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6956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0
本申请涉及燃煤输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煤转运装置,其包括皮带机、第一导管和运输槽体,第一导管固定于皮带机的出料端的下方处,第一导管的下端朝向背离皮带机的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导管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下端朝向皮带机所在一侧倾斜设置,第二导管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三导管,第三导管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运输槽体固定且连通,第二导管内铰接设置有上缓冲板,上缓冲板和第二导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第三导管内铰接设置有下缓冲板,下缓冲板和第三导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第一导管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罩,防尘罩连接有吸尘组件。本申请具有减少扬尘、便于除去扬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燃煤输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煤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1、热电厂使用燃煤锅炉,每年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煤炭从进厂到进入锅炉燃烧之前,要经过一系列运输和加工过程.这些工序都会产生大量的煤粉尘。

2、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21060904.9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落煤管装置,该落煤管装置包括:护罩、漏斗、导流罩体、落料管和送料靴,其中,所述护罩具有流线型结构;所述漏斗与所述护罩连接,断面采用多边形变径结构;所述导流罩体布置在所述护罩内部,具有弧形结构,断面采用多边形结构;所述落料管与所述漏斗连接并采用流线型结构,断面具有与所述漏斗的下口结构相同的多边形结构;所述送料靴与所述落料管连接,断面采用多边形变径结构。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物料在漏斗处以皮带输送机的速度呈抛物掉落,物料首先会与漏斗的侧壁产生撞击,而后沿漏斗和落料管掉落,最终携带较大的冲击力掉落至运输槽体内,物料与漏斗或运输槽体撞击以及下落过程均会产生较大扬尘,扬尘一般由漏斗开口处散出,容易污染生产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落料管上端处容易散出大量扬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燃煤转运装置。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燃煤转运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燃煤转运装置,包括皮带机、第一导管和运输槽体,所述第一导管固定于所述皮带机的出料端的下方处,所述第一导管的下端朝向背离所述皮带机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管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下端朝向所述皮带机所在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管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运输槽体固定且连通,所述第二导管内铰接设置有上缓冲板,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第二导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三导管内铰接设置有下缓冲板,所述下缓冲板和所述第三导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导管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连接有吸尘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煤通过皮带机运输至第一导管处,通过倾斜设置第一导管使得燃煤能够沿抛物线下落至上缓冲板上,通过第一弹性组件缓冲上缓冲板受到的冲击力,利于减小燃煤和上缓冲板之间的撞击,从而减小粉尘的产生;而后燃煤继续掉落至下缓冲板上,通过第二弹性组件缓冲下缓冲板受到的冲击力,减小燃煤和下缓冲板之间的撞击,利于减小粉尘的产生;且利于降低燃煤的下落速度,使得燃煤较为平缓地掉落至运输槽体内,进一步减少扬尘,实现了减少第一导管上端处的扬尘的效果;同时利用吸尘组件使得防尘罩对扬尘进行吸除,进一步实现了除去扬尘的效果,利于改善生产环境。

5、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端块和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均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端块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端块分别与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第二导管可拆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煤由皮带机的端部之间下落至上缓冲板上,使得多个弹簧被压缩,利用多个弹簧的弹性力,实现缓冲上缓冲板受到的冲击力的效果。

7、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管固定连接有垫板,一个所述第一端块和所述垫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栓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端块通过多个第二螺栓与所述上缓冲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取下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便于更换第一弹性组件,即便于更换多个弹簧,利于保证弹簧的弹性能力,从而保证上缓冲板的缓冲效果。

9、可选的,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端块和弹性簧片,所述弹性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端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端块分别与所述下缓冲板和所述第三导管可拆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煤沿上缓冲板下落至下缓冲板上,使得弹性簧片被压缩,利用弹性簧片的弹性力,实现缓冲下缓冲板受到的冲击力的效果。

11、可选的,一个所述第二端块和所述第三导管之间通过多个第三螺栓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端块通过多个第四螺栓与所述下缓冲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取下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便于更换第二弹性组件,即便于更换弹性簧片,利于保证弹性簧片的弹性能力,从而保证下缓冲板的缓冲效果。

