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714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包括车体组件、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车体组件包括底架,底架的左端设有后行走机构,底架的右端设有前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底架的中部设有支撑槽架,第一支撑架的左端与支撑槽架的左端相铰接,支撑槽架内设有第一举升油缸,第一举升油缸的一端与底架相铰接,第一举升油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架的右端相铰接,第二支撑架的左端与第一支撑架的右端相铰接,第二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作业机器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能实现多功能车的自行走,以便将多功能车移至待加工作业的设备或物体前,方便加工作业,具有较大的作业范围,应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功能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


技术介绍

1、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在工业生产中焊接、打磨和切割等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加工作业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着产品的最终质量;而作业工作在大多数企业中普遍采用人工作业的形式,人工作业不仅效率低,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焊接、打磨和切割等作业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尤其是针对中大型设备,需要在一定高度上进行作业时,人工作业更显得不适应,效率低且效果不佳,但是采用传统的作业机器人进行作业时,由于作业机器人一般都固定在特定位置,对于一些室内外不方便移动的设备或物体,也显得作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包括车体组件、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车体组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后行走机构,所述底架的右端设有前行走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方向盘、控制箱、电池组和驱动电机,所述控制箱和所述电池组均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电池组均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后行走机构相对应,所述方向盘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左端,所述方向盘与所述前行走机构相对应;

4、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底架的中部设有支撑槽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槽架内,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槽架的左端相铰接,所述支撑槽架内设有第一举升油缸,所述第一举升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底架相铰接,所述第一举升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右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右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作业机器人;

5、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万向油缸和第二万向油缸,所述第一万向油缸和所述第二万向油缸均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第一万向油缸设置在所述前行走机构的左侧,所述第二万向油缸设置在所述后行走机构的左侧。

6、进一步地,所述前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转向油缸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右端,所述第一转向油缸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右端,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两端均铰接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轴承连接有前轮,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杆相铰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与后端的所述第二连杆相铰接,所述方向盘的下端连接有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箱电性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后行走机构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两端设有后轮,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牙包,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牙包相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左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左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左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端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相匹配。

9、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右端设有若干第一防护框,所述第一万向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框内,所述第一万向油缸的下端穿过所述底架设有第一支撑腿,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若干第二防护框,所述第二万向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框内,所述第二万向油缸的下端穿过所述底架设有第二支撑腿。

10、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前端设有第三防护框,所述第三防护框内设有油路机构,所述油路机构包括液压油箱、循环电机和液压站,所述液压油箱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上端,所述循环电机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箱上,所述液压站包括若干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液压油箱相连接,所述第一万向油缸、第二万向油缸、第一举升油缸和第一转向油缸均与所述控制阀相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第二安装架,所述方向盘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前端,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后端,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后端。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踏板机构,所述踏板机构包括支撑踏板和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左端,所述支撑踏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相铰接,所述支撑踏板的下端设有支撑翻边,所述支撑翻边与所述底架的左端相对应。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左端设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的左端铰接有护栏,所述第二铰接座上设有弧形限位孔,所述护栏的前端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弧形限位孔相匹配。

14、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左端设有气瓶机构,所述气瓶机构包括升降气瓶、托架和转轮,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左端,所述升降气瓶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后端,所述转轮上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托架相连接,所述转轮的左端设有转动把手。

