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肝保存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0780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肝保护液,每100ml该肝保存液含有:1,6-二磷酸果糖7~8g,谷胱苷肽1~2g,别嘌呤醇2~3g,中药成分川芎嗪0.3~0.5g,中药成分山莨菪碱8~12mg,林格氏液加至100毫升。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肝保存液,与试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组与美国UW液治疗组)没有统计学意义。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长效肝器官保存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保证,而且处方简单,为生产和临床应用节约了生产和检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器官保存液,特别涉及一种肝保存液,属于生物医药

技术介绍
随着肝移植普遍丌展,供体来源短缺与等待肝移植患者数量激增的矛盾R益明 显。供体的缺乏需要移植器官的合理分配,为了充分利用每一例供体的器官,经常 需要长途运送,这样移植器官冷保存时间逐渐延长,冷保存再灌注损伤闩益严重。尽管器官保存技术已经很好的发展,但据国外权威机构统计,仍有4%供肝、供肾 由于种种因素而废弃,肝移植后早期无功能(PNF),大约占5—10%,肝移植后早期 功能差(IPF)大约占15—25X,延迟的肝功能恢复(IGF)大约占6 70X,因而目前 仍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器官保存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两大成就掀起了器官移植的序幕。其一是Murray等用同卵双 生的供肾进行肾移植获得成功;其二是Medawar等阐明了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免疫基 础。随后器官移植普遍开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 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新型免疫制剂和,保存液的相继 问世,临床肝移植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仅美国就完成了肝移植5000余 例。但随着肝移植普遍丌展,供体来源短缺与等待肝移植患者数量激增的矛盾R益 明显。供体的缺乏需要移植器官的合理分配,为了充分利用每一例供体的器官,经 常需要长途运送,这样移植器官冷保存时间逐渐延长,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日益严重。 根据UNOS最新发布的,近万例肝移植回顾性调査资料表明,影响肝移植存活率 (graft survival)最重要的因素是供体年龄、热缺血时间和冷保存时间。研究还表 明,移植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与移植术后原发性移植肝脏无功能及晚期慢性移植物 功能丧失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防治移植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不足, 一直是困扰移植界的难题,于是在肝脏临床解剖 学和手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利用供肝的各种手术方式。减体积肝移植、劈 离式肝移植和活体肝移植手术方式的开展,虽解决了一部分供肝短缺的问题,但在 技术上不断加大难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冷保存时间延长供肝、脂 肪变性供肝、小体积供肝与老年性供肝等,开展移植肝功能保护和提升试验研究, 拓展边缘性供肝的临床应用,提高移植疗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冷保存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开展供肝的保护性研究是肝脏移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供肝在切除、保存、植入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缺血再灌注过程, 冷、热缺血/再灌注势必引起供肝细胞ATP储备耗竭,并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脂质 过氧化产物,造成肝细胞损伤甚至肝功能障碍。由于我国区域器官分配网络尚不健 全,供肝延迟获得性比例较高,冷缺血时间较长,供肝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增加了 移植后肝功能恢复不良和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发生的危险性。为使供肝得到合理分 配及利用,防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延长供肝保存时间显得十分重要。迄今,人 们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尚缺乏完整认识。N0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是研究的焦点问题。基因治疗的开展和中草药的不断挖掘为供肝保护性研究提 供了丰富多彩的手段。长期以来,人们研究发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主要包括肝细胞内Ca2+超载 和大量氧自由基的生成,因此临床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多侧重于抗氧化 治疗。