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4002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4 11:15
本技术提供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减光棚包括水平棚顶和支撑杆组形成的减光棚结构,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侧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组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棚顶;水平减光棚顶的一端与公路隧道入口连接;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水平棚顶包括减光材质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水平棚顶高度的2倍与公路宽度之和。该减光棚结构,结构简单,减光效果好,成本低,通风效果强,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了公路隧道装置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和将要建设大量的公路隧道。目前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隧道数量多、规模大、海拔高和隧道长。二是建设难度大。主要体现为地形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生态脆弱,建设条件艰巨。三是运营管理和养护难度大。高原隧道多位于偏远高山区,人烟稀少,条件艰苦,专业技人员缺,隧道管养难度极大。四是二级及以下公路隧道,交通量较低,而运营成本很高。同时由于二级及以下公路不收费,运营费用更成问题,“养不起”现象非常突出。

2、公路隧道是公路上的特殊路段,属于半封闭环境。为保证隧道内的行车安全,为驾乘人员提供一个相对理想的行车环境,达到一定规模的公路隧道,都需要设置通风、照明等机电设施。隧道是公路运营的耗能大户,其中,照明设施运营耗电非常惊人。据统计,国内部分高速公路电费支出占总支出的80%,而电费支出中80%被用于高速公路隧道照明。

3、洞外亮度大,相对来讲洞内亮度就越小,为此,在隧道入口做减光装置,可以减小洞外亮度,减少黑洞效应,使得洞内减少额外照明甚至不采用额外的照明。

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d70/2-01-2014》公开,交通隧道照明可划分为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中间段照明、洞外引道照明以及洞口接近段减光设施。

5、接近段可采用下列减光措施:

6、1、可采用削竹式洞门形式,并进行坡面绿化。

7、2、洞口采用端墙形式时,墙面可采用暗色调,其装饰材料的反射率应小于0.17(实施困难)。

8、3、经硬化处理的隧道洞口边仰坡可进行暗化处理(成本高)。

9、4、洞口外至少一个照明停车视距长度的路面可采用黑色路面(常规,减光效果较差)。

10、但是这些减光设施只是一些减光手段,整体减光效果较差,成本较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减光棚结构存在减光效果较差、成本较高或实施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该减光棚结构,结构简单,减光效果好,成本低,通风效果强,便于推广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减光棚结构包括水平棚顶和支撑杆组,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侧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组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棚顶;水平棚顶的一端与公路隧道入口的顶部连接;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延伸;

4、所述水平棚顶包括减光材质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水平棚顶高度的2倍与公路宽度之和。

5、本技术提供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包括水平棚顶和支撑杆组,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侧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组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棚顶;水平减光棚顶的一端与公路隧道入口连接;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水平棚顶包括减光材质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水平棚顶高度的2倍与公路宽度之和。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可以对天空环境进行遮挡,同时,水平棚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额外延申,可进一步的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遮光,整体结构遮光效果好,同时,水平棚顶与支撑杆组形成的减光棚为敞开式结构,形成了很好的自然通风结构,无需额外增加通风设施,再次有效降低成本,该减光棚结构,结构简单,减光效果好,成本低,通风效果强,便于推广应用。

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和第三棚顶部,所述第二棚顶部位于公路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棚顶部的宽度≥公路的宽度,所述二棚顶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棚顶部的透光率及所述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水平棚顶的减光效果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变小,这种减光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整个减光棚结构内亮度值的调节。

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以及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为5%~15%。优选地,所述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以及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为5%~12%。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以及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为5%~10%。

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棚顶部沿着长度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第四棚顶部和第五棚顶部;所述第四棚顶部靠近公路隧道入口,所述第五棚顶部远离公路隧道入口;所述第四棚顶部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五棚顶部的透光率。第二棚顶部越靠近公路隧道入口透光率较大,整个减光效果越好,更有利于整个减光棚结构内亮度值的调节。

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五棚顶部为不透光结构设置。

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四棚顶部与所述第五棚顶部的长度比为0.9~1.1:0.9~1.1。优选地,所述第四棚顶部与所述第五棚顶部的长度比为1:1。

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棚顶的高度不低于公路隧道入口的高度,所述水平棚顶的高度为6.5m~8.5m。

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水平棚顶沿隧道长度方向的长度为一个停车视距﹢0m~1m。

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列支撑杆排,两列支撑杆排分别位于公路的两侧,所述支撑杆排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水平棚顶连接。

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两侧远离隧道入口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结构。当水平棚顶的延伸长度受限无法达到所需的遮光效果时,将减光棚结构两侧远离隧道入口的一端进行部分封堵,可使减光棚结构达到较好的遮光效果。

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技术提供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包括水平棚顶和支撑杆组形成的减光棚结构,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侧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组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棚顶;水平减光棚顶的一端与公路隧道入口连接;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水平棚顶包括减光材质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水平棚顶高度的2倍与公路宽度之和。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可以对天空环境进行遮挡,同时,水平棚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额外延申,可进一步的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遮光,整体结构遮光效果好,同时,水平棚顶与支撑杆组形成的减光棚为敞开式结构,形成了很好的自然通风结构,无需额外增加通风设施,再次有效降低成本,该减光棚结构,结构简单,减光效果好,成本低,通风效果强,便于推广应用。

17、2.本技术提高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减光棚结构的两侧远离隧道入口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结构。当水平棚顶的延伸长度受限无法达到所需的遮光效果时,将减光棚结构两侧远离隧道入口的一端进行部分封堵,可使减光棚结构达到较好的遮光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减光棚结构包括水平棚顶和支撑杆组,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侧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组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棚顶;水平棚顶的一端与公路隧道入口的顶部连接;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水平棚顶包括减光材质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水平棚顶高度的2倍与公路宽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和第三棚顶部,所述第二棚顶部位于公路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棚顶部的宽度≥公路的宽度,所述二棚顶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棚顶部的透光率及所述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以及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为5%~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棚顶部沿着长度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第四棚顶部和第五棚顶部;所述第四棚顶部靠近公路隧道入口,所述第五棚顶部远离公路隧道入口;所述第四棚顶部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五棚顶部的透光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棚顶部为不透光结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棚顶部与所述第五棚顶部的长度比为0.9~1.1:0.9~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棚顶的高度不低于公路隧道入口的高度,所述水平棚顶的高度为6.5m~8.5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棚顶沿隧道长度方向的长度为一个停车视距﹢0m~1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两列支撑杆排,两列支撑杆排分别位于公路的两侧,所述支撑杆排包括沿公路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水平棚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两侧远离隧道入口的一端设置有封堵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减光棚结构包括水平棚顶和支撑杆组,所述减光棚结构的侧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支撑杆组用于支撑所述水平棚顶;水平棚顶的一端与公路隧道入口的顶部连接;水平棚顶覆盖于公路的正上方,并相对于公路的两侧向外延伸;所述水平棚顶包括减光材质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水平棚顶高度的2倍与公路宽度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棚顶的宽度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和第三棚顶部,所述第二棚顶部位于公路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棚顶部的宽度≥公路的宽度,所述二棚顶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棚顶部的透光率及所述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棚顶部、第二棚顶部以及第三棚顶部的透光率为5%~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入口的减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棚顶部沿着长度方向分为依次连接的第四棚顶部和第五棚顶部;所述第四棚顶部靠近公路隧道入口,所述第五棚顶部远离公路隧道入口;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蒋贵川刘梁鸿李智张骞琪魏昱冯光宇易雷吴宏伊刘勇健李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久马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