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极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807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6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极耳装置。折极耳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驱动件、第一压头组件和第二压头组件,第一压板用于承载电芯本体;驱动件与第二压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压板朝向第一压板运动,以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夹持电芯本体;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相对设置,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在第二驱动器与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能够相向运动,以对极耳进行挤压使极耳朝向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折,并使极耳远离电芯本体的部分在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上与电芯本体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与电芯本体另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能够使极耳的弯折高度相同,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折极耳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池在组装过程中,将电芯设于冲深后的铝塑膜壳体后,封装区和凹陷部有高度差,直极耳电芯不能与封装区贴合,因此,将电芯在放入冲深后的铝塑膜壳体前需将直极耳电芯进行弯折,以使电芯能够放入冲深后的铝塑膜壳体中。目前,上述折极耳工作通过人工操作,一方面工序流通时间长,极耳弯折高度依靠操作员工的手法,弯折高度等标准不可控,极大的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极耳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序流通时间长,且极耳弯折高度依靠操作员工的手法,弯折高度等标准不可控,极大的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极耳装置,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驱动件、第一压头组件和第二压头组件;第一压板用于承载电芯本体;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相对设置;驱动件与第二压板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压板朝向第一压板运动,以使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夹持电芯本体;第一压头组件包括第一压头与第一驱动器;第二压头组件包括第二压头和第二驱动器,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相对设置,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在第二驱动器与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能够相向运动,以对极耳进行挤压使极耳朝向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折,并使极耳远离电芯本体的部分在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与电芯本体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与电芯本体另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

3、可选地,所述极耳远离电芯本体的部分的表面与电芯本体一侧的表面平齐。

4、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头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压头在所述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压板用于承载电芯本体的表面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压板用于承载电芯本体的表面的夹角为100°~145°。

5、可选地,所述第二压头位于背离极耳弯折方向的一侧。

6、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头包括第一按压面,所述第二压头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按压面和第三按压面,所述第二压头与所述第一压头相向运动后,所述第一按压面和所述第三按压面的接触位置可调,以调整极耳挤压弯折时的位置。

7、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头包括第一按压面,所述第三按压面与所述第一按压面平行设置。

8、可选地,所述折极耳装置还包括电阻测量器,所述电阻测量器包括第一测量端子和第二测量端子,所述第一测量端子与所述第二测量端子用于分别与正极耳和负极耳连接,以测量电芯的内阻。

9、可选地,所述第一压头间隔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与正极耳和负极耳对应,所述第一测量端子和所述第二测量端子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压头上。

10、可选地,所述折极耳装置还包括电压加载器,所述电压加载器的正极与第二压板连接,所述电压加载器的负极与第一压板连接,所述电芯本体表面为正极,所述第一压板采用导电件,所述第二压板受驱与所述第一压板夹持电芯本体时,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电芯本体导通并输出瞬时电压冲击电芯本体。

11、可选地,所述折极耳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第一压头组件、所述第二压头组件和所述电阻测量器设置有多个,且均设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一压头组件与所述第二压头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压头组件和所述电阻测量器一一对应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极耳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压板,第一压板用于承载电芯,并将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相对设置,第二压板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能够朝向第一压板运动,以将电芯本体夹持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将电芯本体进行固定,为折极耳工作提供稳定的弯折环境;接着,通过设置第一压头组件和第二压头组件,具体的,第一压头组件包括第一压头与第一驱动器,第二压头组件包括第二压头和第二驱动器,将第二压头与第一压头相对设置,第一压头能够在第一驱动器的驱动下运动,第二压头能够在第二驱动器的驱动下运动,以实现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相向运动,在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的配合下对极耳进行挤压使极耳朝向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折,并且使极耳远离电芯本体的部分在电芯本体的厚度方向上与电芯本体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与电芯本体另一侧表面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过程即能轻松的实现对极耳的弯折,极耳弯折高度相同,上述弯折后的极耳置于冲深后的铝塑膜壳体的凹陷部中时,将极耳远离电芯本体的部分距离电芯本体表面较大的一侧置于凹陷部内,极耳的弯折处能有效避让凹陷部,以使极耳远离电芯本体的部分沿铝塑膜壳体表面向外延伸,与封装区贴合,减小极耳带来的干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极耳装置工作效率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62)远离电芯本体(61)的部分的表面与电芯本体(61)一侧的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头(410)在所述第一驱动器(420)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压头(510)在所述第二驱动器(520)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压板(10)用于承载电芯本体(61)的表面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压板(10)用于承载电芯本体(61)的表面的夹角为100°~1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头(510)位于背离极耳(62)弯折方向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头(410)包括第一按压面(411),所述第二压头(510)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按压面(511)和第三按压面(512),所述第二压头(510)与所述第一压头(410)相向运动后,所述第一按压面(411)和所述第三按压面(512)的接触位置可调,以调整极耳(62)挤压弯折时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按压面(512)与所述第一按压面(411)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装置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头(410)间隔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与正极耳(621)和负极耳(622)对应,所述第一测量端子和所述第二测量端子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压头(4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装置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极耳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第一压头组件(40)、所述第二压头组件(50)和所述电阻测量器设置有多个,且均设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一压头组件(40)与所述第二压头组件(5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压头组件(40)和所述电阻测量器一一对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62)远离电芯本体(61)的部分的表面与电芯本体(61)一侧的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头(410)在所述第一驱动器(420)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压头(510)在所述第二驱动器(520)的驱动下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压板(10)用于承载电芯本体(61)的表面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压板(10)用于承载电芯本体(61)的表面的夹角为100°~1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头(510)位于背离极耳(62)弯折方向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极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头(410)包括第一按压面(411),所述第二压头(510)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按压面(511)和第三按压面(512),所述第二压头(510)与所述第一压头(410)相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富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