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同轴式电驱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同轴式电驱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177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同轴式电驱系统及汽车。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包括: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同轴减速器、定子总成、转子总成和中间轴总成的容置腔;壳体上开设有分别与油冷换热件连通的处理段和冷却段,处理段上顺次设置有粗滤模块和精滤模块;中间轴总成的内部开设有与冷却段连通的第一分支油路;定子总成的内部开设有与冷却段连通的第二分支油路;转子总成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分支油路连通的第三分支油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油液进行过滤处理,保证油液清洁,且冷却后的油液经由不同的分支油路输送至同轴减速器、定子总成、转子总成以及轴承,以实现有效的冷却和润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同轴式电驱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电驱动系统的发展,提高电驱动系统功率密度及效率指标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整车空间需求,对于电驱动系统尺寸追求小型化和高集成化,目前行业常见的电驱动总成分为同轴式和非同轴式,由于非同轴方案占用整车空间较大,不利于整车后排空间严苛场景应用,而同轴式电驱动系统由于结构紧凑,外形更加规整更便于整车空间布置,尤其对于整车后排空间要求较高场景,可以充分发挥高度方向极致小型的优势,但也给予同轴式电驱动总成的冷却润滑方式更大的考验,现有的油冷式的冷却润滑结构无法保证对电驱动系统总成内的各部分组件进行充分冷却,且在油液循环的过程中容易携带杂质嵌入至缝隙中,从而因油路堵塞导致冷却润滑失效,使得工作状态下的电驱动总成出现温度急剧升高的情况,影响其使用寿命,也影响汽车的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同轴式电驱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的油冷式的冷却润滑结构无法保证对电驱动系统总成内的各部分组件进行充分冷却,且在油液循环的过程中容易携带杂质嵌入至缝隙中,从而因油路堵塞导致冷却润滑失效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中,包括壳体、同轴减速器、定子总成、转子总成、中间轴总成和油冷换热件;

3、所述油冷换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同轴减速器、所述定子总成、所述转子总成和所述中间轴总成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形成有储油空间;

4、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储油空间的主输送油路,沿油液的输送方向,所述主输送油路包括分别与所述油冷换热件连通的处理段和冷却段,所述处理段上顺次设置有粗滤模块和精滤模块;

5、所述中间轴总成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段连通的第一分支油路,所述第一分支油路能够将油液输送至所述转子总成和所述同轴减速器;所述定子总成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冷却段连通的第二分支油路,用于对所述定子总成进行冷却,所述转子总成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连通的第三分支油路,用于对所述转子总成进行冷却。

6、优选地,所述粗滤模块包括:

7、磁吸件,嵌设于所述壳体,且设置在所述处理段的入口端;

8、粗滤件,设置在所述磁吸件的下游;

9、泵油件,设置在所述粗滤件的下游;

10、所述精滤模块包括:

11、精滤件,设置在所述泵油件的下游;

12、所述处理段形成有粗滤油道和精滤油道,所述粗滤油道设置在所述粗滤件和所述泵油件之间,所述精滤油道设置在所述精滤件和所述油冷换热件之间;

13、和/或,所述处理段的末端形成有与所述油冷换热件连通的冷却入口,所述冷却段的首端形成有与所述油冷换热件连通的冷却出口,过滤后的油液经由所述冷却入口流入所述油冷换热件以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油液经由所述冷却出口流入所述冷却段。

14、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15、主壳,所述定子总成固定于所述主壳的内壁,所述油冷换热件固定于所述主壳的外壁,所述处理段和部分的所述冷却段嵌设于所述主壳;

16、后端盖,设置于所述主壳轴向的一端,所述转子总成经由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主壳并且经由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后端盖;部分的所述冷却段嵌设于所述后端盖并且形成第一分路、第二分路和第三分路;所述第一分路与所述第二轴承连通;

17、盖板,设置于所述后端盖远离所述主壳的一端;部分的所述冷却段嵌设于所述盖板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分路和所述第一分支油路连通。

18、优选地,还包括:

19、喷油管,固定于所述后端盖且与所述第三分路连通,所述喷油管形成为设置于所述定子总成在轴向上的端部的环形结构,所述喷油管面向所述定子总成的一端开设有喷淋孔。

20、优选地,还包括:

21、分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分支油路和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交界处,用于调节输送至所述定子总成以及所述转子总成和所述同轴减速器的油液的流量。

22、优选地,部分的所述冷却段由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总成围成,以形成第二分支油路的入口;

23、所述定子总成包括第一定子冲片、第二定子冲片、第三定子冲片和冷却油环;所述第一定子冲片、所述第二定子冲片和所述第三定子冲片沿所述定子总成轴向顺次排布,所述冷却油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定子冲片背向所述第二定子冲片的一端且环绕于所述定子总成的一端设置;

24、所述第二分支油路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定子冲片、所述第二定子冲片和所述第三定子冲片的第四分路和穿设于所述冷却油环的第五分路,所述第四分路具有开设于所述第三定子冲片且面向所述定子总成的另一端设置的喷油孔。

25、优选地,所述中间轴总成包括:

26、中间轴主体,所述同轴减速器设置于所述中间轴主体轴向上的一端,所述第一分支油路沿所述中间轴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以使部分的油液输送至所述同轴减速器的差速器;

27、所述中间轴主体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支油路的第一甩油孔、第二甩油孔和第三甩油孔,所述第一甩油孔与所述第三分支油路连通,所述第二甩油孔与所述中间轴主体和所述转子总成的连接处连通,所述第三甩油孔与所述同轴减速器的支撑轴承连通。

28、优选地,所述转子总成包括:

29、转子轴,与所述中间轴总成固定连接;所述转子轴的周向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进油孔;

30、导油板,套设在所述转子轴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转子总成轴向上的中间位置,所述导油板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进油孔连通的星形油道,所述星形油道外缘的尖角处设置有出油孔;由任一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星形油道的油液具有两条输送路径通向所述出油孔,以在所述转子总成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能够择一所述输送路径甩向所述出油孔。

31、优选地,所述转子总成还包括:

32、转子冲片,设置有多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油板轴向上的两端,部分的所述第三分支油路嵌设于所述转子冲片的内部且一端与所述出油孔连通;

33、动平衡板,设置于所述转子冲片的端部且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转子冲片内的所述第三分支油路的另一端的第四甩油孔。

34、优选地,还包括:

35、油温检测件,与所述冷却段连通,所述油温检测件与所述油冷换热件通讯连接。

3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式电驱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所述同轴减速器形成为nw行星排构型。

3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同轴式电驱系统。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39、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在壳体上开设与储油空间连通的主输送油路,主输送油路包括与油冷换热件连通的处理段和冷却段,处理段上设置有粗滤模块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同轴减速器、定子总成、转子总成、中间轴总成和油冷换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的所述冷却段由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总成围成,以形成第二分支油路的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总成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总成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总成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一种同轴式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所述同轴减速器形成为NW行星排构型。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同轴式电驱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同轴减速器、定子总成、转子总成、中间轴总成和油冷换热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模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系统冷却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的所述冷却段由所述壳体和所述定子总成围成,以形成第二分支油路的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苍衍王斯博张雪峰张冰肖庚张成苏肇明李彦章李思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