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7111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涉及精冲模具技术领域,包括驱动单元、辅助单元和支撑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轴,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凹模、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本技术通过利用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辊、第一转动轴、第一支座与支撑架的相互配合使用,使电机电机启动时,带动第一转动辊进行旋转,使第一转动轴保护第一转动辊,并固定第一支座上,使支撑杆可以进行上下移动来完成对轮毂防尘盖的制作,解决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制作防尘盖的问题,利用凹模、上模座与第二支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凹模安装在上模座的内壁,利用第二支座与上模座进行固定,使凹模可以将上模座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精冲模,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如图1中所示,防尘盖零件端面与侧面的过度面是一个130度的锥面,这是一个使用功能面。采用一般的成形技术是在拉延毛坯的基础上进行缩口成形,这样的成形的锥面及圆柱面尺寸不稳定,毛坯口部还可能出现由于材料流动不足引起的起皱,进而导致零件的使用时密封性能失效

2、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03992032u的中国专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了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形模具,包括上模板、上垫板、凸模、上固定板、用于将成形零件推出的下凸模、凹模、反压圈、下固定板、下垫板以及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设置,上垫板设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相对的表面,凸模通过上固定板设置于上垫板上;下垫板设置于下模板与上模板相对的表面,凹模通过下固定板设置于下垫板上;反压圈用于支撑零件,其设置于下凸模外并与下凸模一同设置于下固定板内。本技术可在毛坯口部直径尺寸的容易达到要求的状态下,使圆筒坯料成形为带锥度过度面的盖形零件,零件口部尺寸质量稳定,零起皱缺陷,并且结构简单,适宜加装简单的自动化装置实现自动化生产。

3、该现有技术虽然使圆筒坯料成形为带锥度过度面的盖形零件,零件口部尺寸质量稳定,零起皱缺陷,并且结构简单,适宜加装简单的自动化装置实现自动化生产,但是该技术无法在生产的过程中,完成轮毂型号不一样的防尘盖,导致该设备在市场上销售量变底,产生一些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包括驱动单元、辅助单元和支撑单元。

4、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辊和第一转动轴,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下模板、上模座、下模座、第一支座、第一支板、第二支座和支撑架,所述辅助单元包括凹模、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

5、所述下模座的顶部与所述下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下模座与下模板的相互配合使用,使下模座用于支撑下模板,使下模板在下模座的支撑下能进行固定。

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支撑架、下模座与上模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支撑架安装在下模座的顶部,用于将上模座支撑起来

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模座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上模座与第二支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第二支撑座安装在上模座的底部,使第二支座用于生产灰尘盖。

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凹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支座的内壁固定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凹模与第二支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凹模安装在第二支座的内壁,而凹模用于将第二支座进行固定。

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的底部与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下模板、第一支板与第一支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下模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支座,而第一支座用于支撑第一支板,使第一支撑方便灰尘盖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完美定形。

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薄膜的一侧与所述下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薄膜的顶部与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第一薄膜、下模板、第二薄膜与上模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第一薄膜安装在下模板的一侧,用于对设备进行保护,而上模座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薄膜,而第二薄膜用于对上模座进行保护。

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座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转动辊的一侧固定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第一支座、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辊与第一电机的相互配合使用,使第一支座的顶部支撑有第一转动轴,而第一转动轴用于第一转动辊,在第一转动轴上进行转动,使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转动轴的一侧,带动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0、1、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利用第一电机、第一转动辊、第一转动轴、第一支座与支撑架的相互配合使用,使电机电机启动时,带动第一转动辊进行旋转,使第一转动轴保护第一转动辊,并固定第一支座上,使支撑杆可以进行上下移动来完成对轮毂防尘盖的制作,解决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准确的制作防尘盖的问题。

21、2、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利用凹模、上模座与第二支座的相互配合使用,使凹模安装在上模座的内壁,利用第二支座与上模座进行固定,使凹模可以将上模座进行加固。

22、3、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利用第一薄膜、下模座与下模板的相互配合使用,使下模板安装在下模座的顶部,利用第一薄膜将第一薄膜安装在下模板的一侧,使下模板的使用的过程中,能利用第一薄膜进行保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辅助单元和支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的底部与所述下模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13)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3)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8)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支座(11)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2)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3)的底部与所述下模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10)的一侧与所述下模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薄膜(6)的顶部与所述上模座(13)的底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3)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转动辊(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转动辊(5)的一侧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辅助单元和支撑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的底部与所述下模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座(13)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3)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支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尘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8)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支座(11)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轴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成陈旋旋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友隆橡塑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