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274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保护层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包括:沿隧道内壁按预设内壁间距铺设预制垫块,并使预制垫块形成能够贴合隧道内壁的弧形;将完成弯折的钢筋作为底筋布设在预制保护层内侧;在底筋上按预设密度利用钢筋布设定位筋;根据定位筋利用完成弯折的钢筋布设二层钢筋,并在二层钢筋上按预设垫块密度布设对应的预制垫块;进行浇筑施工并进行厚度检验;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设置若干定位筋和垫块的方式,控制隧道二衬保护层的厚度,在有效避免了因垫块强度不足,导致钢筋压向隧道内壁的同时,避免了因钢筋弯折出现恢复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二衬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保护层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隧道工程领域相继提出了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理念,对精细化施工及工程实体的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在隧道二衬保护层施工中,保护层厚度不均、合格率较低是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

2、目前,常用的保护层施工方法有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10852770.1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钢筋保护层控制施工方法,涉及隧道施工
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钢筋定位步骤:沿隧道纵向和环向方向,从拱顶中心往两侧对称布置定位筋,在所述定位筋上标示与纵向分布筋和/或环向主筋的连接位置,在仰拱跟拱墙施工缝处预留第一长度的仰拱钢筋,相邻的所述纵向主筋和/或所述环向主筋的接头错开第一宽度以上,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第一厚度;钢筋安装步骤:按照预定位置在所述连接位置固定所述纵向分布筋和所述环向主筋,然后布设分布筋并固定,最后布设箍筋。该实施方式提高了二衬钢筋安装质量并保证了设计要求。

3、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4、(1)无法有效控制隧道二衬保护层的厚度;

5、(2)二衬完成施工后,保护层厚度低于预设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及一种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控制隧道二衬保护层的厚度,且二衬完成施工后,保护层厚度低于预设厚度,从而导致二衬保护层厚度不精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3、步骤s1,沿隧道内壁按预设内壁间距铺设预制垫块,并使预制垫块形成能够贴合隧道内壁的弧形;

4、步骤s2,根据所述弧形对钢筋进行弯折,并将完成弯折的钢筋作为底筋布设在所述预制保护层内侧;

5、步骤s3,在所述底筋上按预设密度利用钢筋布设定位筋,以及按预设加固密度利用钢筋布设加固筋;

6、步骤s4,根据所述定位筋利用所述完成弯折的钢筋布设二层钢筋,并在二层钢筋上按预设垫块密度布设对应的预制垫块;

7、步骤s5,进行浇筑施工并进行厚度检验;

8、步骤s6,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所述预设内壁间距、所述弧形、所述预设密度以及所述预设垫块密度,并在下一段二衬保护层施工时重复步骤s1-步骤s5;

9、其中,对于单段二衬保护层,其长度为一版衬砌长度9-12米。

1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弧形预弯折钢筋的步骤包括:

11、步骤s201,按所述弧形弯折钢筋,选取能够达到弧形的钢筋作为预弯折钢筋;

12、步骤s202,将所述预弯折钢筋放置预设时长,以形成放置钢筋;

13、步骤s203,检测所述放置钢筋,并对各放置钢筋进行分类;

14、其中,若所述放置钢筋达到所述弧形,将该放置钢筋作为所述完成弯折的钢筋;

15、若所述放置钢筋未达到所述弧形,将该放置钢筋作为钢筋原料,并重复步骤s201-步骤s202;

16、若所述放置钢筋的弧度超过所述弧形,将钢放置钢筋废弃。

17、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在设置所述预制保护层时,还对所述预制垫块进行试压,并根据试压结果进行分类;

18、其中,对所述预制垫块进行试压的强度为所述底筋向所述隧道内部施加的压力,若所述预制垫块在试压时破损,判定该批次预制垫块未达到预设强度,并触发间隔策略。

19、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若触发间隔策略,在所述定位筋旁布设预设长度的辅助筋。

2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定位筋设置包括环向定位筋和纵向定位筋,其中,

21、对于所述环向定位筋,其对应的环向布设密度与所述弧形的路径长度成负相关;

22、对于所述纵向定位筋,其对应的纵向布设密度与所述隧道的高度成负相关。

23、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若所述环向定位筋与所述纵向定位筋的位置重叠,将该位置布设单个定位筋。

24、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加固筋设置在所述定位筋上,且远离所述隧道内壁。

25、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在所述布设二层钢筋时,还在所述二层钢筋远离所述隧道内壁的一侧,利用所述定位筋设置对应的所述加固筋。

26、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在完成所述垫块时,若触发所述间隔策略,还对在所述二层钢筋上的预制垫块进行错位设置;

27、其中,所述错位设置为将所述二层钢筋上的预制垫块与靠近内壁的预制垫块交错设置。

28、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4中,在进行浇筑前,还对所述定位筋与所述隧道壁所成的夹角进行检测,其中,对于单个定位筋,其与所述隧道壁接触点的切面相互垂直。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设置若干定位筋或垫块的方式,控制隧道二衬保护层的厚度,在有效避免了因垫块强度不足,导致钢筋压向隧道内壁的同时,避免了因钢筋弯折出现恢复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二衬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度。

30、进一步地,利用对钢筋进行预弯折的方式,对弯折的钢筋进行盘点,并将不合格的钢筋进行重复弯折或废弃,在有效避免了因钢筋弯折角度导致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难以控制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二衬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度。

31、进一步地,利用对垫块进行测试的方式,判定是否启动间隔策略,并根据间隔策略利用垫块配合定位筋对二衬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二衬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度。

32、进一步地,利用弧形的路径长度对定位筋的环向布设密度进行确定,利用隧道的高度对纵向定位筋的密度进行确定,在有效避免了超筋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二衬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度。

33、进一步地,利用在定位筋上焊接加固筋的方式,使定位筋更加牢固,在有效提升了定位筋强度的同时,提升了定位筋的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二衬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度。

34、进一步地,利用设置辅助筋的方式,避免定位筋过少导致附近位置无参照的问题,在有效避免了因无参照的导致施工时隧道二衬厚度变薄的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二衬保护层厚度的准确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弧形预弯折钢筋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在设置所述预制保护层时,还对所述预制垫块进行试压,并根据试压结果进行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若触发间隔策略,在所述定位筋旁布设预设长度的辅助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定位筋设置包括环向定位筋和纵向定位筋,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若所述环向定位筋与所述纵向定位筋的位置重叠,将该位置布设单个定位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加固筋设置在所述定位筋上,且远离所述隧道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在所述布设二层钢筋时,还在所述二层钢筋远离所述隧道内壁的一侧,利用所述定位筋设置对应的所述加固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在完成所述垫块时,若触发所述间隔策略,还对在所述二层钢筋上的预制垫块进行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在进行浇筑前,还对所述定位筋与所述隧道壁所成的夹角进行检测,其中,对于单个定位筋,其与所述隧道壁接触点的切面相互垂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弧形预弯折钢筋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在设置所述预制保护层时,还对所述预制垫块进行试压,并根据试压结果进行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若触发间隔策略,在所述定位筋旁布设预设长度的辅助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定位筋设置包括环向定位筋和纵向定位筋,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二衬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若所述环向定位筋与所述纵向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季榕金明亮崔鹏何庆文赵海绪方洁王金磊崔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公航旅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