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齿轮、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齿轮、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3480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齿轮包括:轮缘,所述轮缘的外周壁设有沿其周向排布的啮合齿;中心部,所述中心部位于所述轮缘的径向内侧;轮辐,所述轮辐连接在所述轮缘和所述中心部之间,所述轮辐包括沿所述轮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腹板和多个第二腹板,在所述齿轮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分别位于所述轮缘的中心线的两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齿轮的轮辐在轮缘宽度方向上分布式支撑轮缘,能更好地保持齿轮的啮合程度,可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使齿轮啮合时更平稳,从而降低齿轮啮合时的传递误差激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齿轮、减速器、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nvh性能是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nhv性能指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harsh(声振粗糙度),但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系统容易产生啸叫、拍频等nvh问题。现有技术中提高新能源汽车nvh性能的方案多有不足,减速器中具有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由于常规的齿轮的轮辐整体位于轮缘齿宽的中间位置,在齿轮啮合过程中对啮合齿的支撑效果差,齿轮啮合错位量大,在机理上极其容易因转速差而诱发齿轮产生拍频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齿轮。根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齿轮的轮辐在轮缘宽度方向上分布式支撑轮缘,能更好地保持齿轮的啮合程度,可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使齿轮啮合时更平稳,从而降低齿轮啮合时的传递误差激励。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的减速器。

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减速器的电驱动总成。

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驱动总成的车辆。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齿轮包括:轮缘,所述轮缘的外周壁设有沿其周向排布的啮合齿;中心部,所述中心部位于所述轮缘的径向内侧;轮辐,所述轮辐连接在所述轮缘和所述中心部之间,所述轮辐包括沿所述轮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腹板和多个第二腹板,在所述齿轮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分别位于所述轮缘的中心线的两侧。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齿轮将轮辐设计为具有在齿轮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布设置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使轮辐可在轮缘的宽度方向上分布式支撑轮缘,以增大轮辐对轮缘的支撑面积,保持轮缘上啮合齿的啮合程度,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使齿轮啮合时更平稳,保证齿轮可按照理论啮合轨迹运转,降低齿轮啮合时的传递误差激励。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数量和重量均相等。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齿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轮缘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轮缘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相同。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齿轮的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由共用的第一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过渡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之间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过渡面过渡连接。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设有减重孔。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齿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轮缘的宽度为l1,所述第一腹板和/或所述第二腹板的壁厚为l2,l1和l2满足以下关系:l2/l1≤1/3。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腹板和/或所述第二腹板的壁厚和所述轮缘的厚度的比值l2/l1≥1/6。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齿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轮缘的宽度为l1,所述轮辐的宽度为l3,l3/l1的取值范围为80%-95%。

14、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减速器。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齿轮,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齿轮,因此该减速器动力传递误差小,传动效果好,工作更稳定。

16、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驱动总成。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总成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输入齿轮相连,所述输出齿轮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总成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减速器,因此该电驱动总成的齿轮啮合更平稳,可有效控制拍频现象。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速器设有两组所述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两组所述齿轮组的所述输入齿轮相连。

19、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齿轮,或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减速器,或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齿轮或减速器或电驱动总成,因此该车辆不易产生啸叫、拍频等nvh问题。

21、综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齿轮设计新式轮辐以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轮辐具有分布于轮缘中心线一侧的第一腹板和分布于轮缘中心线另一侧的第二腹板使得轮辐可在齿轮轮缘的齿宽方向上起到分布式支撑作用,通过增大轮辐对轮缘的支撑面积保持轮缘上啮合齿的啮合程度,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并且本申请设计的轮辐减少了应力集中,轮辐强度更高,轮辐对轮缘的支撑力更为均匀,可保持齿轮啮合时轮缘上啮合齿的啮合程度,降低齿轮的啮合错位量,使齿轮啮合时更平稳,进而保证齿轮可按照理论啮合轨迹运转,从而降低齿轮啮合时的传递误差激励,抑制齿轮拍频现象的产生。

22、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数量和重量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由共用的第一侧壁(133)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3)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131)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过渡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13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过渡面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131)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132)设有减重孔(13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轮缘(110)的宽度为L1,所述第一腹板和/或所述第二腹板的壁厚为L2,L1和L2满足以下关系:L2/L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和/或所述第二腹板的壁厚和所述轮缘(110)的厚度的比值L2/L1≥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轮缘(110)的宽度为L1,所述轮辐的宽度为L3,L3/L1的取值范围为80%-95%。

9.一种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100)。

10.一种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设有两组所述齿轮组,所述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0)和第二驱动电机(3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0)分别与两组所述齿轮组的所述输入齿轮相连。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或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速器,或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数量和重量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轮缘(110)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周向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由共用的第一侧壁(133)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33)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131)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过渡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13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过渡面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底壁(131)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底壁(132)设有减重孔(134)。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齿轮(100)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轮缘(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杨赵彤航彭杰田蜀东陈祥祯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