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972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管件模具,涉及管件制造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下模、上模、内模和冷却槽道,上模置于下模上方,且上模的下端面和下模的上端面皆开设有三个互通的型腔,型腔内放置有内模,上模和下模的内部皆开设有冷却槽道,内模包括穿过三个型腔内的主模和插接于主模周侧的三个支模,下模的前侧对称式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两个调节螺杆外周共同螺纹连接有调节板。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模、下模、内模、冷却槽道,解决了三通管件注塑时需要保证内部留有管件的流体通路,相较于实心工件注塑难度更大、无法加快注塑冷却成型进程的问题,且可实现多个管件同步注塑,而又不会互相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件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管件模具


技术介绍

1、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按材料分有不锈钢管件、塑料管件、pvc管件等等;按用途分,有增加管路分支的管件:三通、四通等;改变管子方向的管件:弯头、弯管等等,其中有些管件采用注塑成型加工,注塑必然需要相应的注塑模具辅助,但相关的注塑模具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就如传统三通管件而言,其注塑的要点在于管件成型后内部需要留有流体通路,不同于实心工件的注塑,管件需要中空处理,这导致注塑难度加大,且针对于三通管件而言,还需要兼顾主路的直通和改向的支路,使其在注塑管件时保证内部中空的难度更高,需要加以改良优化;

3、注塑件的原料都是热熔状态的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通常注塑后都需要等待其冷却成型方可取出,等待时间较长,缺少能够辅助快速冷却定型的功能,耗时长,不利于高效作业;

4、管件类结构的需求量较大,故通常不会一个一个注塑,都是批量注塑,而批量注塑更需要控制用量,否则会直接损坏一批注塑材料,故需要在批量注塑的基础上改良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管件模具,通过设置上模、下模、内模、冷却槽道,解决了三通管件注塑时需要保证内部留有管件的流体通路,相较于实心工件注塑难度更大、无法加快注塑冷却成型进程的问题,且可实现多个管件同步注塑,而又不会互相产生影响。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技术为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内模和冷却槽道,所述上模置于下模上方,且上模的下端面和下模的上端面皆开设有三个互通的型腔,所述型腔内放置有内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内部皆开设有冷却槽道,所述型腔内壁和内模外壁之间设置有注塑成型的三通管件;

4、上模和下模闭合后形成完整的型腔,用于注塑成型使用,配合事先放置在型腔内的内模,留出注塑管件内部的流道,最后向型腔内注塑,形成三通管件,三通管件在冷却槽道内部冷却水的流通下,快速的冷却定型,得到注塑成品;

5、所述内模包括穿过三个型腔内的主模和插接于主模周侧的三个支模,三个支模分别位于三个型腔内;

6、主模和支模的相互配合,形成三个三通管件内部的流体通道区域,使三通管件注塑后便自然形成中空,一次成型,注塑加工效率更高;

7、所述下模的前侧对称式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两个调节螺杆外周共同螺纹连接有调节板;

8、通过调节螺杆的同步旋转,可移动调节板进行水平移动,从而控制支模的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主模的周侧开设有三个等距分布的限位孔,所述支模靠近主模的一端紧贴主模周侧面,每个所述支模内皆贯穿固定有连杆,连杆靠近主模的一端插入限位孔内,连杆远离主模的一端皆固定于调节板侧面;

10、当组装主模和支模时,先将主模放置在三个型腔内,随后旋转调节螺杆,在连杆的联动下,使支模靠近主模,直至连杆一端插入限位孔内,直到支模端部与主模完全贴合,便组装完成,脱模时反向操作即可。

11、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上端四角固定有限位滑杆,限位滑杆上部滑动贯穿上模的四角并伸出;在组装上模和下模时,将上模四角套设在限位滑杆外周,即可保证上模和下模准确的对接。

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型腔上方的上模内皆贯穿开设有注塑口和排气口,注塑口和排气口皆与型腔贯通形成通路;

13、注塑口用于注入相应的注塑材料,而排气口用于辅助排出多余空气,避免注塑材料分布不均匀。

14、进一步地,所述型腔的截面尺寸与三通管件的截面尺寸一致,三个型腔的直通部分相互连通并贯通下模两端,三个型腔的支路部分与直通部分互通并贯通下模侧面。

15、进一步地,所述主模的长度大于下模和上模长度,支模的长度小于下模和上模宽度,主模和支模的中轴线呈垂直设置。

1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模、下模、内模,解决了三通管件注塑时需要保证内部留有管件的流体通路,相较于实心工件注塑难度更大的问题;上模和下模闭合后形成完整的型腔,用于注塑成型使用,配合事先放置在型腔内的内模,留出注塑管件内部的流道,最后向型腔内注塑,即可形成中空的三通管件。

18、本技术通过设置冷却槽道,解决了无法加快注塑冷却成型进程的问题;在冷却槽道内注入冷却水循环,其一,可辅助注塑管件快速冷却,使其更快的成型,其二,其冷却固化后变硬,更方便脱模取出,加快工作效率。

19、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模、下模、内模,可实现多个管件同步注塑,而又不会互相产生影响,批量注塑时不会互相影响而导致一整批材料浪费,当内模放置于型腔内部后,主模便会将型腔相连的部分封堵,而使三个型腔相互独立,从而保证注塑时不会相互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2)、内模(3)和冷却槽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置于下模(1)上方,且上模(2)的下端面和下模(1)的上端面皆开设有三个互通的型腔(103),所述型腔(103)内放置有内模(3),所述上模(2)和下模(1)的内部皆开设有冷却槽道(4),所述型腔(103)内壁和内模(3)外壁之间设置有注塑成型的三通管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301)的周侧开设有三个等距分布的限位孔(3011),所述支模(302)靠近主模(301)的一端紧贴主模(301)周侧面,每个所述支模(302)内皆贯穿固定有连杆(3021),连杆(3021)靠近主模(301)的一端插入限位孔(3011)内,连杆(3021)远离主模(301)的一端皆固定于调节板(303)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上端四角固定有限位滑杆(101),限位滑杆(101)上部滑动贯穿上模(2)的四角并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型腔(103)上方的上模(2)内皆贯穿开设有注塑口(201)和排气口(202),注塑口(201)和排气口(202)皆与型腔(103)贯通形成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03)的截面尺寸与三通管件(5)的截面尺寸一致,三个型腔(103)的直通部分相互连通并贯通下模(1)两端,三个型腔(103)的支路部分与直通部分互通并贯通下模(1)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301)的长度大于下模(1)和上模(2)长度,支模(302)的长度小于下模(1)和上模(2)宽度,主模(301)和支模(302)的中轴线呈垂直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2)、内模(3)和冷却槽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2)置于下模(1)上方,且上模(2)的下端面和下模(1)的上端面皆开设有三个互通的型腔(103),所述型腔(103)内放置有内模(3),所述上模(2)和下模(1)的内部皆开设有冷却槽道(4),所述型腔(103)内壁和内模(3)外壁之间设置有注塑成型的三通管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模(301)的周侧开设有三个等距分布的限位孔(3011),所述支模(302)靠近主模(301)的一端紧贴主模(301)周侧面,每个所述支模(302)内皆贯穿固定有连杆(3021),连杆(3021)靠近主模(301)的一端插入限位孔(3011)内,连杆(3021)远离主模(301)的一端皆固定于调节板(303)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管件模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立胡新斌张利辉杨翔余程阳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爱康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