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2771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包括在幼蟹培育用的网箱内设置底基物和以合理密度进行幼蟹放养。步骤:底基物制作和设置:是用4~6片由软绳串联网片形成的网串,网片为20目、面积为25×25cm2的聚乙烯网片,软绳在网片中心或附近与网片串联连接,相邻两网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网片串两端设有沉子,带沉子的网片串沉于已设置在海水池塘中网箱底部,每平方米网箱底面积设置3~4串;在所述的设有底基物的网箱内放养C1幼蟹,密度为75~100只/m2,进行培育。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即可培育出供成蟹养殖用的蟹种,解决幼蟹中间培育中存活率不高的问题,为缓解青蟹苗种供应不足提供新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苗种网箱培育方法,尤其是涉及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分布于我国沿海的青蟹大都是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因其生长快、营 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青蟹养殖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蟹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成了 沿海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青蟹养殖业的发展,苗种供应不足的问题越 来越严重,原因是青蟹养殖用苗种主要依靠天然苗种,仅有少量人工苗种,天然苗种往往受 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捕捞量历年丰欠不定,而且生产上放养的苗种以白仔(Cl期仔蟹)为 主,养殖存活率很低,为了取得一定的产量,经常通过增加单位面积放养量来进行补偿,这 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青蟹养殖业,因此如何提高青蟹苗种资源的利用率是当下亟待解 决的问题之一。 有研究报道认为,利用温室水泥池和土池,发展和完善青蟹苗中间培育技术,提高 养殖存活率,是缓解青蟹苗供应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温室水泥池进行中间培育由于受操作 技术要求高,水质难于管理等因素影响,获得大规模青蟹苗种难度很大,而土池中间培育蟹 苗存在清塘和蟹苗起捕困难等不利因素。而通过在海水池塘中设置网箱来开展青蟹苗种中 间培育,可以克服上述不利因素,但有关在网箱内进行拟穴青蟹苗种中间培育尚未见报道, 而在国内外对其它青蟹苗种培育的研究中发现底基物的种类和放养密度是提高苗种存活 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一种具有合适底基物和合理放养密度的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 培育方法,对降低中间培育过程中幼蟹的自相残杀,提高的存活率,保障青蟹养殖业可持续 发展起到不小的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中易自相残杀而严重影响培育成活率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幼蟹放养密度合理和有一定的栖息隐蔽场所的拟穴青蟹网箱幼 蟹中间培育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和设置底基物是用20目一定面积大小的聚乙烯网片4 6片由软绳在 网片中心或附近与网片串联连形成的网串,相邻两网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网片 串两端设有沉子,带沉子的网片串沉于已设置在海水池塘中网箱底部,每个网箱底部设置 若干串; (2)在所述的设有底基物的网箱内放养一定密度的Cl幼蟹,进行培育。 作为优先方案,上述制作底基物所用网片的面积为25X25cm2。 作为优先方案,上述的幼蟹培育网箱所设置底基物数量为每平方米网箱底面积设3置3 4串网片串。 作为优先方案,上述放养密度为75 105只/m2。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行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解决因幼蟹自相残 杀,而严重影响培育成活率的问题,为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技术在生产中应用提供 了基础。具体实施例方式为验证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进行了下述实验,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不 受实施例的限制。