最近,炎症损伤因子网络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已受到充分的肯定, 其中枯否氏细胞即或及释放TNF-a等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粘附、肝窦内 皮细胞的损伤及肝窦微循环的改变等更是研究的热点。因此针对上述再灌注损伤机 制的防治措施正得到广泛的关注。肝移植过程中肝脏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不可避免,该过程以缺血、缺氧、能量供应 中断为始动因素,经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形成及白细胞浸润三个重要环节,通 过细胞因子炎性损伤介质的释放,不但对移植肝脏造成损伤,而且对全身其他器官 也可造成一定的伤害。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NaVCa2+交换增加缺血时细 胞内ATP产生减少,化+-1(+^1 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Na+浓度增高,从而激活细 胞膜上的1^7(^2+交换蛋白,Na7C,交换增加,引起细胞内钙超载;Ca被动扩散 增加缺血缺氧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再灌注时Ca2+通过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增 多。电镜下,Cr3+、 La3+等细胞膜通透性标志物在转超负荷时均不能自由地进入细胞, 说明被动渗透不是钙内流的主要途径;质膜Ca泵排Ca2+能力减弱钙泵(即Ca2+-ATP 酶)是钙外流的主要机制,而钙过程是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在缺血缺氧时线粒体 ATP生成减少,Ca2+泵排Ca2+能力减弱,至胞浆内钙超载。严重的细胞内超载可以激 活Ca2+依赖蛋白酶,促使细胞内许多重要的酶(如腺氨酸环化酶等)降解,导致细 胞损伤;同时Ca2+激活Ca2+依赖磷脂酶,促进脂质分解,破坏细胞膜结构,促进胞膜 泡形成,而胞膜泡形成和破裂是肝细胞致死性损伤的普遍特征。缺血再灌注均可产生较多的超氧化物,引起组织损伤;线粒体是肝脏缺血再灌 注期间活性氧产生的重要器官。肝脏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可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 径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由于在灌注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受 到抑制,造成大量氧自由基在肝组织中聚集。肝组织中聚集的氧自由基可以通过与 细胞膜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结合,产生多脂肪酸过氧基。这些过氧基可以通过电子传递的级联放大效应与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物质反应,导致这些结构的脂质过氧 化物化(Lipid Peroxides, LPO)而氧化失活,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直至细胞溶 解死亡。LPO的代谢终产物为丙二醛MDA, MDA的含量能较好地反映体内氧自由基水 平及脂质过氧化物损伤的程度,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高低能反映机体抗 氧化的能力。细胞凋亡是一种由特定基因控制,以细胞DNA降解为特征,无明显细胞溶解的 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则不同于坏死,坏死是以细胞膜的损害为起点,常 伴有死亡细胞内容物释放而产生炎症,其性质为病理性细胞死亡。而凋亡细胞的细 胞膜则功能完整并包裹细胞内容物形成凋亡小体,可被体内其它细胞吞噬,通常无 细胞内容物的泄漏因而不伴有炎症,其性质为生理性细胞死亡。在形态上,凋亡细 胞呈胞核皱縮,核染色质广泛浓縮、边集,胞质浓缩但细胞器仍保持结构完整,细 胞膜形成多个芽突,随后分裂为一个或多个有生物膜包被的特征性凋亡小体。各种 损伤因素可以通过钙离子大量内流,引发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和功能丧失,使其释 放细胞色素C而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肝细胞的死亡方式之一,过度凋亡 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多年来,用于检测凋亡细胞的主要手段有DNA电泳法、流式细胞仪法以及光镜与 电镜方法等。但这些方法或不能定位或观察范围大小,而难以准确地反映细胞凋亡 的现象。针对于此,1992年,Gavrieli等建立了 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的新途径。 此种方法能结构完好地原位显示凋亡细胞,并能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尽管目前已有 一些研究发现,少数坏死细胞晚期DNA也会发生非特异性分解而产生一定量的DNA 片段,并可在TUNEL染色中着色,但坏死细胞DNA裂解发生在晚期,分解的DNA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肝保存液,其特征是每100ml该肝保存液含有:1,6-二磷酸果糖7~8g,谷胱苷肽1~2g,别嘌呤醇2~3g,中药成分川芎嗪0.3~0.5g,中药成分山莨菪碱8~12mg,林格氏液加至100毫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保存液,其特征是每100ml该肝保存液含有1,6-二磷酸果糖7~8g,谷胱苷肽1~2g,别嘌呤醇2~3g,中药成分川芎嗪0.3~0.5g,中药成分山莨菪碱8~12mg,林格氏液加至100毫升。2、 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业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