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146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保温砌块。本砌块保温包括分处在两侧的侧部,两侧部之间设有连接并降低或阻断二者之间热量传递的隔热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砌块中设置有隔热部,则砌块本身就具有了极佳的保温效果,在实现相同保温的条件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减小墙体的总厚度,从而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本砌块的保温效果全部体现在砌块内部,因而墙体外侧面的装饰材料可以按照没有外保温层的墙体来设计施工,从而大大弥补了因墙体外侧设置有外保温层而不能再安装其他质量较重的外饰材料的缺陷。综上所述,本保温砌块的保温效果好且构造简单,同时不会增加墙体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砌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保温砌块
技术介绍
现在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越来越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而且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会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颁布新的节能法规,对建筑节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现有的建筑用砌块通常为水泥砌块或者轻质砌块,其所砌成的墙体的保温效果较差,为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温材料和施工工艺。通常可以见到的保温材料有矿物棉类、泡沫塑料类、珍珠岩类、树脂材料类、保温砂浆类等多种,但这些保温材料的安装施工工序较多,安装难度较高,而且也相应地增加了墙体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保温砌块,其本身保温效果好且构造简单,而且不会增加墙体厚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砌块,本砌块包括分处在两侧的侧部,两侧部之间设有连接并降低或阻断二者之间热量传递的隔热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在砌块中设置有隔热部,则砌块本身就具有了极佳的保温效果,在实现相同保温的条件下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小墙体的总厚度,从而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本砌块的保温效果全部体现在砌块内部,因而墙体外侧面的装饰材料可以按照没有外保温层的墙体来设计施工,从而大大弥补了因墙体外侧设置有外保温层而不能再安装其他质量较重的外饰材料的缺陷。综上所述,本保温砌块的保温效果好且构造简单,同时不会增加墙体厚度。附图说明图l、 2均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1的前视图4是图1的左视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6、 7、 8均是隔热桥与本体以及侧部的连接详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 2所示, 一种保温砌块,本砌块包括分处在两侧的侧部10,两侧部10之间设有连接并降低或阻断二者之间热量传递的隔热部20。进一步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1、 2所示,所述的两侧部10之间呈中空状,所述的隔热部20呈柱状或板状或肋状连接在两侧部IO之间。由于侧部10之间呈中空状,因此侧部10之间除隔热部20以外均充斥着空气,当保温砌块堆砌成墙体时,封闭在墙体中的空气即成为良好的隔热介质,这种结构不但可以进一步降低砌块的重量和对原材料的消耗量,还进一步提升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温效果。所述的隔热部20可以全部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此时隔热部的导热系数《0. 5W/(m2 *K)。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如图l、 2所示,所述的隔热部20由本体21和隔热桥22组成,隔热桥22横贯在本体21之中或设置在本体21的端部。所述的隔热桥22的导热系数《0. 5W/(tn2 K)。本技术方案中的隔热部20由两部分组成,其中隔热桥22的导热系数比较低,不高于0.5W/(nf,K),这种材质比如木质件,木质件的导热系数大约为0. 1 0. 3W/(m2 K)。所述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i米厚的材料,当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iK或rc时,在l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隔热部20的上述设置方式,有利于在尽可能降低热量传递的条件下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所述的隔热桥22实质上就是起到热断桥作用,所述的热断桥是相对于热桥而言,热桥以往又称冷桥,现统一定名为热桥,通常是指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的部件,而本专利技术就是通过设置低导热系数的连接部件,并与封闭状态的空气相配合,以达到降低墙体内外侧之间的热传递的保温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隔热部20或者隔热桥22的导热系数《0. lW/(m、K)。