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5801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2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芯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其中电芯汇流排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的电极连接部,以及凸出设置于本体的弹性部表面,弹性部与本体弹性连接,以使弹性部可远离或朝向本体的表面运动。这样通过在电芯汇流排上设置弹性部当由于电池包外壳老化或固定螺栓预紧力降低时,通过弹性部回复部分弹性形变来补偿预紧力的不足,使得相互叠放的两个电芯汇流排的弹性部始终紧密贴合,确保电芯汇流排有足够的电接触面积,避免搭接部接触不良所带来的系统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涉及一种电芯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软包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芯内的电极组件参与电化学反应,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引出线为电路供电。如图1-图4所示,为了增加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采用多个电芯1串联或并联形成电池模组2,再由多个电池模组2串联或并联形成容量更大或电压更高的电池包。其中组成单个电池模组2的多个电芯1的极耳10与电芯汇流排3a电连接,通过电芯汇流排3a实现多个电芯1的串联或并联。常见电池包的组装方式是将一个电池模组2堆叠在另一个电池模组2上,使得两个电池模组2上相正对两个电芯汇流排3a整个面相互接触。再通过压紧机构将两个电池模组2的外壳4固定在一起,通过拉紧两个电池模组2的外壳4来实现电芯汇流排3a的紧密贴合,从而实现相互堆叠的两个电池模组2串联或并联呈一个电池包。

2、采用该结构的电池包主要依靠螺栓作为压紧装置,电池模组2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外壳4的螺栓孔40,通过螺栓贯穿两个电池模组2的螺栓孔40将两个电池模组2的外壳固定连接,通过螺栓拉紧两个电池模组2的外壳从而压紧两个重叠的电芯汇流排3。为了确保电芯汇流排3a接触良好,压紧机构施加在两个电池模组2之间的紧固力使得两个电芯汇流排3a之间形紧密贴合,也即实现零间隙的抵接,以确保相堆叠的电池模组2保持导通状态。

3、但由于电池包使用时会持续发热,外壳在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会发生塑性形变,同时由于金属的疲劳现象导致螺栓拉紧力减小,这样由外壳4施加在两片电芯汇流排3a上的压力就相应的降低,此时两片电芯汇流排3a局部或全部接触面由紧密贴合变为相互分离,这样两个电芯汇流排3a接触面出现部分开或贴合不紧密的虚接现象,导致二者的电接触面积减小。虚接现象会使电池包工作状态不稳定,同时电接触面积减小会导致搭接面电阻增大,继而出现电池包温升过高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芯汇流排、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电芯汇流排搭接不良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芯汇流排,包括:

4、本体;

5、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电极连接部用于与电芯电连接;

6、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凸出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表面,所述弹性部与所述本体弹性连接,以使所述弹性部可远离或朝向所述本体的表面运动。

7、这样通过在电芯汇流排上设置弹性部,当两个电池模组相互堆叠时,两个电芯汇流排正对,两个正对的电芯汇流排由于堆叠而相互挤压。由于弹性部凸出设置于本体的表面并与本体弹性连接,在压力的作用下弹性部发生弹性形变朝向本体的表面运动,使得相互堆叠的两个电池模组的两个电芯汇流排之间始终能通过弹性部保持着紧密贴合。当电池模组的外壳老化或固定螺栓预紧力降低,导致相互挤压的两个电芯汇流排之间压力降低时,弹性部会释放弹性势能回复部分弹性形变,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弹性部向远离本体的方向运动,使得相互叠放的两个电池模组的两个电芯汇流排之间能继续通过弹性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确保两个电芯汇流排之间有足够的电接触面积,避免接触不良所带来的系统性问题。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本体相互平行设置。

9、这样通过将弹性部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为与本体表面平行,当两个电池模组相互堆叠时,两个电池模组的电芯汇流排对应的弹性部背离本体的一侧表面相互平行,且弹性部相互之间为面接触,确保两个电芯汇流排之间有足够大的电接触面积,降低二者之间的电阻,且两个电芯汇流排的搭接子部为面接触,结构稳定性好,便于组装。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具有台体结构,具体为棱台状或圆台状。

11、由于弹性部采用棱台或圆台结构,弹性部侧的各侧面均向中心方向倾斜,当搭接子部受到向下的压力时,使得弹性部不会在压力下向侧面倾倒,从而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缓冲部。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包括搭接子部及弹性支撑子部,所述搭接子部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与所述本体弹性连接,以使所述搭接子部可远离或朝向所述本体的表面运动。

14、通过弹性支撑子部实现搭接子部与本体的弹性连接,当搭接子部受到挤压朝向本体方向运动时,弹性支撑子部产生弹性形变存储弹性势能,当搭接子部所受压力降低时,弹性支撑子部释放弹性势回复部分弹性形变,使得搭接子部朝向远离本体的方向运动。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子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第一边缘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第二边缘与所述搭接子部的边缘连接。

16、通过弹性支撑子部连接本体与搭接子部的边缘,使得本体、弹性支撑子部及搭接子部三者边缘直接对接,避免出现锐边导致电芯堆叠时电芯汇流排之间相互钩挂破损。同时,采用这种结构便于采用冲压工艺一次形成,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在60-70度之间。

18、该角度范围使得弹性部不会过于扁平丧失弹性形变能力,也不会因夹角过大导致两片电芯汇流排堆叠时弹性支撑子部的形变量超过最大弹性形变量,导致其产生塑性形变,破坏其弹性结构。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搭接子部通过各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与所述本体弹性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之间间隔设置。

20、通过将弹性支撑子部的数量设置多个,增加弹性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搭接子部受压向靠近本体运动时,弹性支撑子部由于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弹性形变,相邻两个弹性支撑子部之间的间隙提供了弹性形变所需的空间。

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子部朝向所述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缓冲部,和/或所述搭接子部背离所述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缓冲部。通过设置缓冲部,提升搭接台的弹性形变能力,当搭接子部受到压力朝向本体的运动使得缓冲部与电芯表面接触或缓冲部与另一电池模组的电芯汇流排接触时,缓冲部通过弹性形变开始储能,避免弹性支撑子部由于疲劳特性而弹性不足,在缓冲部的作用下确保相互挤压的两片电芯汇流排保持紧密贴合。

22、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23、电芯;

24、以上所述的电芯汇流排,所述电芯通过所述电芯汇流排电连接。

25、通过电芯汇流排与电芯电连接,便于多个电芯相互堆叠,通过串联或并联形成电池模组,确保两个相互堆叠的电芯的电芯汇流排始终紧密贴合。

26、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芯模组,包括:

27、电芯;

28、上述的电芯汇流排,所述电芯通过所述电芯汇流排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本体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具有台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搭接子部和弹性支撑子部,所述搭接子部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与所述本体弹性连接,以使所述搭接子部可远离或朝向所述本体的表面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子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第一边缘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第二边缘与所述搭接子部的边缘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与所述本体之间的夹角在60-70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搭接子部通过各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与所述本体弹性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之间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子部朝向所述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缓冲部,和/或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各所述电池模组相互堆叠设置,且各所述电池模组的弹性部相互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本体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具有台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搭接子部和弹性支撑子部,所述搭接子部通过所述弹性支撑子部与所述本体弹性连接,以使所述搭接子部可远离或朝向所述本体的表面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子部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第一边缘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子部的第二边缘与所述搭接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健华游永亮秦赓吴家煜曾华全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