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421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1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二者均连通的吸收腔,出气口与进气口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喷淋结构和第二喷淋结构,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分隔结构,设置在第一喷淋结构和第二喷淋结构之间,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分隔件和出气件,分隔件将吸收腔分隔为第一除杂腔和第二除杂腔;出气件包括出气部和挡流部,二者围成连通腔,出气部上有与连通腔连通的出气孔,第一除杂腔通过出气孔与第二除杂腔连通,挡流部设置在出气部的上方,挡流部凸出于出气部的至少部分的周缘设置。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吸收段之间的溶液存在相互污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天然气工业锅炉燃烧后的排烟中含有大量余热,而随着排放烟气的温度的增加,锅炉的热损失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会加大燃煤消耗。为了对排烟烟气中的余能进行循环利用并对烟气中的杂质进行清除,通常会设置吸收装置以回收烟气中的热能与杂质。

2、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利用溶液与烟气进行接触的方式以同时吸收烟气中的杂质和热能。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同时完成对不同成分的吸收,但在采用多段吸收的设置方式时,多个吸收段之间的吸收用溶液可能存在相互污染的情况出现,这样可能会使多种溶液之间发生反应,会降低吸收装置对烟气的吸收效果,严重时可能会因为化学反应而损坏吸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吸收段之间的溶液存在相互污染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收装置,包括:

3、壳体,壳体具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与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连通的吸收腔,出气口与进气口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4、第一喷淋结构和第二喷淋结构,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5、分隔结构,设置在第一喷淋结构和第二喷淋结构之间,分隔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分隔件和出气件,分隔件将吸收腔分隔为第一除杂腔和第二除杂腔;出气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出气部和挡流部,出气部和挡流部围成连通腔,出气部上设置有与连通腔连通的出气孔,第一除杂腔通过出气孔与第二除杂腔连通,挡流部设置在出气部的上方,挡流部凸出于出气部的至少部分的周缘设置。

6、进一步地,出气部的顶部和挡流部的底部之间设置出气孔;和/或,

7、出气部的周壁上设置出气孔。

8、进一步地,出气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周向侧壁和环形板体,周向侧壁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环形板体环绕周向侧壁的周缘设置,环形板体设置在周向侧壁的上方,挡流部与环形板体连接;

9、其中,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孔;和/或,

10、环形板体上设置有出气孔。

11、进一步地,出气孔为多个;

12、其中,沿周向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气孔;和/或,

13、沿环形板体的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14、进一步地,挡流部为挡流板,挡流板的周缘与环形板体的外缘连接,挡流板具有与环形板体的间距最大的挡流高点;沿挡流高点至挡流板的周缘的延伸方向,挡流板的周缘与环形板体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15、进一步地,挡流板为弧形板体;或者,

16、挡流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挡流分板,各个挡流分板与壳体的高度方向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

17、进一步地,分隔件具有容纳槽,出气件设置在容纳槽内,出气件凸出于容纳槽的底壁设置,出气孔高于容纳槽的槽口设置。

18、进一步地,吸收装置还包括出液管,出液管与容纳槽连通;

19、其中,出液管与容纳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小于出气件的长度。

20、进一步地,第二喷淋结构包括:

21、喷淋件,喷淋件形成第二喷淋结构的出液部,喷淋件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喷淋部,多个喷淋部均朝向分隔结构设置;

22、第一吸附件,设置在喷淋件与分隔结构之间,第一吸附件内部设置有多个流通间隙。

23、进一步地,出气件为多个,多个出气件沿缓冲池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容纳槽上。

2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喷淋结构和第二喷淋结构之间设置分隔结构以将吸收腔分隔为第一除杂腔和第二除杂腔,并通过分隔结构上出气件的挡流部避免上层溶液降落至下层,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多个吸收段之间的溶液存在相互污染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321)包括相互连接的周向侧壁(3211)和环形板体,所述周向侧壁(3211)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环形板体环绕所述周向侧壁(3211)的周缘设置,所述环形板体设置在所述周向侧壁(3211)的上方,所述挡流部(322)与所述环形板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部(322)为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周缘与所述环形板体的外缘连接,所述挡流板具有与所述环形板体的间距最大的挡流高点;沿所述挡流高点至所述挡流板的周缘的延伸方向,所述挡流板的周缘与所述环形板体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31)具有容纳槽,所述出气件(3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出气件(32)凸出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设置,所述出气孔高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还包括出液管(40),所述出液管(40)与所述容纳槽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淋结构(22)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件(32)为多个,多个出气件(32)沿所述容纳槽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缓冲池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部(321)包括相互连接的周向侧壁(3211)和环形板体,所述周向侧壁(3211)沿所述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环形板体环绕所述周向侧壁(3211)的周缘设置,所述环形板体设置在所述周向侧壁(3211)的上方,所述挡流部(322)与所述环形板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部(322)为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周缘与所述环形板体的外缘连接,所述挡流板具有与所述环形板体的间距最大的挡流高点;沿所述挡流高点至所述挡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丁国瑞范永成王小龙李美军魏琰荣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