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连接器组装体和连接方法技术_技高网

连接器组装体和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349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该连接器组装体能够可靠性良好地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在片状导电部件的表面露出的柔性导体电连接,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在沿形成于第二绝缘体(13)的第二保持面(13A)的凸部(13B)的表面配置有包覆电线(31)的导体部(31A)的状态下,凸部和电线的导体部容纳在形成于第一绝缘体(12)的第一保持面(12A)的凹部(12B)内,第一绝缘体(12)和第二绝缘体(13)以片状导电部件的第一片材部(22)的被保持部(22A)和第二片材部(23)相互重叠并被夹在第一保持面(12A)与第二保持面(13A)之间的方式被相互固定,由此,在凹部(12B)内柔性导体(21B)与电线的导体部接触且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组装体和连接方法,特别是涉及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在片状导电部件的表面露出的柔性导体电连接的连接器组装体和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仅通过穿着就能够取得心率、体温等用户的生物体信息的所谓智能衣料受到关注。该智能衣料具备配置在计测部位且由柔性导体构成的电极,通过将作为计测设备的可穿戴设备与电极电连接,能够将生物体信息传输到可穿戴设备。

2、电极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例如能够通过使用与柔性导体连接的连接器来进行。

3、但是,在可穿戴设备远离计测部位的情况下,需要从配置在计测部位的电极到连接器的安装位置构成电路,如果由柔性导体形成这样的电路,则电阻变高,并且费用变高。

4、因此,为了通过电阻低且廉价的电线来连接由柔性导体构成的电极与可穿戴设备之间,期望开发一种将电线连接到配置于衣服的柔性导体的小型连接器。

5、作为用于将电线连接于柔性导体的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图23所示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与基板1的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器2以及安装于电线3的前端的第二连接器4,通过将第二连接器4与第一连接器2嵌合,能够将电线3连接于基板1的柔性导体。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4087号公报

9、但是,为了将电线3连接于基板1的柔性导体,需要使分别单独安装于基板1的端部和电线3的前端的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4相互嵌合,因此装置大型化,并且在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4之间存在可分离的连接部位,因此具有电连接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装体,该连接器组装体能够可靠性良好地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在片状导电部件的表面露出的柔性导体电连接,并且能够实现小型化。

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在片状导电部件的表面露出的柔性导体电连接的连接方法。

3、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4、片状导电部件,具有在表面露出的柔性导体;

5、电线,具有导体部;以及,

6、连接器,将导体部连接于柔性导体,

7、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体,具有第一保持面以及形成于第一保持面的凹部;以及第二绝缘体,具有与第一保持面相对的第二保持面以及突出形成于第二保持面且与凹部对应的凸部,

8、片状导电部件具有:第一片材部,具有配置在第一保持面上的被保持部;以及第二片材部,配置在第二保持面上,

9、柔性导体在第一片材部的被保持部的表面露出,柔性导体的端部配置在凹部内,

10、在沿凸部的表面配置有电线的导体部的状态下,凸部和电线的导体部容纳在凹部内,

11、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以第一片材部的被保持部和第二片材部相互重叠的部分被夹在第一保持面与第二保持面之间的方式被相互固定,由此,在凹部内柔性导体与电线的导体部接触且电连接。

12、优选的是,第一片材部具有从被保持部沿规定的方向朝向连接器的外部延伸的延伸部,被保持部具有配置在凹部内的折入部,柔性导体从第一片材部的被保持部连续配置到延伸部,柔性导体的端部配置在折入部。

13、优选的是,第一片材部具有片状的绝缘基材以及配置成在绝缘基材形成规定的图案的柔性导体,第二片材部仅由片状的绝缘基材构成。

14、优选的是,第二片材部具有开口部,在凸部插入到开口部中的状态下配置在第二保持面上。

15、可以构成为,片状导电部件具有相互连结第一片材部和第二片材部的片材连结部,片材连结部向连接器的外侧伸出。

16、优选的是,柔性导体的端部和电线的导体部通过被夹在凸部的侧面与凹部的内侧面之间而相互接触且电连接。

17、可以是,连接器具有在凹部内将柔性导体的端部和电线的导体部相互按压的弹簧部件。

18、优选的是,电线的导体部以越过凸部的方式沿凸部的两侧面和上表面配置。

19、优选的是,凸部具有连续形成在两侧面和上表面的电线保持槽,电线的导体部在插入到电线保持槽中的状态下容纳在凹部内。

20、优选的是,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通过形成于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的一方的凸起插入到形成于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的另一方的固定孔中而相互固定。

21、可以构成为,凹部在沿着第一保持面的规定的方向上延伸,凸部在沿着第二保持面的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片状导电部件具有配置于第一片材部且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柔性导体,多个柔性导体分别与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电线的导体部电连接。

22、多个柔性导体和多个电线可以沿相互相同的方向朝向连接器的外部延伸,或者也可以沿相互相反的方向朝向连接器的外部延伸。

23、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方法将电线的导体部连接于在片状导电部件的表面露出的柔性导体,该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

24、相对于以第一绝缘体的第一保持面和第二绝缘体的第二保持面相互位于同一面上的方式,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经由绝缘体连结部相互连结而成的连接器形成用部件,将柔性导体露出的片状导电部件的第一片材部的被保持部配置在第一保持面上,并且将经由片材连结部与被保持部连结的片状导电部件的第二片材部配置在第二保持面上,

25、沿突出形成于第二保持面的凸部的表面配置电线的导体部,

26、从连接器形成用部件切除绝缘体连结部,

27、通过弯折片材连结部,使第一保持面和第二保持面彼此相对,将凸部和电线的导体部与在第一片材部的被保持部露出的柔性导体的端部一起容纳在形成于第一绝缘体的第一保持面的凹部内,

28、通过将第一片材部的被保持部和第二片材部夹在第一保持面与第二保持面之间而相互固定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在凹部内柔性导体与电线的导体部接触且电连接。

29、可以构成为,凹部在沿着第一保持面的规定的方向上延伸,凸部在沿着第二保持面的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片状导电部件具有配置于第一片材部且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柔性导体,多个柔性导体分别与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电线的导体部电连接。

3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绝缘体连结部以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连结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片材连结部以在规定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连结第一片材部和第二片材部,在从连接器形成用部件切除绝缘体连结部之后,沿在与规定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弯折线弯折片材连结部。

31、或者也可以是,绝缘体连结部以在与规定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连结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片材连结部以在与规定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状态连结第一片材部和第二片材部,在从连接器形成用部件切除绝缘体连结部之后,沿在规定的方向上延伸的弯折线弯折片材连结部。

32、本专利技术的效果:

33、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保持面和凹部的第一绝缘体以及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组装体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14.一种连接方法,将电线的导体部连接于在片状导电部件的表面露出的柔性导体,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组装体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晃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