1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能实现多功能车的自行走,以便将多功能车移至待加工作业的设备或物体前,方便加工作业,并且通过升降机构可以实现作业机器人的升降,可以扩大作业机器人的作业范围,相较于人工作业,其作业效果和效率均更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组件、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车体组件包括底架(1000),所述底架(1000)的左端设有后行走机构,所述底架(1000)的右端设有前行走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方向盘(1700)、控制箱(1510)、电池组(1520)和驱动电机(1230),所述控制箱(1510)和所述电池组(1520)均设置在所述底架(1000)的上端,所述驱动电机(1230)和所述电池组(1520)均与所述控制箱(1510)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230)与所述后行走机构相对应,所述方向盘(1700)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左端,所述方向盘(1700)与所述前行走机构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1100)、第一转向油缸(1110)和第一连杆(1140),所述第一安装架(1100)安装在所述底架(1000)的右端,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11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1100)的右端,所述第一安装架(1100)的两端均铰接设有第一连接座(1130),所述第一连接座(1130)通过轴承连接有前轮(1210),所述第一连接座(1130)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杆(1131),所述第一连杆(1140)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杆(1140)相铰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110)与后端的所述第二连杆(1131)相铰接,所述方向盘(1700)的下端连接有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箱(151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走机构包括驱动轴(1200),所述驱动轴(1200)的两端设有后轮,所述驱动轴(1200)上设有牙包(1220),所述驱动电机(1230)安装在所述底架(1000)上,所述驱动电机(1230)与所述牙包(1220)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1350),所述第一支撑架(1310)的左端设有第一转轴(1311),所述第一支撑杆(1350)的左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转轴(1311)的两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312),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2)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架(1320)的左端设有第二转轴(1321),所述第一支撑杆(1350)的右端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转轴(1321)的两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322),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00)的右端设有若干第一防护框(1530),所述第一万向油缸(1531)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框(1530)内,所述第一万向油缸(1531)的下端穿过所述底架(1000)设有第一支撑腿(1532),所述底架(1000)的左端设有若干第二防护框(1540),所述第二万向油缸(1541)设置于所述第二防护框(1540)内,所述第二万向油缸(1541)的下端穿过所述底架(1000)设有第二支撑腿(15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00)的前端设有第三防护框(1600),所述第三防护框(1600)内设有油路机构,所述油路机构包括液压油箱(2000)、循环电机(2100)和液压站(2200),所述液压油箱(2000)设置在所述底架(1000)的上端,所述循环电机(2100)安装在所述液压油箱(2000)上,所述液压站(2200)包括若干控制阀(2210),所述控制阀(2210)与所述液压油箱(2000)相连接,所述第一万向油缸(1531)、第二万向油缸(1541)、第一举升油缸(1340)和第一转向油缸(1110)均与所述控制阀(2210)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00)的左端设有第二安装架(1400),所述方向盘(170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1400)的前端,所述控制箱(151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1400)的后端,所述电池组(1520)设置在所述底架(1000)的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00)的左端设有踏板机构,所述踏板机构包括支撑踏板(2300)和第一铰接座(2310),所述第一铰接座(2310)设置在所述底架(1000)的左端,所述支撑踏板(2300)的右端与所述第一铰接座(2310)相铰接,所述支撑踏板(2300)的下端设有支撑翻边(2320),所述支撑翻边(2320)与所述底架(1000)的左端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组件、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车体组件包括底架(1000),所述底架(1000)的左端设有后行走机构,所述底架(1000)的右端设有前行走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方向盘(1700)、控制箱(1510)、电池组(1520)和驱动电机(1230),所述控制箱(1510)和所述电池组(1520)均设置在所述底架(1000)的上端,所述驱动电机(1230)和所述电池组(1520)均与所述控制箱(1510)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230)与所述后行走机构相对应,所述方向盘(1700)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左端,所述方向盘(1700)与所述前行走机构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1100)、第一转向油缸(1110)和第一连杆(1140),所述第一安装架(1100)安装在所述底架(1000)的右端,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11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1100)的右端,所述第一安装架(1100)的两端均铰接设有第一连接座(1130),所述第一连接座(1130)通过轴承连接有前轮(1210),所述第一连接座(1130)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杆(1131),所述第一连杆(1140)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杆(1140)相铰接,所述第一转向油缸(1110)与后端的所述第二连杆(1131)相铰接,所述方向盘(1700)的下端连接有角位移传感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箱(151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行走机构包括驱动轴(1200),所述驱动轴(1200)的两端设有后轮,所述驱动轴(1200)上设有牙包(1220),所述驱动电机(1230)安装在所述底架(1000)上,所述驱动电机(1230)与所述牙包(1220)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第一支撑杆(1350),所述第一支撑架(1310)的左端设有第一转轴(1311),所述第一支撑杆(1350)的左端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转轴(1311)的两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312),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2)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架(1320)的左端设有第二转轴(1321),所述第一支撑杆(1350)的右端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转轴(1321)的两端设有第二连接部(1322),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00)的右端设有若干第一防护框(1530),所述第一万向油缸(1531)设置于所述第一防护框(1530)内,所述第一万向油缸(1531)的下端穿过所述底架(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安定梁海风梁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罗博嘉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