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6155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5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电热网协同优化运行领域,公开了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建立园区内电热网与建筑协调优化调度框架;基于所述协调优化调度框架,构建电热网的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以及构建模拟建筑物热学特性和能耗的建筑模型;基于所述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和建筑模型,以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和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为目标,构建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通过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输出电热网最优热力潮流调度与建筑用户用热量的协同优化方案。利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满足供热负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EHN的运行成本和建筑用户的用热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电热网协同优化运行,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多品味能源梯级利用的园区电热网与园区内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园区电热网 (electrical and heating networks, ehn)已广泛用于为园区的建筑物进行综合能源梯级供能。此外,由于园区多样化的产能及能源转换设备可以为园区的建筑物进行多品味能源的供给选择,同时建筑物的热力学特性,导致其存在热惯性可以被园区产能及能源转换设备所利用。因此,ehn和建筑物的协同互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针对ehn和园区消费者,如何实现最大限度降低ehn的经济成本,并在保证消费者的温度舒适度的前提下减小供暖消费者的用能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包括:

3、s1建立园区内电热网与建筑协调优化调度框架;

4、s2基于所述协调优化调度框架,构建电热网的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以及构建模拟建筑物热学特性和能耗的建筑模型;

5、s3基于所述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和建筑模型,以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和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为目标,构建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

6、s4通过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输出电热网最优热力潮流调度与建筑用户用热量的协同优化方案。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包括水力模型、热力模型、换热器模型、散热器模型和产能与能源转换设备模型;

8、所述水力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净流量约束和水头损失约束;

9、所述热力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节点流量守恒约束、管道热量耗散约束和热源与负荷能量守恒约束;

10、换热器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换热器的热平衡约束;

11、散热器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散热片释放的热量约束;

12、产能与能源转换设备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热电联产机组与热泵的能源转换约束。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建筑加热区墙壁的热平衡约束和建筑加热区室内空气的热平衡约束。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热量平衡约束、能源购买约束和节点水温约束。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用户策略约束和散热器性质约束。

1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7、建立单元,用于建立园区内电热网与建筑协调优化调度框架;

18、第一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协调优化调度框架,构建电热网的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以及构建模拟建筑物热学特性和能耗的建筑模型;

19、第二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和建筑模型,以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和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为目标,构建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

20、输出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输出电热网最优热力潮流调度与建筑用户用热量的协同优化方案。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包括水力模型、热力模型、换热器模型、散热器模型和产能与能源转换设备模型;

22、所述水力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净流量约束和水头损失约束;

23、所述热力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节点流量守恒约束、管道热量耗散约束和热源与负荷能量守恒约束;

24、换热器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换热器的热平衡约束;

25、散热器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散热片释放的热量约束;

26、产能与能源转换设备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热电联产机组与热泵的能源转换约束。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筑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建筑加热区墙壁的热平衡约束和建筑加热区室内空气的热平衡约束。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热量平衡约束、能源购买约束和节点水温约束。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用户策略约束和散热器性质约束。

30、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设备,包括:

31、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32、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

3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

34、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考虑多品味能源梯级利用的园区电热网与园区内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首先,构建含热电联产机组、换热站和热泵的最优热力潮流调度模型;利用热阻-热容(r-c)网络用于对建筑物的热特性进行建模,进一步考虑建筑物的热惯性和散热器的自主调节;其次,提出考虑多品味能源梯级利用的园区电热网与园区内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分别以ehn和建筑用户的角度,在满足供热负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ehn的运行成本和建筑用户的用热成本。

35、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下面的附图和描述中提出。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说明书附图变得明显。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热量平衡约束、能源购买约束和节点水温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用户策略约束和散热器性质约束。

5.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热量平衡约束、能源购买约束和节点水温约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用户策略约束和散热器性质约束。

9.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电热网运行成本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热量平衡约束、能源购买约束和节点水温约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模型中,建筑用户用热量最低的目标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用户策略约束和散热器性质约束。

5.一种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网与建筑用户协同优化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朔靳小龙贾宏杰穆云飞魏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