作为制作导热系数《0. 1W/(nf K)的隔热桥22的材质的典型代表,所述的隔热桥22为聚氯乙烯或挤塑板,聚氯乙烯通常叫做PVC,其导热系数为大约为0.04W/(m2*K),而质量较好的挤塑板的导热系数大约为0. 03W/(m2 .K)。当然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材质不局限于上述木质件、聚氯乙烯以及挤塑板,只要材料的导热系数不高于0. 5W/(m2 K)即可。更进一步的,如图l、 2、 4 8所示,所述的两侧部10均呈板状;隔热桥22设置在本体21的端部,隔热桥22的一端与隔热部20的本体21相连,另一端与相邻的侧部10相连。上述结构的砌块形状较为工整,便于制造和砌筑墙体。如图1、 2所示,所述的砌块可以为二连接或三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砌块为二连接,也即所述的隔热部20设置为2个,这种砌块进一步降低了隔热部20的数量,减少了材料消耗,且提高了保温效果。如图8所示,所述的隔热桥22中设置有贯穿其本身的连接件30,连接件30的一端伸入并钩嵌在本体21中,另一端伸入并钩嵌在侧部10中。所述的连接件30可以为钢筋或者其他能起到拉紧作用的部件,连接件30的设置使得隔热部20和侧部10可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砌块的整体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隔热桥22与本体21以及相邻的侧部10相连接的端面上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部221,所述的凸部221嵌设在本体21以及侧部10内。如图6所示,所述的凸部221的横截面呈蘑菇头状或T字状,凸部221的根部的直径小于其头部的直径,所述的根部是指凸部221与隔热桥22相连的部分,头部即指由其根部向隔热桥22外侧延伸的部分,由于凸部221的根部直径小于头部直径,因此凸部221便紧紧地镶嵌在本体21以及侧部10中,从而使隔热部20与侧部10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如图7所示,所述的凸部221延伸入本体21以及侧部10内,凸部221的周侧面上设置有便于凸部221与本体21以及侧部10构成镶嵌配合的啮合齿。所述的凸部221的周侧面上设置有啮合齿,也即凸部221的周侧面凹凸不平,从而增加了凸部221与本体21以及侧部10的咬合程度,提高了了隔热部20与侧部10的连接性;同样,本体21以及侧部10与凸部221相接触的部分也可以单独设置有啮合齿,或者设置有与凸部221上的啮合齿相配合的啮合齿,上述连接方式均可以使隔热部20与侧部IO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有利于提高保温砌块的整体性。为了确定按本专利技术制做的建筑用砌块的保温效果与行业内现行通用砌块的保温效果的区别,本专利技术利用两种砌块分别砌成封闭空间,同时提供等量的热量共给,通过比较二者热能的消耗以进一步确定两者的保温效果。实验的具体方法为用按本专利技术制作的砌块或者与市售砌块砌成封闭空间约2.4m(长)X0.4m (宽)X lm (高),四面墙由空心砖砌成,砌好的封闭体的外围尺寸约为2.8m(长)X0.8m (宽)Xlm (高),以挤塑板做顶部和底部,待墙体彻底干透后,作保温试验测试,即把发热源(用5套200W灯泡)放在封闭箱体距底部三分之一的位置,温度控制器的敏感探头在箱体中间部位,控制显示器在箱体外面,加热并恒温24小时后观察电能的消耗量,以此来表示以及对比保温的效果。实例一实验材料第一组a. 按附图1、 6所示制作的空心石专(390mmX 190mmX 190醒)80块b. 顶部和底部用挤塑板10张,规格为600咖X1200mmX50mm。c. 温度控制器d. 发热源200瓦灯泡X5=1000瓦第二组a. 市售空心砖(390ramX190腿X 190mm) 80块b. 顶部和底部用挤塑板10张,规格为600mmX 1200mmX50mm。c. 温度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本砌块包括分处在两侧的侧部(10),两侧部(10)之间设有连接并降低或阻断二者之间热量传递的隔热部(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本砌块包括分处在两侧的侧部(10),两侧部(10)之间设有连接并降低或阻断二者之间热量传递的隔热部(2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部(10)之间呈中空状,所述的隔热部(20)呈柱状或板状或肋状连接在两侧部(10)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部(20)由本体(21)和隔热桥(22)组成,隔热桥(22)横贯在本体(21)之中或设置在本体(21)的端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部(10)均呈板状;隔热桥(22)设置在本体(21)的端部,隔热桥(22)的一端与隔热部(20)的本体(21)相连,另一端与相邻的侧部(10)相连。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部(20)或者隔热桥(22)的导热系数《0.5W/(m2 !()。6、 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慧堂
申请(专利权)人:美泰克天津矿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