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支撑部件和由这种支撑部件的组件获得的热交换器支撑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支撑部件和由这种支撑部件的组件获得的热交换器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8022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部件(1),包括U形主体(2),该U形主体具有在基部平面(P)内延伸的基部(3)、在与基部平面(P)正交的第一平面(P1)中延伸的第一腿(11)和在与基部平面(P)正交的第二平面(P2)中延伸的第二腿(12)。主体(2)在具有第一连接元件(31)的第一端(21)和具有第二连接元件(32)的第二端(22)之间延伸。基部(3)包括与基部平面(P)相切的第一面(41),并且具有第三连接元件(33)和第四连接元件(34)。基部(3)包括平行于基部平面(P)的第二面(42),并且具有设置有第五连接元件(35)的第一臂(51)和设置有第六连接元件(36)的第二臂(52)。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位于第一腿(11)和第二腿(12)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领域是热交换器支撑件。它涉及支撑部件。它还涉及包括两个支撑部件的支撑部分。它还涉及包括两个支撑部分的支撑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这种支撑件和热交换器的热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热处理模块,其包括这种热处理装置和用于将热处理装置紧固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辆的元件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组装这种支撑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1、机动车辆通常配备有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用于改变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内包含的空气的气动热参数。该装置通常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布置成允许在热交换器内流动的两种传热流体之间进行传热。在这些热交换器中,板式热交换器是已知的,由在彼此之上的矩形板堆叠而成。热交换器允许热传递,该热传递尤其取决于热交换器的体积,因此取决于堆叠板的数量,以及板的尺寸,例如它们的长度和宽度。

2、热交换器通过紧固装置附接到机动车辆的元件,例如fr 3008174中公开的紧固装置,其描述的紧固装置包括用于刚性连接和紧固板式热交换器和管道的支架。支架包括能够围绕热交换器布置的主夹板和能够闭合主夹板以夹紧并刚性连接热交换器和管道的卡扣。

3、这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的设计者必须能够使用多种不同体积的热交换器,以满足与机动车辆的尺寸、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的布局以及容纳热交换器的可用空间相关的要求。因此,这种装置的设计者还必须能够使用与热交换器类型一样多的紧固装置,这就导致了在列表和存储方面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属于这种情况,并且提出了一种包括u形主体的支撑部件,该u形主体包括在基部平面内延伸的基部、在正交于基部平面的第一平面内延伸的第一分支和在正交于基部平面的第二平面内延伸的第二分支。主体在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的第一端和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的第二端之间延伸。基部包括与基部平面相交的第一面,并设置有第三连接构件和第四连接构件。基部包括平行于基部平面的第二面。第二面设置有第一臂,第一臂设置有第五连接构件。第二面设置有第二臂,第二臂设置有第六连接构件。第一臂和第二臂介于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之间。

2、支撑部件有利地包括单独或组合的以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任何一个:

3、-第一面正交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4、-第一臂和第五连接构件沿平行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第一方向延伸,

5、-第二臂和第六连接构件沿平行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第二方向延伸,

6、-基部主要沿着正交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基部方向延伸,

7、-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布置成彼此面对,

8、-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与基部一起限定形成u形主体内部的内部空间,

9、-第三连接构件沿着第三方向延伸,

10、-第四连接构件沿着第四方向延伸,

11、-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包含在基部平面内,

12、-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彼此平行,

13、-第二面邻接内部空间,

14、-第一臂和第二臂在内部空间内延伸,

15、-第一臂在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16、-第一臂和第五连接构件在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17、-第二臂在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18、-第二臂和第六连接构件在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19、-第一臂介于第二臂和第二分支之间,

20、-第二臂置于第一臂和第一分支之间,

21、-第一臂承载设置有第一紧固凹槽的第一腿,

22、-第二臂承载设置有第二紧固凹槽的第二腿,

23、-第一腿和第二腿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同一腿方向上延伸,

24、-第一腿包括第一腿端部,该第一腿端部布置成面向第二分支并配备有第一紧固凹槽,该第一紧固凹槽在平行于腿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25、-第二腿包括第二腿端部,该第二腿端部布置成面向第一分支并配备有第二紧固凹槽,该第二紧固凹槽在平行于腿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26、-腿方向正交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27、-第一紧固凹槽穿过第一腿端部露出,

