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763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钢管架通过立管和横向钢管搭建而成,钢管架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上挑管、下挑管、第一斜管、第二斜管和找平管,上挑管和下挑管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第一夹管和第二夹管,该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通过在电梯井内部搭建钢管架,可以大大的提高电梯井内模板的施工效率,而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夹管、第二夹管、上挑管和下挑管,可以将钢管架与每层电梯门洞连接,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钢管架的支撑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可以增加钢管架防下沉功能,从而保证了钢管架的支撑强度,进而保证了内模板的支模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


技术介绍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搭建支架,来对电梯井内模板进行支模。

2、目前,电梯井在搭建支架时,为了提高效率,会采用吊装的钢结构架来进行支撑,但是其支撑面积有限,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为电梯井内模板的挤压而发生一定下沉,需要施工人员对电梯井内模板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影响电梯井内模板的支模效率,同时降低了其支模稳定性。

3、例如,公告号cn201292656公开的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包括平台面,其特征在于:平台面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平台面向下延伸且长度相应于楼层的层高的支撑筋;支撑筋的下部设置有可以卡在电梯井门口处的使平台面与上一层的楼地面持平的槽钢卡。

4、由上述公开方案可知,支架只是通过槽钢卡与楼层地面定位,其支撑面积有限,而且支架处于悬空状态,在受到电梯井内模板的挤压下,容易下沉,同时在支模过程中无法保证对内模板的支撑稳定性,容易导致模板偏移,需要多次调校,降低了电梯井内模板的支模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该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通过在电梯井内部搭建钢管架,可以大大的提高电梯井内模板的施工效率,而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夹管、第二夹管、上挑管和下挑管,可以将钢管架与每层电梯门洞连接,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钢管架的支撑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可以增加钢管架防下沉功能,从而保证了钢管架的支撑强度,进而保证了内模板的支模稳定性。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包括电梯门洞和钢管架,所述钢管架通过立管和横向钢管搭建而成,所述钢管架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上挑管、下挑管、第一斜管、第二斜管和找平管,所述上挑管和下挑管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第一夹管和第二夹管,所述第一夹管和第二夹管分别处于电梯门洞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一夹管的表面通过扣接紧固有拉管,该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通过在电梯井内部搭建钢管架,可以大大的提高电梯井内模板的施工效率,而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夹管、第二夹管、上挑管和下挑管,可以将钢管架与每层电梯门洞连接,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钢管架的支撑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可以增加钢管架防下沉功能,从而保证了钢管架的支撑强度,进而保证了内模板的支模稳定性。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管的一端与电梯井的内壁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斜管的另一端穿过电梯门洞与楼层地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斜管的两端均与电梯井内壁接触连接,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可以避免钢管架产生晃动,同时避免钢管架下沉。

5、进一步的,所述找平管的表面通过扣接紧固有横管,所述横管的表面接触连接有施工平台,所述施工平台采用木材板制成,横管增加了支撑面积,便于施工平台的平整。

6、进一步的,所述拉管的侧面通过扣接紧固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表面通过扣件与第一斜管的表面紧固,加强管可以增加第一斜管的支撑稳定性。

7、进一步的,所述横管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横管的两端表面与电梯井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8、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架的四周侧面与电梯井的内壁留有间隙,便于内模板的支模。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0、本方案通过在电梯井内部搭建钢管架,可以大大的提高电梯井内模板的施工效率,而且通过设置的第一夹管、第二夹管、上挑管和下挑管,可以将钢管架与每层电梯门洞连接,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钢管架的支撑稳定性。

11、本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斜管和第二斜管,可以增加钢管架防下沉功能,从而保证了钢管架的支撑强度,进而保证了内模板的支模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包括电梯门洞(1)和钢管架(2),所述钢管架(2)通过立管(25)和横向钢管搭建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架(2)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上挑管(23)、下挑管(24)、第一斜管(3)、第二斜管(4)和找平管(5),所述上挑管(23)和下挑管(24)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第一夹管(21)和第二夹管(22),所述第一夹管(21)和第二夹管(22)分别处于电梯门洞(1)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一夹管(21)的表面通过扣接紧固有拉管(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管(3)的一端与电梯井的内壁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斜管(3)的另一端穿过电梯门洞(1)与楼层地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斜管(4)的两端均与电梯井内壁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管(5)的表面通过扣接紧固有横管(51),所述横管(51)的表面接触连接有施工平台(6),所述施工平台(6)采用木材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管(26)的侧面通过扣接紧固有加强管(27),所述加强管(27)的表面通过扣件与第一斜管(3)的表面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51)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横管(51)的两端表面与电梯井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架(2)的四周侧面与电梯井的内壁留有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包括电梯门洞(1)和钢管架(2),所述钢管架(2)通过立管(25)和横向钢管搭建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架(2)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上挑管(23)、下挑管(24)、第一斜管(3)、第二斜管(4)和找平管(5),所述上挑管(23)和下挑管(24)的表面通过扣件紧固有第一夹管(21)和第二夹管(22),所述第一夹管(21)和第二夹管(22)分别处于电梯门洞(1)的内外两侧,所述第一夹管(21)的表面通过扣接紧固有拉管(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管(3)的一端与电梯井的内壁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斜管(3)的另一端穿过电梯门洞(1)与楼层地面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斜管(4)的两端均与电梯井内壁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蔚陈玲翁成浩孙长青包海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澜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