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242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室外救助区、室内生活区和无障碍通道;所述无障碍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室外过渡区、通行区和室内过渡区;所述室外过渡区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所述室内过渡区与所述室内生活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内救助区的通行状态。通过设置室外过渡区和室内过渡区,能够灵活改变无障碍通道的状态;通过设置通行区能够有效避免甲板上的浪水、管路线缆以及高门槛对通行安全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救助船的无障碍通道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特别涉及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在深远海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深远海的救助需求急剧增长,适用于深远海域的救助船应运而生。通常,该类救助船的室外救助区和室内区域之间会设立一条无障碍通道,从而将被救助人员从救助区送往室内医务室或保温池。

2、然而,现有的救助船的室外救助区通常设置在主甲板上,而主甲板距离海面较近,极易受甲板上浪影响,且无障碍通道会处于积水中,影响通行安全。而且,现有的救助船主甲板上设置有较多设备、系统复杂,其上布置的管路线缆会影响通行,且频繁的人员活动也会对管路线缆造成损坏。

3、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干舷甲板通往室内的钢质门门槛必须达到600mm,且为水密。在人员通过如此高的门槛时,目前都是由人工抬起担架跨越通过,或在门槛两侧放置大坡度斜板通过,然而受救助船工作环境影响,救助船摇摆幅度较大,现有的通行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救助船的无障碍通道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包括:室外救助区、室内生活区和无障碍通道;所述无障碍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室外过渡区、通行区和室内过渡区;所述室外过渡区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所述室内过渡区与所述室内生活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内救助区的通行状态。

3、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中,所述室外过渡区包括活动挡水板、挡水板合页、支撑脚、搭板和搭板合页;所述活动挡水板通过所述挡水板合页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活动挡水板远离所述室外救助区的一侧中部;所述搭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搭板合页与所述通行区活动连接,另一端搭靠于所述支撑脚或搭靠于所述活动挡水板,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

4、所述室外过渡区被配置为:当所述搭板的另一端搭靠于所述支撑脚时,所述搭板水平设置且与所述通行区齐平,所述室外过渡区为挡水状态;当所述搭板的另一端搭靠于所述活动挡水板时,所述搭板与所述通行区呈角度设置,所述室外过渡区为通行状态。

5、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中,所述室外过渡区还包括辅助甲板和压条板;所述辅助甲板铺设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甲板上;所述压条板固设于所述活动挡水板靠近所述挡水板合页的一端,且与所述挡水板合页不同侧,所述压条板用于固定所述辅助甲板。

6、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中,所述通行区包括通行板和支撑组件;所述通行板铺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固设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甲板上。

7、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垫板和支撑架;所述垫板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甲板相固定;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垫板相固定。

8、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中,所述室内过渡区设置于门槛处,包括外活动板、内翻转板、翻转件和紧固组件;所述外活动板通过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内翻转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翻转板的一端与所述翻转件相连,以通过所述翻转件改变所述内翻转板相对于室内生活区的甲板的相对位置;

9、所述室内过渡区被配置为:当所述内翻转板与所述室内生活区的甲板垂直时,所述外活动板固定于所述内翻转板,所述室内过渡区为水密状态;当所述内翻转板的另一端搭靠于所述室内生活区的甲板上时,所述外活动板被拆卸,所述室内过渡区为通行状态。

10、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中,所述室内生活区靠近所述室内过渡区的甲板表面涂覆有轻质水泥敷料。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2、当需要救助通行时,将室外过渡区和室内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通行状态;

13、当不需要救助通行时,将室外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挡水状态,将室内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水密状态。

14、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将室外过渡区和室内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通行状态的方法包括:

15、将室外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通行状态,包括:

16、将搭板靠近支撑脚的一端抬起;

17、将活动挡水板放倒,直至支撑脚与室外救助区的甲板牢靠接触;

18、将搭板远离搭板合页的一端放下,直至与活动挡水板牢靠接触;

19、将室内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通行状态,包括:

20、卸下外活动板;

21、将内翻转板放倒,直至内翻转板远离翻转件的一端与室内救助区的甲板牢靠接触。

22、可选的,在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将室外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挡水状态的方法包括:

23、将搭板远离搭板合页的一端抬起;

24、将活动挡水板抬起并固定;

25、将搭板远离搭板合页的一端放下,直至与支撑脚牢靠接触;

26、以及,所述将室内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水密状态的方法包括:

27、将内翻转板抬起并固定;

28、将外活动板固定于内翻转板。

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室外救助区、室内生活区和无障碍通道;所述无障碍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室外过渡区、通行区和室内过渡区;所述室外过渡区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所述室内过渡区与所述室内生活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内救助区的通行状态。通过设置室外过渡区和室内过渡区,能够灵活改变无障碍通道的状态;通过设置通行区能够有效避免甲板上的浪水、管路线缆以及高门槛对通行安全的影响,解决了现有救助船的无障碍通道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救助区、室内生活区和无障碍通道;所述无障碍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室外过渡区、通行区和室内过渡区;所述室外过渡区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所述室内过渡区与所述室内生活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内救助区的通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过渡区包括活动挡水板、挡水板合页、支撑脚、搭板和搭板合页;所述活动挡水板通过所述挡水板合页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活动挡水板远离所述室外救助区的一侧中部;所述搭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搭板合页与所述通行区活动连接,另一端搭靠于所述支撑脚或搭靠于所述活动挡水板,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过渡区还包括辅助甲板和压条板;所述辅助甲板铺设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甲板上;所述压条板固设于所述活动挡水板靠近所述挡水板合页的一端,且与所述挡水板合页不同侧,所述压条板用于固定所述辅助甲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行区包括通行板和支撑组件;所述通行板铺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固设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甲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垫板和支撑架;所述垫板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甲板相固定;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垫板相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过渡区设置于门槛处,包括外活动板、内翻转板、翻转件和紧固组件;所述外活动板通过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内翻转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翻转板的一端与所述翻转件相连,以通过所述翻转件改变所述内翻转板相对于室内生活区的甲板的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生活区靠近所述室内过渡区的甲板表面涂覆有轻质水泥敷料。

8.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室外过渡区和室内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通行状态的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室外过渡区的状态调整为挡水状态的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救助区、室内生活区和无障碍通道;所述无障碍通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室外过渡区、通行区和室内过渡区;所述室外过渡区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所述室内过渡区与所述室内生活区活动连接,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内救助区的通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过渡区包括活动挡水板、挡水板合页、支撑脚、搭板和搭板合页;所述活动挡水板通过所述挡水板合页与所述室外救助区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活动挡水板远离所述室外救助区的一侧中部;所述搭板的一端通过所述搭板合页与所述通行区活动连接,另一端搭靠于所述支撑脚或搭靠于所述活动挡水板,以切换所述无障碍通道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通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过渡区还包括辅助甲板和压条板;所述辅助甲板铺设于所述室外救助区的甲板上;所述压条板固设于所述活动挡水板靠近所述挡水板合页的一端,且与所述挡水板合页不同侧,所述压条板用于固定所述辅助甲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无障碍通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行区包括通行板和支撑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勇赵东升陈林彭杨淅铭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