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8866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1
本技术涉及绕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绕绳卷绕的缺陷,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包括底座、卷绕筒和驱动机构,还包括卷绕筒、导绳件和压绳件,卷绕筒包括筒身、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导绳件包括导绳圈和导绳孔,压绳件包括均匀件和紧绳件,均匀件包括排线轮和排线驱动,卷绕筒配合导绳件和压绳件,实现钢丝绳卷绕时整齐排列,保证卷绕美观,导绳圈填补钢丝绳缠绕时端部产生间隙,保证钢丝绳排列的平稳和整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绕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工程机械领域,通常采用起重设备的起升完成重物的起吊,即通过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卷入和放出实现重物的升降。其中,起重机的起升高度越高,钢丝绳在卷筒上卷绕的圈数就越多;起重的重量越大,所需的钢丝绳的直径和钢丝绳的倍率就越大,卷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量就越大。然而,随着卷筒上卷绕的钢丝绳的圈数越大,就越容易出现跳绳、叠绳等乱绳现象,从而轻则影响到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重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现有技术中吊机绞车绕绳时通常将钢丝绳从卷筒端部的绳孔穿过,之后启动驱动机构带动钢丝绳随卷筒转动并缠绕在卷筒上。在这个过程中,端部初始的钢丝绳距离卷筒端部侧壁间隙过大,且导致后续旋转操作时不能自动整齐排列缠绕,需要手工压紧才能保证良好的排绳,而这样的操作会导致人员受伤危险系数加大,同时浪费人工,工作效率低;手工压紧时会掌握不好力度损害钢丝绳;第二层钢绳在缠绕到该位置时又会压到间隙内,导致钢丝绳缠绕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绕绳卷绕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包括底座、卷绕筒和驱动机构,所述卷绕筒两端定位转动安装在底座上且由驱动机构控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一端,还包括:

4、卷绕筒,所述卷绕筒包括筒身、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设置在筒身轴向相对的两端且与筒身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一筒壁与第二筒壁外径一致;

5、导绳件,所述导绳件包括导绳圈和导绳孔,所述导绳孔开设在第一筒壁上,所述导绳圈焊接固定在筒身外侧壁上且设置在筒身上靠近导绳孔的一端;

6、压绳件,所述压绳件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压绳件包括均匀件和紧绳件,所述均匀件设置在卷绕筒一侧上方且沿筒身轴向设置,所述均匀件包括排线轮和排线驱动,所述排线驱动控制排线轮沿筒身轴向滑移,所述紧绳件设置在卷绕筒底部一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绕筒配合导绳件和压绳件,实现钢丝绳卷绕时整齐排列,保证卷绕美观;导绳孔实现钢丝绳端部的顺利引入,导绳圈填补钢丝绳缠绕时端部产生间隙,从而使得后圈和下一层的钢丝绳能够整齐的缠绕在卷筒上,保证钢丝绳排列的平稳和整齐;均匀件在钢丝绳卷绕时均匀引导并排列钢丝绳,保证圈与圈直接钢丝绳紧密排列,避免使用人工压整,保证卷绕安全,紧绳件对卷绕后的钢丝绳进行抵紧引导,保证每层钢丝绳的表面平整。

8、进一步的,所述筒身外侧面设置有引导凹槽,所述引导凹槽呈螺旋状,所述引导凹槽直径大于钢丝绳直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与筒身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钢丝绳粗细进行卷绕筒的拆卸更换,避免整体加工卷绕筒的机体困难,加工难度小;设置引导凹槽能够引导钢丝绳卷绕,避免跳绳和叠绳等乱绳现象,有助于卷绕操作顺利进行。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壁上延伸有与筒身内径卡接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筒壁上延伸有与筒身内径卡接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筒壁上开设有与底座定位转动安装的转动孔,所述第二筒壁上开设有与驱动机构连接的驱动孔,所述转动孔直径小于驱动孔直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与筒身连接固定,增强筒身结构强度也便于筒身与底座和驱动机构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导绳孔沿卷绕方向还延伸有导绳槽,所述导绳槽靠近导绳孔一侧深度大于导绳槽远离导绳孔一侧深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过导绳孔的钢丝绳沿导绳槽的方向引导并随转动缠绕,从而实现将钢丝绳卷绕在卷绕筒上。

14、进一步的,所述导绳圈呈四分之三圆弧状,所述导绳圈包括一体设置的大头部和小头部,所述大头部为方形且长宽均等于钢丝绳直径,所述小头部也为方形且长度等于钢丝绳直径,宽度为5mm。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卷绕时钢丝绳呈螺旋状缠绕,因此缠绕端部的间隙为由大到小的圆弧状,导绳圈按照间隙形状设计,能够完美填补间隙且不影响卷绕过程,焊接固定导绳圈也能直接辨别绕绳起始点,增加辨识度。

16、进一步的,所述排线驱动包括转动电机、滑动杆和导向杆,所述滑动杆和导向杆并列设置,所述转动电机控制滑动杆转动,所述排线轮套设在滑动杆上且与滑动杆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穿设过排线轮,所述排线轮上开设有轮槽,所述轮槽与排线轮侧壁圆滑过渡。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转动带动滑动杆转动,由于排线轮套设在滑动杆上且与滑动杆螺纹连接,且导向杆限定排线轮运动,因此排线轮在滑动杆上滑移,卷绕筒启动后,同步启动转动电机,控制排线轮滑移速度适配卷绕速度,从而能将钢丝绳按照一定间隙紧密排列在卷绕筒上,完成绕绳操作。

