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261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包括膨胀阀机构,并用于实现阀体的装配式,膨胀阀机构中包括:阀体组件,包括上阀体,所述上阀体的底部通过螺栓活动安装有感温仓,所述感温仓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下阀体;阀芯组件,设置于阀体组件的内部,并用于实现阀门双向使用;上调节组件;下调节组件,上阀体、感温仓与下阀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膨胀阀的组装和拆卸变得相对简单和方便,当需要对膨胀阀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只需拆卸螺栓即可轻松分离阀体,便于操作和维修,并且通过调整螺栓的松紧程度,可以实现对阀体间隙的微调,以适应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具体为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膨胀阀是一种用于控制流体流动的阀门装置,具有自动调节压力和防止系统过载的作用,在制冷系统、热水供应系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等工业生产和民用领域中,膨胀阀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根据专利名称为:一种双向膨胀阀及其流量控制方法(专利公开号为:cn104457049a,专利公开日为:2015-03-25),包括阀体、阀芯、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阀体侧壁设有微阀,流道上腔通过上腔通道与微阀连通,流道下腔通过下腔通道与微阀连通,在双向膨胀阀正向流通状态下,微阀控制流道上腔与阀芯上腔连通,在双向膨胀阀反向流通状态下,阀芯控制流道下腔与阀芯上腔连通,该专利技术解决了膨胀阀只能实现单一方向上的节流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噪声小、成本。

3、而基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目前现有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还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双向膨胀阀结构,尽管通过单一主体实现了双向控制,但一旦某一单向的管体发生破裂,便需要整体更换整个装置,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当这种膨胀阀应用于不同流体时,其适应性和灵活性会受到较大限制,导致其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影响了膨胀阀的使用效果,也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双向膨胀阀结构,尽管通过单一主体实现了双向控制,但一旦某一单向的管体发生破裂,便需要整体更换整个装置,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当这种膨胀阀应用于不同流体时,其适应性和灵活性会受到较大限制,导致其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不仅影响了膨胀阀的使用效果,也限制了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膨胀阀机构,并用于实现阀体的装配式,膨胀阀机构中包括:

3、阀体组件,包括上阀体,所述上阀体的底部通过螺栓活动安装有感温仓,所述感温仓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下阀体;

4、阀芯组件,设置于阀体组件的内部,并用于实现阀门双向使用;

5、上调节组件,设置于阀体组件的顶部,并用于对正向流体的压强进行适配调整;

6、下调节组件,设置于阀体组件的底部,并用于对反向流体的压强进行适配调整。

7、优选的,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上阀体右侧的正向进管,所述上阀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正向出管,所述上阀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孔座,所述上阀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针座。

8、优选的,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下阀体左侧的反向进管,所述下阀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反向出管,所述下阀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阀孔座,所述下阀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阀针座。

9、优选的,所述阀芯组件包括活动贯穿过上阀孔座、上阀针座、下阀针座与下阀孔座内部的阀针,所述阀针的外圈固定安装有膜片,所述阀针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锥形阀芯,所述阀针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下锥形阀芯。

10、优选的,所述上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阀体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钮块,且上钮块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螺纹杆,且上螺纹杆的底端螺纹转动贯穿过上安装座底板与顶板固定安装有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底端通过卡柱活动安装有上弹簧。

11、优选的,所述下调节组件的结构与上调节组件结构相同。

12、优选的,所述上压块与上安装座之间通过卡柱与上弹簧活动连接。

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s1:正向流通时,制冷剂通过正向进管进入到上阀体的内部,此时上阀孔座上方的流体压强小于感温仓内部的压强时,膜片带动阀针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上锥形阀芯同步移动,对上弹簧进行挤压,此时上锥形阀芯放开对上阀孔座中间的通槽封堵,此过程实现对制冷剂的节流,然后节流后的制冷剂流入上阀针座与上阀孔座之间通过正向出管流出;

15、s2:反向流通时,制冷剂通过反向进管进入到下阀体的内部,此时下阀孔座下方的流体压强小于感温仓内部的压强时,膜片带动阀针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下锥形阀芯同步移动,对下弹簧进行挤压,此时下锥形阀芯放开对下阀孔座中间的通槽封堵,此过程实现对制冷剂的节流,然后节流后的制冷剂流入下阀针座与下阀孔座之间通过反向出管流出;

16、s3:在不同流体在正向流通时,流体的压强过大或过小时,上弹簧自身的弹性不够,使上锥形阀芯无法对上阀孔座通槽进行有效封堵或放开,无法实现节流效果,此时使用人员通过转动上钮块使上螺纹杆同步转动带动上压块升降,使上弹簧的弹性增强或减弱适配不同流体压强,反向流通时下调节组件的操作与上文上调节组件相同。

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上阀体、感温仓与下阀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膨胀阀的组装和拆卸变得相对简单和方便,当需要对膨胀阀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只需拆卸螺栓即可轻松分离阀体,便于操作和维修,并且通过调整螺栓的松紧程度,可以实现对阀体间隙的微调,以适应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需求。

19、(2)、该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使用人员通过转动上钮块使上螺纹杆同步转动带动上压块升降,使上弹簧的弹性增强或减弱适配不同流体压强,反向流通时下调节组件的操作与上文上调节组件相同,从而实现可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和流体性质,灵活调整膨胀阀的流量和压力控制范围,确保系统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

20、(3)、该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及其控制方法,上弹簧与下弹簧在膨胀阀机构内部长时间使用时会被腐蚀,弹性下降,通过顶板与底板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上阀体顶部和下阀体底部,便于对上调节组件和下调节组件拆装,从而在更换上弹簧与下弹簧时并不需要对整个装置拆卸进行更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包括膨胀阀机构(1),并用于实现阀体的装配式,膨胀阀机构(1)中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1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上阀体(111)右侧的正向进管(112),所述上阀体(11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正向出管(113),所述上阀体(1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孔座(114),所述上阀体(1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针座(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1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下阀体(117)左侧的反向进管(118),所述下阀体(11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反向出管(119),所述下阀体(1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阀孔座(1110),所述下阀体(1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阀针座(1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12)包括活动贯穿过上阀孔座(114)、上阀针座(115)、下阀针座(1111)与下阀孔座(1110)内部的阀针(121),所述阀针(121)的外圈固定安装有膜片(122),所述阀针(1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锥形阀芯(123),所述阀针(1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下锥形阀芯(1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组件(13)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阀体(111)顶部的顶板(131),所述顶板(13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安装座(132),所述上安装座(13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上钮块(134),且上钮块(13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螺纹杆(133),且上螺纹杆(133)的底端螺纹转动贯穿过上安装座(132)底板与顶板(131)固定安装有上压块(135),所述上压块(135)的底端通过卡柱活动安装有上弹簧(1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调节组件(14)的结构与上调节组件(13)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块(135)与上安装座(132)之间通过卡柱与上弹簧(136)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包括膨胀阀机构(1),并用于实现阀体的装配式,膨胀阀机构(1)中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1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上阀体(111)右侧的正向进管(112),所述上阀体(11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正向出管(113),所述上阀体(1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孔座(114),所述上阀体(1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上阀针座(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组件(11)还包括固定安装在下阀体(117)左侧的反向进管(118),所述下阀体(11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反向出管(119),所述下阀体(1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阀孔座(1110),所述下阀体(1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下阀针座(1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无源双向膨胀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12)包括活动贯穿过上阀孔座(114)、上阀针座(115)、下阀针座(1111)与下阀孔座(1110)内部的阀针(121),所述阀针(121)的外圈固定安装有膜片(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宇李云峰王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