28、-第二紧固凹槽穿过第二腿端部露出,

29、-主体设置有至少一对紧固拉头,包括设置在两个分支中的任一个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紧固拉头和设置在两个分支中的另一个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拉头,

30、-第一紧固拉头在平行于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31、-第二紧固拉头在平行于基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32、-支撑部件由合成材料制成,

33、-支撑部件是一件式组件,

34、-支撑部件在单次模制操作中制成,

35、-支撑部件包括介于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轨道,

36、-轨道在平行于腿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37、-支撑部件由两个支撑元件构成,

38、-支撑部件由两个支撑元件构成,第一支撑元件以在基部平面和第一平面内延伸的弯头形式,第二支撑元件以在基部平面和第二平面内延伸的弯头形式,

39、-第一支撑元件在第一端和设置有第七连接构件的第三端之间延伸,

40、-第一支撑元件包括第三连接元件和第二臂,

41、-第二支撑元件在第二端和设置有第八连接构件的第四端之间延伸,

42、-第二支撑元件包括第四连接元件和第一臂,

43、-第七连接构件能够与第八连接构件相互作用以形成用于组装支撑元件的装置,

44、-第八连接构件以能够接收第七连接构件的通道的形式,第七连接构件以在其一个面上设置有第一齿的条带的形式,第一齿能够与设置在限定通道的壁上的第二齿相互作用。

45、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有利地包括两个相同的这种支撑部件的支撑部分。

46、支撑部分有利地包括以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单独地或组合地采用:

47、-支撑部件中任一个的第一连接构件和支撑部件中另一个的第二连接构件是互锁构件,其能够彼此相互作用以形成用于连接支撑部件的第一装置,

48、-支撑部件中任一个的第一连接构件以能够接收支撑部件中另一个的第二连接构件的通道形式,第二连接构件以在其一个面上设置有第一齿的条带形式,第一齿能够与设置在限定通道的壁上的第二齿相互作用,

49、-支撑部件中任一个的第五连接构件和支撑部件中另一个的第六连接构件是互锁构件,其能够彼此相互作用以形成用于连接支撑部件的第二装置,

50、-支撑部件中任一个的第五连接构件以能够接收支撑部件中另一个的第六连接构件的通道形式,第六连接构件以在其一个面上设置有第一齿的条带形式,第一齿能够与设置在限定通道的壁上的第二齿相互作用。

51、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两个这种支撑部分的支撑件。

52、支撑件有利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单独地或组合地采用:

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部件(1),包括U形主体(2),该U形主体包括在基部平面(P)内延伸的基部(3)、在与基部平面(P)正交的第一平面(P1)中延伸的第一分支(11)和在与基部平面(P)正交的第二平面(P2)中延伸的第二分支(12),主体(2)在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31)的第一端(21)和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32)的第二端(22)之间延伸,基部(3)包括与基部平面(P)相交并设置有第三连接构件(33)和第四连接构件(34)的第一面(41),基部(3)包括平行于基部平面(P)并设置有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的第二面(42),第一臂(51)设置有第五连接构件(35),第二臂(52)设置有第六连接构件(36),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介于第一分支(11)和第二分支(12)之间。

2.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51)和第五连接构件(35)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的第一方向(D1)上延伸。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52)和第六连接构件(36)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的第二方向(D2)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51)承载设置有第一紧固凹槽(91)的第一腿(81),所述第二臂(52)承载设置有第二紧固凹槽(92)的第二腿(82),第一腿(81)和第二腿(82)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的相同腿方向(D’)上延伸。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设置有至少一对紧固拉头(61、62),其包括设置在两个分支(11、12)中的任一个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紧固拉头(61)和设置在所述基部(3)或两个分支(11、12)中的另一个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紧固拉头(62)。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由两个支撑元件(71、72)构成,第一支撑元件(71)以在所述基部平面(P)和第一平面(P1)内延伸的弯头形式,第一支撑元件(71)在所述第一端(21)和设置有第七连接构件(37)的第三端(23)之间延伸,第一支撑元件(71)包括所述第三连接构件(33)和第二臂(52),第二支撑元件(72)以在所述基部平面(P)和第二平面(P2)内延伸的弯头形式,第二支撑元件(72)在所述第二端(22)和设置有第八连接构件(38)的第四端(24)之间延伸,第二支撑元件(72)包括所述第四连接构件(34)和第一臂(51),第七连接构件(37)能够与第八连接构件(38)相互作用以形成用于组装支撑元件(71、72)的装置(37、3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连接构件(38)以能够接收所述第七连接构件(37)的通道(30d)的形式,第七连接构件(37)以在其一个面(30a)上设置有第一齿(30c)的条带(30)的形式,第一齿(30c)能够与设置在限定通道(30d)的壁(30e)上的第二齿(30f)相互作用。

