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95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包括支护区排桩及混凝土内支撑的施工、非支护区的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板撑对顶区支撑钢柱施工、板撑对顶区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布设基坑监测点和土方开挖、支护区主体结构换撑施工、板撑对顶支撑体系拆除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深基坑施工时,利用已施工的主体结构代替内支撑对排桩进行对顶,消除基坑外土体对排桩的剪切力,整体操作性强,施工难度低,受力合理,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具体是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的日益紧张,存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周围紧邻地铁或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的情况,当这些情况出现时,为了避免破坏深基坑周围的已有建筑结构,往往会造成预应力锚索的无法施工,使得深基坑的支护不得不增加混凝土内支撑的使用量。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深基坑中,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内支撑不仅会增加施工成本,而且后期的支撑拆除不仅周期长,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严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来解决紧邻地铁深基坑在分基坑施工时遇到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3、步骤1、支护区排桩及混凝土内支撑的施工:在支护区内,所述排桩和混凝土内支撑中的角撑按照图纸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板撑对顶区的对撑和栈桥板预留钢筋,用于后期和主体结构绑扎在一起,形成板撑对顶支撑体系;

4、步骤2、非支护区的土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在非支护区的主体结构上设置传力措施;

5、步骤3、板撑对顶区支撑钢柱施工:在板撑对顶区对撑的端部设置支撑钢柱;

6、步骤4、板撑对顶区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绑扎钢筋时,将所述对撑的梁钢筋与结构纵向梁的钢筋绑扎在一起,将栈桥板的钢筋与结构顶板的钢筋进行搭接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完成后板撑对顶支撑体系成型;

7、步骤5、布设基坑监测点和土方开挖:当板撑对顶区浇筑混凝土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100%后,且按照一级基坑监测的监测要求对基坑进行监测点的布设、有了初测数值之后进行支护区土方的开挖;

8、步骤6、支护区主体结构换撑施工:换撑共有两道,第一道换撑为底板换撑,采用筏板外扩的方式:当结构底板浇筑时,外墙位置不变,将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至排桩边,利用结构底板抵住排桩;第二道换撑为结构中板的换撑,采用换撑块的方式:当浇筑结构中板时,按照图纸设计的位置在结构中板外墙和排桩之间设置换撑块抵住排桩;

9、步骤7、板撑对顶支撑体系拆除:当支护区的结构中板换撑全部施工完成,且最后一块结构中板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100%后,拆除板撑对顶支撑体系,进行下一步的主体结构顶板施工。

10、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传力措施包括沿着对顶区方向延长线的主体结构的后浇带位置,每条结构主梁设置一根传力型钢,结构梁之间的结构板上设置三根传力型钢。

11、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传力措施还包括在结构顶板上设置加腋。

12、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支撑钢柱分为两节,一节高度为结构底板的承台底部至结构中板的梁底,另一节高度为结构中板的面层至结构顶板的梁底。

13、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支撑钢柱采用h型钢,且在所述支撑钢柱的h型钢两端设置埋板。

14、优选的,步骤5中,开挖顺序为:先挖两边角撑部位的土方,后挖中间板撑对顶区下的土方,并进行分层开挖。

15、优选的,步骤5中,在基坑监测点布设时,在板撑对顶区的对撑和栈桥板上布设支撑轴力计,监测对顶体系是否失稳;并且布置水平、垂直位移点,监测板撑对顶体系是否发生超过预警值的偏移;若土方开挖过程中,数值变化较为平缓,且远小于规范要求的预警值,一直进行土方的开挖直至土方开挖结束;若土方开挖时,初始出现较大位移,且随着开挖的过程测得的偏移变形越来越大,或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板撑对顶体系存在不合理裂缝,测得的数据超过预警值,立即停止土方开挖,采取相应措施。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突破常规的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排桩加内支撑的支护体系中,需要大量设置混凝土内支撑的做法。本专利技术利用已施工的主体结构代替内支撑对排桩进行对顶,消除基坑外土体对排桩的剪切力,一方面保证基坑内排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少混凝土内支撑的使用量。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施工方法混凝土内支撑用量少、受力合理、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广,尤其对于紧邻地铁或其他建筑的深基坑,优势更为明显,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符合绿色建造的施工理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传力措施包括沿着对顶区方向延长线的主体结构(4)的后浇带(9)位置,每条结构主梁(44)设置一根传力型钢(8),结构梁(44)之间的结构板上设置三根传力型钢(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传力措施还包括在结构顶板(41)上设置加腋(7)。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支撑钢柱(5)分为两节,一节高度为结构底板(43)的承台底部至结构中板(42)的梁底,另一节高度为结构中板(42)的面层至结构顶板(41)的梁底。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支撑钢柱(5)采用H型钢,且在所述支撑钢柱(5)的H型钢两端设置埋板(10)。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开挖顺序为:先挖两边角撑部位的土方,后挖中间板撑对顶区下的土方,并进行分层开挖。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在基坑监测点布设时,在板撑对顶区的对撑(21)和栈桥板(3)上布设支撑轴力计,监测对顶体系是否失稳;并且布置水平、垂直位移点,监测板撑对顶体系是否发生超过预警值的偏移;若土方开挖过程中,数值变化较为平缓,且远小于规范要求的预警值,一直进行土方的开挖直至土方开挖结束;若土方开挖时,初始出现较大位移,且随着开挖的过程测得的偏移变形越来越大,或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板撑对顶体系存在不合理裂缝,测得的数据超过预警值,立即停止土方开挖,采取相应措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传力措施包括沿着对顶区方向延长线的主体结构(4)的后浇带(9)位置,每条结构主梁(44)设置一根传力型钢(8),结构梁(44)之间的结构板上设置三根传力型钢(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传力措施还包括在结构顶板(41)上设置加腋(7)。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支撑钢柱(5)分为两节,一节高度为结构底板(43)的承台底部至结构中板(42)的梁底,另一节高度为结构中板(42)的面层至结构顶板(41)的梁底。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撑对顶的深基坑支撑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永升吴礼旬苏翰胡培源陈明亮孙杨凯孔维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