后返回到s3中循环利用。

15、进一步地,所述的s5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40~60℃。

16、进一步地,所述的s5中,真空干燥得到的混合气体与乙醚-水混合气体进行混合,而后进行冷凝与分离。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8、1、向发酵液中添加絮凝剂,过程中能够使得发酵液中的悬浮物快速的沉淀,从而通过简单的过滤即可得到相对比较纯净的过滤母液,操作过程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19、2、过滤母液通过脱色-脱盐-净化-浓缩,得到浓缩液,其中脱色可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脱盐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采用截留分子量为400~600的纳滤膜,使得得到的净化液更加的纯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纯度;

20、3、对纳滤膜的净余液以一定的回流比进行回流,从而减少产品的流失,保证产品的收率;

21、4、在结晶罐中采用乙醚-水的共沸体系对料液进行浓缩与结晶,过程中保证料液的添加量与体系的蒸发量一致,于是即可实现连续的浓缩与结晶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22、5、由于乙醚与水的不相容,因此共沸浓缩以及后续的真空干燥过程中得到的蒸汽经冷凝后会出现分层,此时即可实现乙醚与水的分离,过程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便于回收后乙醚的循环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D-核糖的发酵液是以葡萄糖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的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为生产菌株,生产发酵所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中,脱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脱盐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采用纳滤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400~6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滤膜过滤后得到的净余液部分回流至纳滤膜前端,回流与外排的比例为3~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3中,浓缩液与乙醚的体积比为1:99~100,乙醚的温度控制在25~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4中,共沸状态下蒸出的乙醚-水混合气体经冷凝后分离出乙醚和水,分离出的乙醚经换热后返回到S3中循环利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5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40~6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5中,真空干燥得到的混合气体与乙醚-水混合气体进行混合,而后进行冷凝与分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d-核糖的发酵液是以葡萄糖为原料,以枯草芽孢杆菌的转酮酶缺陷突变株为生产菌株,生产发酵所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壳聚糖、壳聚糖-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中,脱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脱盐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采用纳滤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400~6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d-核糖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凤霞张建国刘银霞刘宁宇金亨利曹秀丽陈宏胜陈帅史政豪陈高明史小利史立军秦天苍陈黎娄月月徐昆伦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