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补燃式余热锅炉制造技术_技高网

补燃式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5414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40
本申请公开了补燃式余热锅炉,涉及锅炉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第一管路以及热通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第一端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通道另一端用于烟气进入;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冷通道一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冷通道另一端用于连通蒸汽通道;逆热机构,所述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均经过逆热机构。本申请通过第一换热器以及逆热机构的配合,从而使烟气热量可以被进行两次收集,以完成对水体的两次加热,以充分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设计依靠的是烟气中的余热对水体进行再热,因此在不增加锅炉能耗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水体的再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锅炉,具体涉及补燃式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1、在发电厂中,锅炉利用燃煤等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从而推动叶轮转动,是整个发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从锅炉中出来的高温高压蒸汽在对叶轮进行一次作用之后,会遇冷并回到液体状态,但其依然处于高温的状态,随后在经过再热器之后再次被加热,从而成为高温高压气体,并与从锅炉中出来的蒸汽再次一同对叶轮进行作用,再热器在对高温水体进行加热时,利用的是直接从锅炉炉膛中所引入的热流进行工作,这样容易造成锅炉自身的热功耗增加,因此本质上还是依托燃料燃烧提供的热量进行工作,没有较好的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设计出一种能够充当现有技术中再热器功能的设备,且其依托由锅炉中排出的烟气的热量进行工作,本申请提供了补燃式余热锅炉。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补燃式余热锅炉,包括:

4、第一管路以及热通道与所述第一管路第一端相连通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热通道另一端用于烟气进入;

5、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冷通道一端相连通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一换热器冷通道另一端用于连通蒸汽通道,所述第二管路另一端用于接入来自叶轮处的水体;

6、逆热机构,所述第一管路以及第二管路均经过逆热机构,当烟气到达逆热机构处时,烟气中热量在所述逆热机构作用下逆传导至水体中。

7、进一步地,所述逆热机构包括:

8、热通道对接在第一管路上的第二换热器,烟气由第一管路第一端经过第二换热器流至第一管路第二端;

9、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冷通道两端相连通的第三管路,以配合所述第二换热器形成一个闭环通路,所述闭环通路内灌封有导热气体;

10、水式冷凝器以及配置在所述闭环通路上的压缩机,所述水式冷凝器的通气管路对接在闭环通路上,其通水管路对接在第二管路上。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端部设置有储水槽,其用于接入来自叶轮处的水体,所述第二管路中,其位于储水槽以及水式冷凝器之间段形成有u形弯。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端连通设置有出气筒,其通径由远离第一管路一侧方向逐次递减,所述出气筒与压缩机相对固定设置,且其末端转动设置有旋转喷头,所述压缩机的驱动轴与旋转喷头传动配合。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第一换热器与水式冷凝器之间段设置有增压机构,当所述水体经过增压机构处时,进入所述出气筒内的烟气压力在增压机构作用下增大。

14、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机构包括:

15、配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的第一缸体以及配置在第一缸体内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缸体两侧配置有位于第二管路上的单向阀,由所述第二换热器出来的烟气经过其中一个单向阀到达第一缸体内,再经过另一个所述单向阀到达出气筒处;

16、与所述第一缸体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二缸体,其两端均为封闭构造,且内部配置有第二活塞,其与所述第二缸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组件,所述第二缸体配置在第二管路上,由所述水式冷凝器出来的水体从第二缸体一端进入至其内,并由靠近其另一端侧壁处流出进入到第一换热器内;

17、其中,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联动配合,以保持同步运动。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上固定连接有吸块,其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磁吸配合。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体包括相连通的集气段与施力段,所述施力段与第一管路连通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活动于集气段处,所述集气段缸体容积大于施力段。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上转动设置有位于集气段内部的推扰组件,其与所述集气段或施力段内壁之间联动配合,当所述第一活塞相对集气段内壁活动时,所述推扰组件在第一活塞上进行转动。

21、进一步地,所述施力段缸壁上设置有取放口,并配置有用于封盖所述取放口的盖板。

2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23、1、本申请通过第一换热器的配合,从而使得由水轮处下来的水体可以获得烟气中的余热,从而使水体被加热,再通过逆热机构的配合,使得从第一换热器中出来的烟气中的热量可以再次被收集,从而传导至第一换热器前端的水体内,使得水体在进入到第一换热器之前被进行一次预热,整个过程中,烟气热量被进行两次收集,从而充分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利用,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设计依靠的是烟气中的余热对水体进行再热,因此不会使锅炉增加较多的能耗。

24、2、本申请通过旋转喷头的配合,从而可以利用从第一管路中出来的烟气获得动力,并通过联动关系将动力传递给压缩机,从而带动其进行工作,因此省去了额外的驱动力,以便充分利用烟气进行工作,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的功耗。

25、3、本申请通过增压机构的作用,从而可以利用水体中的压力来增加进入到旋转喷头中的烟气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旋转喷头的旋转动力以及速度,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逆热机构(4)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端部设置有储水槽(9),其用于接入来自叶轮处的水体,所述第二管路(3)中,其位于储水槽(9)以及水式冷凝器(7)之间段形成有U形弯(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第二端连通设置有出气筒(11),其通径由远离第一管路(1)一侧方向逐次递减,所述出气筒(11)与压缩机(8)相对固定设置,且其末端转动设置有旋转喷头(12),所述压缩机(8)的驱动轴与旋转喷头(12)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上且位于第一换热器(2)与水式冷凝器(7)之间段设置有增压机构(13),当所述水体经过增压机构(13)处时,进入所述出气筒(11)内的烟气压力在增压机构(13)作用下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机构(13)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15)上固定连接有吸块(19),其与所述第二活塞(18)之间磁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14)包括相连通的集气段(20)与施力段(21),所述施力段(21)与第一管路(1)连通配合,所述第一活塞(15)活动于集气段(20)处,所述集气段(20)缸体容积大于施力段(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15)上转动设置有位于集气段(20)内部的推扰组件(22),其与所述集气段(20)或施力段(21)内壁之间联动配合,当所述第一活塞(15)相对集气段(20)内壁活动时,所述推扰组件(22)在第一活塞(15)上进行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段(21)缸壁上设置有取放口(23),并配置有用于封盖所述取放口(23)的盖板(24)。

...

【技术特征摘要】

1.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逆热机构(4)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端部设置有储水槽(9),其用于接入来自叶轮处的水体,所述第二管路(3)中,其位于储水槽(9)以及水式冷凝器(7)之间段形成有u形弯(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第二端连通设置有出气筒(11),其通径由远离第一管路(1)一侧方向逐次递减,所述出气筒(11)与压缩机(8)相对固定设置,且其末端转动设置有旋转喷头(12),所述压缩机(8)的驱动轴与旋转喷头(12)传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燃式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上且位于第一换热器(2)与水式冷凝器(7)之间段设置有增压机构(13),当所述水体经过增压机构(13)处时,进入所述出气筒(11)内的烟气压力在增压机构(13)作用下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改席向东夏鑫奚慧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