8.一种支撑部分(100),包括两个相同的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1)中任一个的第一连接构件(31)和支撑部件(1)中另一个的第二连接构件(32)是互锁构件,其能够彼此相互作用以形成用于连接支撑部件(1)的第一装置(31、3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部分(100),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1)中任一个的的第一连接构件(31)以能够接收支撑部件(1)中另一个的第二连接构件(32)的通道(30d)的形式,第二连接构件(32)以在其一个面(30a)上设置有第一齿(30c)的条带(30)的形式,第一齿(30c)能够与设置在限定通道(30d)的壁(30e)上的第二齿(30f)相互作用。

10.如权利要求8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分(100),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1)中任一个的第五连接构件(35)和支撑部件(1)中另一个的第六连接构件(36)是互锁构件,其能够彼此相互作用以形成用于连接支撑部件(1)的第二装置(35、36)。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部分(100),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1)中任一个的第五连接构件(35)以能够接收支撑部件(1)中另一个的第六连接构件(36)的通道(30d)的形式,第六连接构件(36)以在其一个面(30a)上设置有第一齿(30c)的条带(30)的形式,第一齿(30c)能够与设置在限定通道(30d)的壁(30e)上的第二齿(30f)相互作用。

12.一种支撑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支撑部件(1),包括u形主体(2),该u形主体包括在基部平面(p)内延伸的基部(3)、在与基部平面(p)正交的第一平面(p1)中延伸的第一分支(11)和在与基部平面(p)正交的第二平面(p2)中延伸的第二分支(12),主体(2)在设置有第一连接构件(31)的第一端(21)和设置有第二连接构件(32)的第二端(22)之间延伸,基部(3)包括与基部平面(p)相交并设置有第三连接构件(33)和第四连接构件(34)的第一面(41),基部(3)包括平行于基部平面(p)并设置有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的第二面(42),第一臂(51)设置有第五连接构件(35),第二臂(52)设置有第六连接构件(36),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介于第一分支(11)和第二分支(12)之间。

2.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51)和第五连接构件(35)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的第一方向(d1)上延伸。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52)和第六连接构件(36)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p1)和第二平面(p2)的第二方向(d2)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51)承载设置有第一紧固凹槽(91)的第一腿(81),所述第二臂(52)承载设置有第二紧固凹槽(92)的第二腿(82),第一腿(81)和第二腿(82)在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的相同腿方向(d’)上延伸。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设置有至少一对紧固拉头(61、62),其包括设置在两个分支(11、12)中的任一个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紧固拉头(61)和设置在所述基部(3)或两个分支(11、12)中的另一个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紧固拉头(62)。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由两个支撑元件(71、72)构成,第一支撑元件(71)以在所述基部平面(p)和第一平面(p1)内延伸的弯头形式,第一支撑元件(71)在所述第一端(21)和设置有第七连接构件(37)的第三端(23)之间延伸,第一支撑元件(71)包括所述第三连接构件(33)和第二臂(52),第二支撑元件(72)以在所述基部平面(p)和第二平面(p2)内延伸的弯头形式,第二支撑元件(72)在所述第二端(22)和设置有第八连接构件(38)的第四端(24)之间延伸,第二支撑元件(72)包括所述第四连接构件(34)和第一臂(51),第七连接构件(37)能够与第八连接构件(38)相互作用以形成用于组装支撑元件(71、72)的装置(37、3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连接构件(38)以能够接收所述第七连接构件(37)的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德努阿尔F·蒂森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