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系统及设备技术方案_技高网

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系统及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9028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2
本公开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煤矿生产安全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回风隅角的过风量,确定目标负压引排流量,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大于所述过风量;根据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以及预设流速参数,确定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根据所述引排管路的管路阻力,确定负压引排装置的目标引排负压,所述目标引排负压大于所述管路阻力;基于所述目标管径以及所述目标引排负压设置引排系统,所述引排系统至少包括所述引排管路以及所述负压引排装置;利用所述引排系统对所述采煤工作面CO进行负压引排。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面的CO排放效率,确保工作面的CO浓度不会超限,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煤矿生产安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介绍

1、煤层存在自然发火期短的特点,开采过程中煤层伴有低温氧化现象,在常温下工作面及采空区的破碎遗煤即可氧化产生大量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气体,导致井下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等区域co浓度过高,严重干扰矿井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工作和井下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2、在相关技术中,采煤工作面co治理主要有采空区注惰气、注阻化剂等手段,然而这样存在重复工程量大、耗费人力多,且针对低变质易自燃煤层co治理效果有限,无法解决低变质煤层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回风流co持续超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系统及设备。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根据回风隅角的过风量,确定目标负压引排流量,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大于所述过风量;

4、根据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以及预设流速参数,确定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

5、根据所述引排管路的管路阻力,确定负压引排装置的目标引排负压,所述目标引排负压大于所述管路阻力;

6、基于所述目标管径以及所述目标引排负压设置引排系统,所述引排系统至少包括所述引排管路以及所述负压引排装置;

7、利用所述引排系统对所述采煤工作面co进行负压引排。

8、可选地,根据回风隅角的过风量,确定目标负压引排流量,包括:

9、根据回风巷风量、所述回风隅角的甲烷浓度和/或co浓度以及回风巷的甲烷浓度和/或co浓度,确定所述过风量。

10、可选地,根据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以及预设流速参数,确定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包括:

11、根据公式确定所述目标管径;

12、其中,d表示所述目标管径,qy表示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v表示所述预设流速参数。

13、可选地,所述管路阻力包括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中的至少一者,

14、所述根据管路阻力,确定目标引排负压,包括:

15、确定所述目标引排负压大于所述摩擦阻力与所述局部阻力之和。

16、可选地,根据所述引排管路的管路阻力,确定负压引排装置的目标引排负压,包括:

17、根据公式确定所述摩擦阻力;

18、其中,h表示所述摩擦阻力,l表示所述引排管路的长度,qqy表示所述过风量,d表示所述引排管路的管路内径,v0表示预设运动粘度,ρ表示所述引排管路内混合co密度,δ表示所述引排管路壁内的当量绝对粗糙度;p0表示标准大气压力,p表示所述引排管路内气体的绝对压力,t表示所述引排管路中的气体绝对温度,t0表示预设气体绝对温度。

19、可选地,所述根据管路阻力,确定目标引排负压,包括:

20、根据管路中直管的摩擦阻力以及预设系数,确定所述局部阻力。

21、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管径以及所述目标引排负压设置引排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22、根据所述目标引排负压,设置所述负压引排装置;

23、根据无分支插管引排方式和多分支插管引排方式中的任意一者,以及所述目标管径,设置所述引排管路。

24、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管径以及所述目标引排负压设置引排系统,包括:

25、根据以下至少一者,确定所述引排管路的安装路线:矿井开拓部署信息、井下巷道布置信息、引排地点分布、co利用要求。

2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系统,所述引排系统至少包括所述引排管路以及所述负压引排装置;

27、所述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是根据目标负压引排流量以及预设流速参数确定的,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大于回风隅角的过风量;

28、所述负压引排装置用于提供目标引排负压,所述目标引排负压大于所述引排管路的阻力。

2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30、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31、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回风隅角的过风量确定目标负压引排流量进而确定相应的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并基于引排管路的管路阻力确定目标引排负压,再根据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以及负压引排装置的目标引排负压设置相应的引排系统并基于该引排系统将采煤工作面的co混合气体排出,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面的co排放效率,确保工作面的co浓度不会超限,保证了采煤工作面的生产安全。

3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回风隅角的过风量,确定目标负压引排流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以及预设流速参数,确定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阻力包括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引排管路的管路阻力,确定负压引排装置的目标引排负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管路阻力,确定目标引排负压,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管径以及所述目标引排负压设置引排系统,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管径以及所述目标引排负压设置引排系统,包括:

9.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排系统至少包括所述引排管路以及所述负压引排装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工作面一氧化碳co负压引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回风隅角的过风量,确定目标负压引排流量,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负压引排流量以及预设流速参数,确定引排管路的目标管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阻力包括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引排管路的管路阻力,确定负压引排装置的目标引排负压,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福勇康延雷张晓师吉林赵亚明刘维福王跃路宁王三伟曹景轩张宝禄张海洋陈庆丰王坤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