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6736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8
一种板带涂覆装置,用于板带涂覆。主要包括空气加热系统、风刀系统、涂覆系统及喷水系统。板带涂覆时,通过调整上取料辊相对于上涂敷辊的转动线速度、上取料辊与上涂敷辊之间的接触压力、上涂敷辊相对于板带的线速度、上涂敷辊与板带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得到满足要求的板带上表面的涂覆湿膜(板带下表面的涂覆湿膜与上表面相同),湿膜进一步进入风干区域固化,根据涂料特性和涂覆膜厚度,配合调整相应板带速度、吹扫距离和吹扫角度,对涂覆湿膜进行高效固化;涂覆完成后,对涂覆辊、取料辊以及料盘进行清洗。本发明专利技术涂覆效率及涂料利用率高,可进一步将压缩空气热能通过风刀近距离直接作用于板带表面,提高能量利用率,缩短涂覆工艺段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设备中的板带涂覆,具体是一种用于板带涂覆的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板带生产中,为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经常会在板带双面或者单面涂覆某种涂料,比如用于彩涂、抗菌、耐指纹、耐腐蚀、润滑性、附着性、装饰性涂料等。在目前主流的涂覆工艺中,常采用辊涂与烘干相结合的涂覆模式,即板带经涂覆之后,先形成湿膜,然后继续进入烘烤箱进行加热烘烤以固化湿膜。该辊涂工艺的不足之处在于设备启动时间长,烘干效率低,能耗高,需要较长的烘干距离。虽然近年来开发了多层烘干工艺,缩短了产线距离,但由于一直采用烘烤加热方式,仍存在能耗高及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带涂覆装置,通过采用辊涂与风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以降低板带涂覆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板带涂覆装置主要包括空气加热系统、风刀系统、涂覆系统及喷水系统。

3、所述空气加热系统由外接气源、电动球阀、节流阀、空气加热器、上风刀管路和下风刀管路组成;所述外接气源依次经电动球阀、节流阀、空气加热器与上风刀管路和下风刀管路连接。

4、所述风刀系统由上风刀和下风刀组成;上风刀的气流入口与上风刀管路连接,下风刀的气流入口与下风刀管路连接。

5、所述涂覆系统的上涂敷辊与上取料辊接触,并建立压力,上取料辊局部浸没在上涂敷料盘的涂料中;下涂敷辊与下取料辊接触,并建立压力,下涂敷辊局部浸没在下涂敷料盘的涂料中。

6、所述喷水系统由外接水源、开关阀、过滤器、上喷嘴开关阀、上喷嘴管路、下喷嘴开关阀、下喷嘴管路组成;所述外接水源依次经开关阀、过滤器与上喷嘴开关阀、下喷嘴开关阀连接,上喷嘴开关阀、下喷嘴开关阀并联连接,上喷嘴开关阀、下喷嘴开关阀分别连接上喷嘴管路、下喷嘴管路。

7、进一步地,所述上风刀和下风刀之间布置有用于通板的多排过渡滚轮,滚轮的排布从涂敷辊出口沿板带前进方向,滚轮逐渐靠近板带的下板面,直至最后一排滚轮接触板面;上风刀和下风刀的吹扫方向与板带的前进方向相反且呈一定夹角,夹角范围为60°~90°;上风刀和下风刀的出风口相对于板面的垂直距离范围为80mm~120mm。

8、进一步地,所述上涂敷辊与下涂敷辊为包胶辊;上取料辊与下取料辊为毛化镀铬金属辊。

9、进一步地,所述上涂敷料盘的底部向内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1~3°;所述下涂敷料盘的底部向内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1~3°;下涂敷料盘的长度大于下取料辊中心轴线与下涂敷辊中心轴线的水平间距。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涂敷辊与上取料辊接触处的上方设有上喷嘴;下涂敷辊与下取料辊接触处的上方设有下喷嘴;所述上喷嘴、下喷嘴分别与上喷嘴管路、下喷嘴管路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上涂敷辊、上取料辊、下涂敷辊、下取料辊旁分别设有上涂敷辊刮刀、下涂敷辊刮刀、上取料辊刮刀、下取料辊刮刀。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涂敷辊刮刀、下涂敷辊刮刀、上取料辊刮刀、下取料辊刮刀由刮刀本体和动作气缸组成,刮刀本体的一端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另一端与动作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动作气缸的气缸底座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