13、可选的,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抽风机和水箱,所述防尘罩设置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抽风机的吸气端和所述防尘罩之间固定且连通有吸尘管,所述抽风机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水箱的上端为开口设置且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出气管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水箱内的水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进水管朝向水箱内注水,使得水面没过出气管的下端,启动抽风机,使得防尘罩朝向第一导管的上端抽气,扬尘经过吸尘管和出气管进入水箱内,扬尘混合于水中,实现了除去扬尘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的上侧面处均设置有衬板,所述上缓冲板和所述下缓冲板均贯穿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衬板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柱,多个所述螺柱分别插接于多个所述定位孔且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适配,所述螺柱穿过所述定位孔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衬板下侧的多个螺柱分别插接于对应的多个定位孔内,接着拧上螺母,即可使得衬板与上缓冲板或下缓冲板固定,拧下多个螺母即可更换衬板,燃煤下落过程中直接与衬板接触,利于防止燃煤磨损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

1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8、1.燃煤沿抛物线下落至上缓冲板上,而后掉落至下缓冲板上,利用多个弹簧和弹性簧片,利于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对燃煤的下落速度进行缓冲,使得燃煤较为平缓地掉落至运输槽体内,从而减小了燃煤下落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实现了减少第一导管上端处的扬尘的效果;

19、2.利用防尘罩防止扬尘四散,利用抽风机工作,使得防尘罩朝向第一导管的上端抽气,扬尘经过吸尘管和出气管进入水箱内,扬尘混合于水中,具有除去扬尘的效果;

20、3.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便于更换多个弹簧,通过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便于更换弹性簧片,利于保证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的缓冲效果,通过可拆设置衬板,利于防止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被磨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机(1)、第一导管(2)和运输槽体(3),所述第一导管(2)固定于所述皮带机(1)的出料端的下方处,所述第一导管(2)的下端朝向背离所述皮带机(1)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管(2)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二导管(4),所述第二导管(4)的下端朝向所述皮带机(1)所在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管(4)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三导管(5),所述第三导管(5)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运输槽体(3)固定且连通,所述第二导管(4)内铰接设置有上缓冲板(6),所述上缓冲板(6)和所述第二导管(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三导管(5)内铰接设置有下缓冲板(7),所述下缓冲板(7)和所述第三导管(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导管(2)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罩(8),所述防尘罩(8)连接有吸尘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端块(9)和多个弹簧(10),多个所述弹簧(10)均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端块(9)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端块(9)分别与所述上缓冲板(6)和所述第二导管(4)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4)固定连接有垫板(11),一个所述第一端块(9)和所述垫板(11)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栓(12)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端块(9)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3)与所述上缓冲板(6)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端块(14)和弹性簧片(15),所述弹性簧片(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端块(1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端块(14)分别与所述下缓冲板(7)和所述第三导管(5)可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二端块(14)和所述第三导管(5)之间通过多个第三螺栓(16)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端块(14)通过多个第四螺栓(17)与所述下缓冲板(7)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抽风机(22)和水箱(23),所述防尘罩(8)设置为倒置的漏斗状,所述抽风机(22)的吸气端和所述防尘罩(8)之间固定且连通有吸尘管(24),所述抽风机(22)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25),所述水箱(23)的上端为开口设置且连通有进水管(26),所述出气管(25)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水箱(23)内的水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板(6)和所述下缓冲板(7)的上侧面处均设置有衬板(18),所述上缓冲板(6)和所述下缓冲板(7)均贯穿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9),所述衬板(18)固定连接有多个螺柱(20),多个所述螺柱(20)分别插接于多个所述定位孔(19)且与所述定位孔(19)插接适配,所述螺柱(20)穿过所述定位孔(19)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皮带机(1)、第一导管(2)和运输槽体(3),所述第一导管(2)固定于所述皮带机(1)的出料端的下方处,所述第一导管(2)的下端朝向背离所述皮带机(1)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导管(2)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二导管(4),所述第二导管(4)的下端朝向所述皮带机(1)所在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管(4)的下端固定且连通有第三导管(5),所述第三导管(5)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所述运输槽体(3)固定且连通,所述第二导管(4)内铰接设置有上缓冲板(6),所述上缓冲板(6)和所述第二导管(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三导管(5)内铰接设置有下缓冲板(7),所述下缓冲板(7)和所述第三导管(5)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导管(2)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罩(8),所述防尘罩(8)连接有吸尘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端块(9)和多个弹簧(10),多个所述弹簧(10)均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端块(9)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端块(9)分别与所述上缓冲板(6)和所述第二导管(4)可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4)固定连接有垫板(11),一个所述第一端块(9)和所述垫板(11)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螺栓(12)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端块(9)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3)与所述上缓冲板(6)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丹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华顺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