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222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凿除待维修区域的旧防水层及旧防水层的上部结构以露出混凝土结构板,清除混凝土结构板表面的浮渣、灰尘和油污,获得干净整洁的施工基面;在施工基面上喷涂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后,再涂覆环氧粘结胶浆料并铺设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作为新防水层,将高弹低粘灌浆料灌注渗透至新旧防水层衔接空隙;恢复原有的旧防水层的上部结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屋面维修完成后,无任何搭接边空隙,不存在因搭接不严密出现渗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目前,老旧小区的屋面防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是没有受到定期维护的,屋面渗漏水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当对渗漏的区域进行局部开挖维修时,因新旧防水层的材料性质不同和原防水层材料老化性能衰减,导致新旧防水层的搭接边不能做到很好的密封处理,传统工艺缺存在缺陷,容易发生窜水,从而导致屋面防水层失效。

2、在大量老旧小区的屋面局部防水维修改造中(如屋面烟道、通风井等区域),如果能有效的解决新旧防水层搭接边的处理问题,将更加有效的提升改造质量和住户的居住质量。

3、对于目前屋面局部开挖维修中新旧防水层的搭接方法一般是选择防水卷材作为施工材料,搭接方式一般为以下三种:

4、方法一:热熔搭接法,是采用火焰加热熔化热熔型防水卷材底层的热溶胶进行粘结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方法为:

5、根据现场情况事先裁剪适当大小的卷材,利用火烤的方式融化卷材表面的热熔胶,将火烤后的卷材与原防水层进行搭接处理。

6、方法二:自粘法,采用带有自粘胶的防水卷材,不用热施工,也不需要涂胶结材料,而进行粘结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方法为:

7、根据现场情况事先裁剪适当大小的卷材,撕掉卷材粘结面的隔离层,将粘结面与原防水层进行搭接。

8、方法三:湿铺法,是指在常温下采用胶粘剂等材料进行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间粘结的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方法为:

9、根据现场情况事先裁剪适当大小的卷材,在卷材表面涂上接缝专用胶后与原防水层进行搭接处理。

10、对于传统搭接方法的缺点:

11、1)例如对于屋面的烟道、通风井等区域,需要进行四周的搭接,所以会产生多条搭接边,但是对于小范围内存在多条搭接边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是较难保证新旧防水层搭接边处的接缝严密;

12、2)卷材对于施工人员要求较高,施工不当的话卷材容易出现空鼓和窜水的现象,这也是卷材局部修补施工完成后仍容易出现渗漏水的原因;

13、3)防水卷材本身过厚,柔韧性稍差,不易施工,尤其对于小面积内阴阳角等边角较多的区域,材料本身不易完全粘贴于基层之上;

14、4)因为旧防水层的老化,即使新旧防水层搭接完成后防水性能也达不到最初标准;

15、5)热熔法施工因污染性高、危险性大,目前已明确禁止该施工方法;

16、6)自粘法对基面要求高,怕灰尘,不能在含水率高的基面上施工;

17、7)湿铺法粘结性有限,粘结所用的助剂无法在长期使用下保持良好的粘结力,且容易受到施工环境的限制,环境温度低、基面过于潮湿都无法进行施工;

18、综上,传统常用的三种方法都无法有效的解决新旧卷材搭接边处理的问题,无法保证局部维修后整体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雨水仍容易通过维修后的搭接边缝隙发生渗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凿除待维修区域的旧防水层及旧防水层的上部结构以露出混凝土结构板,清除混凝土结构板表面的浮渣、灰尘和油污,获得干净整洁的施工基面;

5、在施工基面上喷涂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后,再涂覆环氧粘结胶浆料并铺设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作为新防水层,将高弹低粘灌浆料灌注渗透至新旧防水层衔接空隙;恢复原有的旧防水层的上部结构。

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包括:在施工基面上喷涂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可以弥补施工基面的混凝土结构板自身缺陷,密实自身空隙,然后涂覆环氧粘结胶浆料并铺设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作为新防水层,新防水层表面实际为三道复合型防水层,新防水层整体以环氧粘结胶层-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环氧粘结胶层的层次构造呈现,完全密封整个屋面结构板和新旧防水层的搭接边,再结合环氧粘结胶的超细研磨颗粒,与混凝土结构板也具有较好的粘结力,新防水层施工完成以后,倒入高弹低粘灌浆料,高弹低粘灌浆料的低粘高弹的特点决定材料可以自然流淌至新旧防水层衔接处的空隙,至此形成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密封系统。维修完成后,无任何搭接边空隙,不存在因搭接不严密出现渗水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工基面上喷涂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包括:使用清水对开挖后的施工基面喷洒润湿,待施工基面无明水后,再对施工基面喷涂两道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每道用量为200-300g/m2,优选间隔时间为30min-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采用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SK-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粘结胶浆料中水分的占比为35%-45%,优选环氧粘结胶浆料用量为2-3kg/m2,环氧粘结胶涂覆厚度为2-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防水层的制作包括:在施工基面涂覆环氧粘结胶浆料形成1-2mm环氧粘结胶层,并在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薄涂环氧粘结胶浆料形成2-3mm环氧粘结胶层,将施工基面上的环氧粘结胶层与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上的环氧粘结胶层相互贴合,并用刮板从一侧到另一侧刮平,铲除多余的环氧粘结胶涂覆于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表面形成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表面的环氧粘结胶层,得到组成为环氧粘结胶层-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环氧粘结胶层的复合层,其中: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与旧防水层之间不进行搭接,与旧防水层衔接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之间的搭接宽度≥100-150mm,所述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收边位置粘贴在所述混凝土基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采用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X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低粘灌浆料由质量比为1:1的主液和催化剂组成,其中主液为丙烯酸镁,催化剂为三乙醇胺或二乙醇胺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低粘灌浆料的凝固时间为2-3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高弹低粘灌浆料灌注渗透至新旧防水层衔接空隙包括:将配置好的所述高弹低粘灌浆料倒入待维修区域,所述高弹低粘灌浆料倒入高度超出旧防水层10mm以上,使所述高弹低粘灌浆料自然渗透至新旧防水层衔接空隙,所述高弹低粘灌浆料反应成凝胶体后在局部形成整体的密封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新旧防水层无缝搭接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工基面上喷涂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包括:使用清水对开挖后的施工基面喷洒润湿,待施工基面无明水后,再对施工基面喷涂两道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每道用量为200-300g/m2,优选间隔时间为30min-6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无机密实渗透剂采用苏州佳固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sk-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粘结胶浆料中水分的占比为35%-45%,优选环氧粘结胶浆料用量为2-3kg/m2,环氧粘结胶涂覆厚度为2-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防水层的制作包括:在施工基面涂覆环氧粘结胶浆料形成1-2mm环氧粘结胶层,并在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薄涂环氧粘结胶浆料形成2-3mm环氧粘结胶层,将施工基面上的环氧粘结胶层与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上的环氧粘结胶层相互贴合,并用刮板从一侧到另一侧刮平,铲除多余的环氧粘结胶涂覆于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表面形成纤维增强高分子抗渗膜表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天吴建港吴建华姚国友李春德
申请(专利权)人:佳固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