实验一 底基物种类对网箱培育幼蟹效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环境 试验网箱设置在面积为2000m2的土池内,试验前经干池、清塘后,加注经沙滤并用 漂白粉消毒24h后的海水,使池水深度保持在1. 2m左右,在放养前一周用豆浆进行肥水, 试验期间水温20 35t:、海水比重1. 014 1. 018、 PH 7. 8 8. 8、 DO 5. 51 8. 18、氨氮 0. 09 0. 16mg/L、 COD 1. 76 3. 04mg/L。 1.2试验网箱 试验网箱由40目的聚乙烯网衣制成,规格为1.5X1. 2X1. 2m 试验时用PVC水管 做成长方体支架,网箱设置在池塘中后,使实际涉水深度约为0. 8m。 1. 3试验动物 大眼幼体用网箱培育成的C1/C2幼蟹。 1. 4试验方法 用3组三重复的小网箱9只,分别在每组网箱底部铺设泥蚶壳、砂子和聚乙烯网片 串三种不同底基物。泥蚶壳和砂子铺设数量均以将网箱底部铺上约3cm厚一层为限;网片 串为用聚乙烯网剪成面积为25X25cm2的小片,用绳子每隔15cm从网片中心串联起来,每5 片为一串,两端用系石块作沉子,并将网片串平行铺设在网箱底部,每只网箱铺设6串。每 只网箱放养450只Cl/C2幼蟹,并投喂冰冻丰年虫成虫,开展为期20天的中间培育试验,培 育结束时拉起网箱清点幼蟹数量,计算成活率和残肢率,称量幼蟹出箱平均体重。 2、试验结果 由表1可见,用网片串做底基隐蔽物,幼蟹培育的成活率显著高于用泥蚶壳和砂 做底基物的试验组;而不同底基物对幼蟹的残肢率和幼蟹的出箱规格无显著影响(P > 0. 05)。 表1不同底基物对网箱幼蟹培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 同一列数据右上角出现不同字母表示该列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二 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培育幼蟹效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环境 试验网箱设置在面积为2000m2的土池内,试验前经干池、清塘后,加注经沙滤并用 漂白粉消毒24h后的海水,使池水深度保持在1. 2m左右,在放养前一周用豆浆进行肥水, 试验期间水温24 32。C、盐度比重1. 014 1. 016、 PH 7. 7 8. 8、 D0 5. 31 7. 36、氨氮 0. 07 0. 15mg/L、 COD 1. 36 2. 14mg/L。 1.2试验网箱 试验网箱由40目的聚乙烯网衣制成,规格为1.5X1. 2X1. 2m 试验时用PVC水管 做成长方体支架,网箱设置在池塘中后,使实际涉水深度约为0. 8m,并在网箱底部铺设网片 串6串作为底基物。 1. 3试验动物 大眼幼体用网箱经6天培育成的Cl/C2幼蟹。 1. 4试验方法 设置4组三重复的小网箱12只,每组网箱放养密度分别为75只/m2、100只/m2、 150只/m2、200只/m、用网片做底基物,并投喂鱼桨,开展为期20天的中间培育试验,培育结束时拉起网箱清点幼蟹数量,计算成活率和残肢率,称量幼蟹出箱平均体重。 2、试验结果 由表2可见,放养密度对幼蟹体重、头胸甲宽和长无显著影响(P > 0. 05);放养密 度为75只/m2和100只/m2的试验组成活率显著高于150只/m2和200只/m2的试验组成 活率(P < 0. 05),而放养密度为75只/m2和100只/m2的试验组间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 > 0. 05);幼蟹肢体损失率随放养密度的提高而呈增大的趋势。 表2不同放养密度对网箱幼蟹培育效果的影响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和设置底基物:是用20目一定面积大小的聚乙烯网片4~6片由软绳在网片中心或附近与网片串联连形成的网串,相邻两网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网片串两端设有沉子,带沉子的网片串沉于已设置在海水池塘中网箱底部,每个网箱底部设置若干串;    (2)在所述的设有底基物的网箱内放养一定密度的C1幼蟹,进行培育。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拟穴青蟹网箱幼蟹中间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和设置底基物是用20目一定面积大小的聚乙烯网片4~6片由软绳在网片中心或附近与网片串联连形成的网串,相邻两网片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网片串两端设有沉子,带沉子的网片串沉于已设置在海水池塘中网箱底部,每个网箱底部设置若干串;(2)在所述的设有底基物的网箱内放养一定密度的C1幼蟹,进行培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亦国陈建明沈斌乾叶洪台叶金云周志明叶显华潘茜王友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旗海海产品专业合作社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