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570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2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具体为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下部的围板和上部的顶盖,还包括在内侧支撑围板的内支架;所述围板的地面正投影呈圆环状,其内壁设置向着中部凸起的搭接件I;所述内支架至少具有三根呈辐射状固定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外端设置与搭接件I配合的搭接件II,且搭接件II自上而下活动压在搭接件I上,且内支架支撑上方的顶盖。所述顶盖独立设置,且在顶盖上设置围绕中心分布的若干预留孔。围板对外周的基料进行隔离,防止基料落入检查井,在碾压基料的过程中,该临时支护装置在井口上方对外周的基料进行反向挤压,确保基料被压实,同时,临时支护装置承受工程车载荷,保护下方的塑料检查井井筒不受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具体为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塑料一体检查井由井底座、井筒、收口锥体、井盖和承压圈等部分组成。在回填检查井沟槽时,需要在路基上依次完成道路垫层、道路基层和道路面层的铺设,其中承压圈用于保护塑料检查井井筒免遭行车荷载的损坏,需要铺设在道路基层中。

2、传统的道路恢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承压圈吊装至井口周围并盖上井盖,然后铺设道路垫层;第二步,铺设道路基层;第三步,开挖道路基层并取出承压圈,然后使用匹配的道路材料对道路垫层在井口形成的空缺进行修补;第四步,将承压圈吊装至井口(压在道路垫层上)并盖上井盖,然后铺设道路面层。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次铺设承压圈主要为防止车辆碾压导致井筒变形或损坏,如不放置承压圈直接在井筒上方放置临时井盖或钢板,行车荷载将直接传输到塑料检查井井筒导致成品遭到破坏,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3、承压圈厚度一般为200mm,对于要求更高的城镇道路如县道(x)、乡道(y)等,则承压圈厚度>200mm,施工道路基层前如将承压圈提升至设计位置,则影响摊铺机摊铺水稳基层,因此只能先行摊铺道路基层,此时需要第一次用到承压圈,在基层未完全硬化时采用小型机械挖除承压圈范围内基层料,承压圈底部和四周采用与道路结构层相同材料回填打夯。因此,传统施工方法需要二次提升承压圈,再次施工小型机械挖除道路基层易造成周围基层的表面污染,消耗大量机械、人力和造成材料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道路恢复过程中对检查井井口起到保护作用的支护装置,其可以代替承压圈在道路垫层铺设过程中的临时作用,用以解决塑料一体检查井承压圈与道路恢复之间的施工交叉问题,提高施工速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下部的围板和上部的顶盖,还包括在内侧支撑围板的内支架;所述围板的地面正投影呈圆环状,其内壁设置向着中部凸起的搭接件i;所述内支架至少具有三根呈辐射状固定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外端设置与搭接件i配合的搭接件ii,且搭接件ii自上而下活动压在搭接件i上,且内支架支撑上方的顶盖。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支架从内部支撑围板,使围板的外周保持圆形状态,且两者采用分体设置,首先其分解了整个装置的重量,在道路垫层铺好后,可以轻松地将内支架和围板先后取出,另外,先放置围板可以方便移动围板,以使其与检查井井口保持同心。在铺路时,围板对外周的基料进行隔离,防止基料落入检查井,在碾压基料的过程中,该临时支护装置在井口上方对外周的基料进行反向挤压,确保基料被压实,同时,临时支护装置承受工程车载荷,保护下方的塑料检查井井筒不受损坏。该装置的使用首先可以省去对承压圈的临时使用工序,其次可以使道路垫层一次成型,确保各处的压实度相同。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盖独立设置,且在顶盖上设置围绕中心分布的若干预留孔。整个临时支护装置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能由工人手工转移,因此该临时支护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都无须借助吊装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另外,由于没有顶盖的遮挡,可以精准地将内支架安装在围板中。该方案中,预留孔的尺寸大于手掌尺寸,因此在顶盖与道路垫层平齐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将手插入预留孔来拆卸顶盖。

