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及快速药敏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及快速药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2936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及快速药敏方法,培养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一次性检测管中预装入蛋白胨水,将待测导管尖加入到所述一次性检测管中,将一次性检测管封口;步骤2:然后将一次性检测管插入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化测定仪器中的检测通道;步骤3:通过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化测定仪器测定的细菌生长曲线形状判断目标导管尖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定植;步骤4:鉴定阳性进一步行病原体药敏试验。所述方法无需将导管尖进行接种的步骤,无需专业实验室和其他任何辅助仪器和设备,可以直接检测导管尖是否有细菌或者真菌定植及快速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检测,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及快速药敏方法


技术介绍

1、留置血管内导管是为患者实施诊疗时常用的医疗操作技术。随着各种导管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导管相关的感染也越来越多。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简称vcai)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目前临床常用的导管的类型包括中心静脉导管、picc、脐血管导管、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血液透析导管、外周动脉导管、漂浮式肺动脉导管等。这些导管的植入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操作过程中污染,护理不当,放置的时间过长、菌血症等原因都会引起导管相关感染。

2、据报道,聚氯乙烯、硅胶制品等导管可以粘附大量微生物,从而增加感染几率。随着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导管在其内的留置会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及血清蛋白沉淀聚集在导管表面,反而起到了保护病原体的作用。综上,病原体可沿导管表面向体内蔓延生长,繁殖到一定数量时释放人血就会出现菌血症、败血症的相关临床症状,有感染导致休克死亡的风险。因此,及时确定是否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并快速选择合理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3、为明确导管相关感染,需要进行导管尖端培养以明确诊断,鉴别致病菌。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尖端,2)将剪下的导管尖端放在无菌容器中送至专业微生物检验实验室,3)在实验室内将待测导管尖端在血平皿上作滚动涂布接种,4)将血平皿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约20h,5)取出血平皿通过观察有无菌斑来判断该导管尖端外部是否被可培养细菌污染。如果需要检测导管尖端内部是否被污染,则需要采用超声震荡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尖端,然后将冲洗水涂在血平皿上接种,再进行其它的操作步骤。目前检测导管及导管尖端是否被病原体污染的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即使有细菌粘附污染,在接种时也不一定能(全部)从待测导管尖端上脱离并接种到血平皿上,因而易造成假阴性误判;二是操作繁琐,结果严重依赖微生物检验专业操作人员的个人技能;三是周期长,效率低,培养结果在72小时后才能反馈给临床;这导致针对致病菌的针对性治疗延后了至少72小时。四是致病原鉴定无法在床旁等现场实施。

4、目前医疗行业急需简便高效、快速准确检测导管相关感染及床旁快速药敏试验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及快速药敏方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1:一次性检测管中预装入蛋白胨水,将待测导管尖加入到所述一次性检测管中,将一次性检测管封口;

4、步骤2:然后将一次性检测管插入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化测定仪器中的检测通道;

5、步骤3:通过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化测定仪器测定的细菌生长曲线形状判断目标导管尖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定植。

6、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预装入所述一次性检测管中的蛋白胨水为2ml。

7、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一次性检测管为无微生物污染的u型聚丙烯管。

8、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一次性检测管外径为5mm,内径为4.5mm。

9、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封口措施为采用无菌胶塞塞住一次性检测管的端口。

10、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所述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化测定仪器为电子微生物生长分析仪,激励频率和激励强度参数分别为30khz和80%。

11、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判断目标导管尖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定植的方法为:正峰,说明有细菌或者真菌定植;水平线,说明没有细菌或者真菌定植。

12、优选地,还包括,将检测出有细菌或真菌定植的导管尖所在的蛋白胨水进行震荡后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取沉渣进行涂片镜检确认。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非治疗与诊断目的快速药敏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若检测为革兰氏阳性菌,将含有待测菌株的导管尖所在的蛋白胨水作为待测液,分别加入已经预装含有苯唑西林的蛋白胨水的一次性检测管中,然后采用无菌胶塞塞住一次性检测管的端口;另将超纯水转入一个预装有蛋白胨水的一次性检测管并采用无菌胶塞封口,作为阴性对照;将两个一次性检测管分别插入电子微生物生长分析仪的检测通道,并开始测定细菌c-t曲线,两管电导率差值高于0.02v判定为细菌耐甲氧西林(mr);

15、若检测为革兰氏阴性菌,将含有待测菌株的导管尖所在的蛋白胨水作为待测液,分别加入已经预装含有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的蛋白胨水的一次性检测管中,然后采用无菌胶塞塞住一次性检测管的端口;另将超纯水转入一个预装有蛋白胨水的一次性检测管并采用无菌胶塞封口,作为阴性对照;将三个一次性检测管分别插入电子微生物生长分析仪的检测通道,并开始测定细菌c-t曲线,盛有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的一次性检测管与盛有头孢他啶的一次性检测管的结果作比较,两管电导率差值高于0.02v判定为细菌能够正常生长代谢且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16、优选地,所述苯唑西林为2mg/l、头孢他啶为16mg/l、头孢他啶-克拉维酸为(16/4)mg/l。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8、(1)本专利技术无需将细菌或者菌群从各式各样的导管尖中分离出来,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体积小,可实现床旁试验,并可随时观看试验结果;

19、(2)本专利技术可直接测定导管尖常规方法无法检测的导管内壁的细菌或真菌;

20、(3)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直接测定导管尖是否定植有细菌或者真菌并且可以进行初步的药敏试验,可同时进行多种不同药物的不同浓度试验,而这个流程如果进行床旁试验,临床一般可在12h内获得初步的快速药敏结果,并第一时间内指导使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

21、(4)本专利技术无需专业实验室和其它辅助的装备,除一次性检测管和移液器枪头外无需任何耗材,且操作简单,无需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易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预装入所述一次性检测管中的蛋白胨水为2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一次性检测管为无微生物污染的U型聚丙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一次性检测管外径为5mm,内径为4.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封口措施为采用无菌胶塞塞住一次性检测管的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所述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化测定仪器为电子微生物生长分析仪,激励频率和激励强度参数分别为30KHz和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判断目标导管尖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定植的方法为:正峰,说明有细菌或者真菌定植;水平线,说明没有细菌或者真菌定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检测出有细菌或真菌定植的导管尖所在的蛋白胨水进行震荡后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取沉渣进行涂片镜检确认。

9.一种非治疗与诊断目的快速药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速药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唑西林为2mg/L、头孢他啶为16mg/L、头孢他啶-克拉维酸为(16/4)mg/L。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预装入所述一次性检测管中的蛋白胨水为2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一次性检测管为无微生物污染的u型聚丙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一次性检测管外径为5mm,内径为4.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封口措施为采用无菌胶塞塞住一次性检测管的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尖端的自动化培养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所述微生物生长曲线自动化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昌郑铭奇刘景艳蒋成罗昌霞杨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