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918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8
本技术涉及电动两轮车配件,尤其提供一种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包括用于承力的中搁脚支架,中搁脚支架两侧对称设置有衬套;两侧衬套分别与外界车身上的补强片、中接板相连,所述中搁脚支架底部与衬套相连,中搁脚支架向背离车身一侧倾斜伸出,在自身顶部弯折形成承力踏板,所述中搁脚支架上开设有中轴避让孔。本技术的搁脚结构形状统一,不分左右,大大提高了通用程度;通过在常规搁脚两侧增加衬套,提高整体受力的稳定程度,同时中部通槽的设计,能够减少中轴卡死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搁脚,尤其是一种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低碳理念逐渐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旋律,电动代步工具也在逐日递增。电动两轮车,例如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环保、高效方便、安全简单等特点,也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首选代步工具。

2、为使其功能、舒适性能提升,大部分的电动自行车选择配备了中搁脚;为了使中搁脚满足其强度和审美的要求,其外观结构就变得五花八门,导致每个车型都配备不同的搁脚,从而加大了开发上的浪费,与公司平台化和通用化背道而驰。

3、而中搁脚的通用性,往往是开发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漏洞。因中搁脚强度不够,支架变形的事故屡有发生,这就对中搁脚支架的强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且单个搁脚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不易在踩踏过程中发生断裂现象。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包括用于承力的中搁脚支架,中搁脚支架两侧对称设置有衬套;两侧衬套分别与外界车身上的补强片、中接板相连,

4、所述中搁脚支架底部与衬套相连,中搁脚支架向背离车身一侧倾斜伸出,在自身顶部弯折形成承力踏板,

5、所述中搁脚支架上开设有中轴避让孔。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中搁脚支架包括:

8、倾斜延伸段,与衬套固定相连;倾斜延伸段斜向上延伸,倾斜方向背离车身,

9、竖直延伸段,从倾斜延伸段背离衬套一端竖直向上引出;承力踏板垂直连接在竖直延伸段顶部。

10、所述倾斜延伸段背离竖直延伸段的一端成型有安装段,安装段弯折成型,贴合待装配车身。

11、竖直延伸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倾斜延伸段的长度。

12、所述倾斜延伸段、竖直延伸段在车头车尾连线方向上的投影为梯形,两侧斜边之间的夹角范围5-8°。

13、衬套与竖直延伸段之间相互垂直。

14、所述所述中轴避让孔底部与中搁脚支架的底边接通,形成位于中搁脚支架底边处的内凹通槽;此内凹通槽的口部宽度大于其槽底宽度。

15、所述中搁脚支架及其两侧的衬套组合成品为完全对称件。

16、中搁脚支架上还成型有加强槽。

17、衬套采用螺栓过盈配合安装。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9、本技术结构稳固,相较于常规的中搁脚,本技术在中搁脚两侧增加衬套,使骑乘者的脚步踩踏力能够传递至中搁脚支架与衬套的连接处,进而传递至车架上,使中搁脚支架的承载力更大。

20、本技术的中搁脚支架采用两次弯折结构,其安装段能够增大与车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倾斜延伸段的作用是向外扩展出更大距离,提供更大的放置空间。

21、本技术在中搁脚支架的底部开设梯形通槽,配合中搁脚支架的自身梯形设计,能够给车辆的中轴预留充足装配空间的同时,确保受力稳定性。

22、本技术的每个组件半成品均为形状、尺寸相同的组件,不分左右,无需区分生产或区分装配,大大提高了通用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力的中搁脚支架(1),中搁脚支架(1)两侧对称设置有衬套(2);两侧衬套(2)分别与外界车身上的补强片(3)、中接板(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搁脚支架(1)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延伸段(103)背离竖直延伸段(104)的一端成型有安装段(105),安装段(105)弯折成型,贴合待装配车身。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竖直延伸段(10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倾斜延伸段(103)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延伸段(103)、竖直延伸段(104)在车头车尾连线方向上的投影为梯形,两侧斜边之间的夹角范围5-8°。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衬套(2)与竖直延伸段(104)之间相互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避让孔(102)底部与中搁脚支架(1)的底边接通,形成位于中搁脚支架(1)底边处的内凹通槽;此内凹通槽的口部宽度大于其槽底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搁脚支架(1)及其两侧的衬套(2)组合成品为完全对称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中搁脚支架(1)上还成型有加强槽(106)。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衬套(2)采用螺栓过盈配合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力的中搁脚支架(1),中搁脚支架(1)两侧对称设置有衬套(2);两侧衬套(2)分别与外界车身上的补强片(3)、中接板(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搁脚支架(1)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延伸段(103)背离竖直延伸段(104)的一端成型有安装段(105),安装段(105)弯折成型,贴合待装配车身。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竖直延伸段(10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倾斜延伸段(103)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两轮车中搁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延伸段(103)、竖直延伸段(104)在车头车尾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达
申请(专利权)人: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