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618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呈纵长状,且具有凹设于其前端面以供对接元件插入的插槽及与所述插槽相连通以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具有用以与对接元件相接触且具有弹性的接触部及用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插槽上侧的第一导引面和位于插槽下侧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第二导引面均沿与水平面成角度设置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具有可活动地组装于绝缘本体于纵长方向上两侧以固定对接元件的一对卡持件。如此以实现零插入力的对接,避免磨损对接元件而损害信号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卡缘连接器作为电连接器的一种,主要用以焊接于一母电路板上,并供一子电路板插接,从而将母电路板与子电路板电性连接。该种卡缘连接器通常包括有纵长延伸的绝缘本体以及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

2、随着产业发展,数据传输带宽越显重要,ddr5规格的有效带宽高出ddr4规格2倍以上,2020年起ddr5开始在服务器领域开始普及,直至2022年普及率已有43%,而在个人计算机及消费性产品领域也逐渐随着服务器领域的步调,逐渐从ddr4过渡至ddr5,因此ddr5的需求逐渐提升。

3、由于ddr产品的端子数量较多而导致插入力过高,对接pcb较难插入;如果强硬插入,容易导致端子磨损pcb上的金手指,进而损害信号传输功能。

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卡缘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零插入力的对接、避免磨损对接元件而损害信号传输性能的卡缘连接器。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呈纵长状,且具有凹设于其前端面以供对接元件插入的插槽及与所述插槽相连通以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用以与对接元件相接触且具有弹性的接触部及用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焊接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插槽上侧的第一导引面和位于所述插槽下侧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第二导引面均沿与水平面成角度设置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具有可活动地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于纵长方向上两侧以固定对接元件的一对卡持件。

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导引面的起始导引点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前侧。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引面的起始导引点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前侧。

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端子自前向后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位于所述固持部上侧且具有弹性的悬臂及位于所述固持部下侧的所述焊接部,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悬臂的自由末端。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还具有将所述固持部和所述悬臂相连的腕部,所述腕部呈圆弧状且立设于所述固持部上侧,所述悬臂自所述腕部的顶端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以形成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前侧。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将所述固持部和所述悬臂相连的衔接部,所述悬臂自所述衔接部的顶端倾斜地向上且向后延伸形成。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固持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衔接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且所述第一端子的固持部设有沿其料厚方向将其贯穿形成的通槽。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卡持件包括基部及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插入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卡持槽,所述插入部插入并锁扣于相应的卡持槽内。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及自所述延伸臂的后端向前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的锁扣臂,所述锁扣臂的前端为自由端,所述卡持槽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锁扣臂的自由端前侧并与之相锁扣的锁扣凸部。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臂包括第一延伸段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后侧的第二延伸段,所述锁扣臂位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上侧,所述第二延伸段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在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上方留置供锁扣臂上下活动的空间。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卡缘连接器通过将导电端子的接触部设置为具有弹性、在绝缘本体上设置位于所述插槽上侧的第一导引面和位于所述插槽下侧的第二导引面,并使得第一、第二导引面均沿与水平面成角度设置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使得对接元件能够倾斜地插入所述插槽内、并实现零插入力的对接,避免磨损对接元件而损害信号传输性能,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具有可活动地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于纵长方向上两侧以固定对接元件的一对卡持件,以在对接元件插接完成后对其有效地定位,从而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呈纵长状,且具有凹设于其前端面以供对接元件插入的插槽及与所述插槽相连通以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用以与对接元件相接触且具有弹性的接触部及用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插槽上侧的第一导引面和位于所述插槽下侧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第二导引面均沿与水平面成角度设置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具有可活动地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于纵长方向上两侧以固定对接元件的一对卡持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导引面的起始导引点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前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面的起始导引点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端子自前向后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位于所述固持部上侧且具有弹性的悬臂及位于所述固持部下侧的所述焊接部,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悬臂的自由末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还具有将所述固持部和所述悬臂相连的腕部,所述腕部呈圆弧状且立设于所述固持部上侧,所述悬臂自所述腕部的顶端先向下弯折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以形成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前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将所述固持部和所述悬臂相连的衔接部,所述悬臂自所述衔接部的顶端倾斜地向上且向后延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固持部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衔接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且所述第一端子的固持部设有沿其料厚方向将其贯穿形成的通槽。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卡持件包括基部及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插入部,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卡持槽,所述插入部插入并锁扣于相应的卡持槽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包括自所述基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臂及自所述延伸臂的后端向前反向弯折延伸形成的锁扣臂,所述锁扣臂的前端为自由端,所述卡持槽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锁扣臂的自由端前侧并与之相锁扣的锁扣凸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包括第一延伸段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后侧的第二延伸段,所述锁扣臂位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上侧,所述第二延伸段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在所述第二延伸段的上方留置供锁扣臂上下活动的空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呈纵长状,且具有凹设于其前端面以供对接元件插入的插槽及与所述插槽相连通以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用以与对接元件相接触且具有弹性的接触部及用以安装于外部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所述插槽上侧的第一导引面和位于所述插槽下侧的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一、第二导引面均沿与水平面成角度设置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具有可活动地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于纵长方向上两侧以固定对接元件的一对卡持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导引面的起始导引点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前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面的起始导引点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的后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的前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端子自前向后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位于所述固持部上侧且具有弹性的悬臂及位于所述固持部下侧的所述焊接部,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悬臂的自由末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还具有将所述固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亚娟任海峰李旦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