5、作为优选方案,在顶盖的背面设置下支脚,下支脚支撑地面并使顶盖与地面之间预留50—100mm的距离,以便给手指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既方便从地面搬起顶盖,又可以避免在将顶盖放置于地面时挤压手指。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搭接件i具有托槽,该托槽的顶部和指向围板内部的一侧开放;所述搭接件ii与托槽配合安装,且搭接件ii正对托槽的一面自上而下向内倾斜,既便于快速准确地将安装内支架安装在围板中,又可以轻松拆除内支架。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围板由矩形板弯曲而成,其具有a端和b端,且a端和b端通过连接板拼接固定;所述连接板能够拆卸,并使a端和b端自由移动。在铺设道路基层的过程中,基料被压实后紧密接触围板,通过拆卸连接板能够缩小整个围板的直径,从而使围板外壁与基料分离,这不仅便于快速取出围板,而且不会破坏外周成型的基料,避免基料落入检查井。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第一侧边通过合页焊接在a端所在的部分,且在连接板外侧面中部设置对接条,在拼接状态下,a端和b端贴合连接板的外侧面且顶触对接条;在b端所在部分设置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能够对拼接状态的连接板进行固定。通过翻转即可使连接板贴合a端和b端,并使用锁定结构锁定其自由边,从而完成对围板的固定,且拆卸后连接板不会掉落,便于施工人员取出围板。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沿径向焊接在b端所在部的固定轴,在固定轴上同轴线安装蝶形锁头,且锁头呈能够原位转动;在连接板的第二侧边上开设锁口,所述锁头能够穿过锁口并位于连接板的内侧面,且转动锁头能够使锁头的边缘挤压锁口的两侧,同理,反向转动锁头至正对锁口即可打开连接板,操作简单快捷。

10、作为优选方案,在连接板的背面设置凸起结构,在b端的所在部对应设置凹陷结构,且在拼接状态下凸起结构嵌入凹陷结构,当锁头的边缘压在锁口边缘上后,凸起结构与凹陷结构的配合可以防止b端相对于连接板滑动,从而确保拼接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围板和上部的顶盖,还包括在内侧支撑围板的内支架;所述围板的地面正投影呈圆环状,其内壁设置向着中部凸起的搭接件I;所述内支架至少具有三根呈辐射状固定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外端设置与搭接件I配合的搭接件II,且搭接件II自上而下活动压在搭接件I上,且内支架支撑上方的顶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独立设置,且在顶盖上设置围绕中心分布的若干预留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盖的背面设置下支脚,下支脚支撑地面并使顶盖与地面之间预留50—100mm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件I具有托槽,该托槽的顶部和指向围板内部的一侧开放;所述搭接件II与托槽配合安装,且搭接件II正对托槽的一面自上而下向内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由矩形板弯曲而成,其具有A端和B端,且A端和B端通过连接板拼接固定;所述连接板能够拆卸,并使A端和B端自由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侧边通过合页焊接在A端所在的部分,且在连接板外侧面中部设置对接条,在拼接状态下,A端和B端贴合连接板的外侧面且顶触对接条;在B端所在部分设置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能够对拼接状态的连接板进行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沿径向焊接在B端所在部的固定轴,在固定轴上同轴线安装蝶形锁头,且锁头呈能够原位转动;在连接板的第二侧边上开设锁口,所述锁头能够穿过锁口并位于连接板的内侧面,且转动锁头能够使锁头的边缘挤压锁口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板的背面设置凸起结构,在B端的所在部设置凹陷结构,且在拼接状态下凸起结构嵌入凹陷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围板和上部的顶盖,还包括在内侧支撑围板的内支架;所述围板的地面正投影呈圆环状,其内壁设置向着中部凸起的搭接件i;所述内支架至少具有三根呈辐射状固定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外端设置与搭接件i配合的搭接件ii,且搭接件ii自上而下活动压在搭接件i上,且内支架支撑上方的顶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独立设置,且在顶盖上设置围绕中心分布的若干预留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盖的背面设置下支脚,下支脚支撑地面并使顶盖与地面之间预留50—100mm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件i具有托槽,该托槽的顶部和指向围板内部的一侧开放;所述搭接件ii与托槽配合安装,且搭接件ii正对托槽的一面自上而下向内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井井口临时支护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吴振军李毅刘汇东刘帅周富军殷文文韩学标李梁田大维杨忠福惠帅帅杜光耀赵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