13、进一步地,所述上涂敷辊、上取料辊、下取料辊的一端连接操作侧轴承座一,操作侧轴承座一与气缸一的活塞杆连接,气缸一的底座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另一端连接传动侧轴承座一,传动侧轴承座与气缸二的活塞杆连接,气缸二的底座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所述下涂敷辊的一端连接操作侧轴承座二,操作侧轴承座二与蜗轮蜗杆升降机一连接,蜗轮蜗杆升降机一的底座与设备机架固定连接,蜗轮蜗杆升降机一由电机一直接驱动;另一端连接传动侧轴承座二,传动侧轴承座与蜗轮蜗杆升降机二连接,蜗轮蜗杆升降机二的底座与设备机架固定连接,蜗轮蜗杆升降机二由电机二直接驱动。

14、板带涂覆时,通过调整上取料辊相对于上涂敷辊的转动线速度、上取料辊与上涂敷辊之间的接触压力、上涂敷辊相对于板带的线速度、上涂敷辊与板带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得到满足要求的板带上表面的涂覆湿膜(板带下表面的涂覆湿膜与上表面相同),将湿膜进一步进入风干区域固化,根据涂料特性和涂覆膜厚度,配合调整相应的板带速度、吹扫距离和吹扫角度,对涂覆湿膜进行高效固化。涂覆完成后,对涂覆辊、取料辊以及料盘进行清洗,以准备下次涂覆。

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经过此“辊涂+风干”的涂覆模式,涂覆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涂料利用率高,可进一步的将压缩空气的热能,通过风刀近距离直接作用于板带表面,提高能量利用率,缩短涂覆工艺段距离,使得生产线布局更加合理紧凑,节约整线长度和投资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带涂覆装置包括空气加热系统、风刀系统、涂覆系统及喷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刀(7)和下风刀(14)之间布置有用于通板的多排过渡滚轮(28),滚轮(28)的排布从涂敷辊出口沿板带(29)前进方向,滚轮(28)逐渐靠近板带(29)的下板面,直至最后一排滚轮(28)接触板面;上风刀(7)和下风刀(14)的吹扫方向与板带(29)的前进方向相反且呈一定夹角,夹角范围为60°~90°;上风刀(7)和下风刀(14)的出风口相对于板面的垂直距离范围为80mm~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辊(8)与下涂敷辊(19)为包胶辊;上取料辊(11)与下取料辊(18)为毛化镀铬金属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料盘(3)的底部向内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1~3°;所述下涂敷料盘(17)的底部向内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1~3°;下涂敷料盘(17)的长度大于下取料辊(18)中心轴线与下涂敷辊(19)中心轴线的水平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辊(8)与上取料辊(11)接触处的上方设有上喷嘴(10);下涂敷辊(19)与下取料辊(18)接触处的上方设有下喷嘴(15);所述上喷嘴(10)、下喷嘴(15)分别与上喷嘴管路(27)、下喷嘴管路(2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辊(8)、上取料辊(11)、下涂敷辊(19)、下取料辊(18)旁分别设有上涂敷辊刮刀(9)、下涂敷辊刮刀(20)、上取料辊刮刀(12)、下取料辊刮刀(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辊刮刀(9)、下涂敷辊刮刀(20)、上取料辊刮刀(12)、下取料辊刮刀(16)由刮刀本体(30)和动作气缸(31)组成,刮刀本体(30)的一端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另一端与动作气缸(31)的活塞杆连接,动作气缸(31)的气缸底座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辊(8)、上取料辊(11)、下取料辊(18)的一端连接操作侧轴承座一(32),操作侧轴承座一(32)与气缸一(33)的活塞杆连接,气缸一(33)的底座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另一端连接传动侧轴承座一(34),传动侧轴承座(34)与气缸二(35)的活塞杆连接,气缸二(35)的底座与设备机架铰接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带涂覆装置包括空气加热系统、风刀系统、涂覆系统及喷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刀(7)和下风刀(14)之间布置有用于通板的多排过渡滚轮(28),滚轮(28)的排布从涂敷辊出口沿板带(29)前进方向,滚轮(28)逐渐靠近板带(29)的下板面,直至最后一排滚轮(28)接触板面;上风刀(7)和下风刀(14)的吹扫方向与板带(29)的前进方向相反且呈一定夹角,夹角范围为60°~90°;上风刀(7)和下风刀(14)的出风口相对于板面的垂直距离范围为80mm~1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辊(8)与下涂敷辊(19)为包胶辊;上取料辊(11)与下取料辊(18)为毛化镀铬金属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料盘(3)的底部向内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1~3°;所述下涂敷料盘(17)的底部向内倾斜布置,倾斜角度为1~3°;下涂敷料盘(17)的长度大于下取料辊(18)中心轴线与下涂敷辊(19)中心轴线的水平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带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涂敷辊(8)与上取料辊(11)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红波刘玉波李鑫李文喜吴华涛刘杰刘丽敏李政杨泽翔陈雷熊畅鲁方浩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博亚精工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