18、进一步的,所述排线驱动还包括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块和调节驱动,所述调节块设置在滑动杆和导向杆的两端,所述滑动杆定位转动安装在调节块上,所述导向杆固定在调节块上,所述调节块由调节驱动控制且竖向滑移设置在底座侧壁上,所述调节驱动设置在底座侧壁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卷绕筒上钢丝绳层数的增加,整体卷绕高度也增加,因此操作调节块带动滑动杆、导向杆和转动电机整体向上移动,确保排线轮始终以恒定压力和距离压在钢丝绳上方,避免压力过大损伤钢丝绳。

20、进一步的,所述紧绳件包括压紧板和抵紧杆,所述压紧板底部与底座铰接,所述抵紧杆设置在压紧板远离卷绕筒一端的下方且与压紧板活动连接,所述抵紧杆为伸缩杆。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筒时压紧板始终抵紧在外层钢丝绳表面,通过抵紧杆对钢丝绳表面施加压力,避免钢丝绳卷绕时跳动幅度过大造成跳绳现象,保证卷绕时整齐排列。

22、综上所述,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3、1.本技术提供的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卷绕筒配合导绳件和压绳件,实现钢丝绳卷绕时整齐排列,保证卷绕美观。

24、2.本技术提供的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导绳孔实现钢丝绳端部的顺利引入,导绳圈填补钢丝绳缠绕时端部产生间隙,从而使得后圈和下一层的钢丝绳能够整齐的缠绕在卷筒上,保证钢丝绳排列的平稳和整齐。

25、3.本技术提供的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均匀件在钢丝绳卷绕时均匀引导并排列钢丝绳,保证圈与圈直接钢丝绳紧密排列,避免使用人工压整,保证卷绕安全,紧绳件对卷绕后的钢丝绳进行抵紧引导,保证每层钢丝绳的表面平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包括底座(1)、卷绕筒(2)和驱动机构(3),所述卷绕筒(2)两端定位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且由驱动机构(3)控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21)外侧面设置有引导凹槽(24),所述引导凹槽(24)呈螺旋状,所述引导凹槽(24)直径大于钢丝绳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壁(22)上延伸有与筒身(21)内径卡接的第一凸台(222),所述第二筒壁(23)上延伸有与筒身(21)内径卡接的第二凸台(232),所述第一筒壁(22)上开设有与底座(1)定位转动安装的转动孔(221),所述第二筒壁(23)上开设有与驱动机构(3)连接的驱动孔(231),所述转动孔(221)直径小于驱动孔(231)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孔(42)沿卷绕方向还延伸有导绳槽(421),所述导绳槽(421)靠近导绳孔(42)一侧深度大于导绳槽(421)远离导绳孔(42)一侧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圈(41)呈四分之三圆弧状,所述导绳圈(41)包括一体设置的大头部(411)和小头部(412),所述大头部(411)为方形且长宽均等于钢丝绳直径,所述小头部(412)也为方形且长度等于钢丝绳直径,宽度为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驱动(62)包括转动电机(621)、滑动杆(622)和导向杆(623),所述滑动杆(622)和导向杆(623)并列设置,所述转动电机(621)控制滑动杆(622)转动,所述排线轮(61)套设在滑动杆(622)上且与滑动杆(622)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623)穿设过排线轮(61),所述排线轮(61)上开设有轮槽(611),所述轮槽(611)与排线轮(61)侧壁圆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驱动(62)还包括调节装置(624),所述调节装置(624)包括调节块(6241)和调节驱动(6242),所述调节块(6241)设置在滑动杆(622)和导向杆(623)的两端,所述滑动杆(622)定位转动安装在调节块(6241)上,所述导向杆(623)固定在调节块(6241)上,所述调节块(6241)由调节驱动(6242)控制且竖向滑移设置在底座(1)侧壁上,所述调节驱动(6242)设置在底座(1)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绳件(7)包括压紧板(71)和抵紧杆(72),所述压紧板(71)底部与底座(1)铰接,所述抵紧杆(72)设置在压紧板(71)远离卷绕筒(2)一端的下方且与压紧板(71)活动连接,所述抵紧杆(72)为伸缩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包括底座(1)、卷绕筒(2)和驱动机构(3),所述卷绕筒(2)两端定位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且由驱动机构(3)控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21)外侧面设置有引导凹槽(24),所述引导凹槽(24)呈螺旋状,所述引导凹槽(24)直径大于钢丝绳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壁(22)上延伸有与筒身(21)内径卡接的第一凸台(222),所述第二筒壁(23)上延伸有与筒身(21)内径卡接的第二凸台(232),所述第一筒壁(22)上开设有与底座(1)定位转动安装的转动孔(221),所述第二筒壁(23)上开设有与驱动机构(3)连接的驱动孔(231),所述转动孔(221)直径小于驱动孔(231)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孔(42)沿卷绕方向还延伸有导绳槽(421),所述导绳槽(421)靠近导绳孔(42)一侧深度大于导绳槽(421)远离导绳孔(42)一侧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圈(41)呈四分之三圆弧状,所述导绳圈(41)包括一体设置的大头部(411)和小头部(412),所述大头部(411)为方形且长宽均等于钢丝绳直径,所述小头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效聪王浩谢万波高胜利张卫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鹏瑞海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