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068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底层仿真模型、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智能融合终端和上位机;所述底层仿真模型用于建立配电网模型和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用于根据配电网模型、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和应用对仿真过程进行实时优化;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容器中预先部署所述应用;所述上位机用于展示实时优化运行结果,实现参数在线调整和数据记录。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便于开展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1、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增加了低压配电台区过电压风险,可能造成用户电器烧毁危及用户用电安全。针对中低压配电网广泛存在的分布式光伏接入的运维难题,通过融合终端应用进行针对性治理,为配电台区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新的思路。

2、一些治理台区电能质量问题的策略(例如三相不平衡治理、台区过电压治理)开始以app的形式应用于智能融合终端。但上述应用的实验室检测主要聚焦于软件安全、功能模块规范化,受限于实际运行工况,缺乏对其电能质量治理的功能验证和效果评估。传统基于simulink、digsilent等软件的纯数字仿真能较好的复现现场电气工况,但难以与智能融合终端实物开展数据交互;现场实测或实验室全实物测试虽然能开展app硬件测试,但存在故障穿越、孤岛运行等典型电气工况难以复现的问题。部分地区通过建立配电真型实验基地,能较好的提供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的物理和电气环境,但其建设成本昂贵,对用地、系统搭建、设备操作等均有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包括:

3、底层仿真模型、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智能融合终端和上位机;

4、其中,所述底层仿真模型通过光纤与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相连接,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通过modbus tcp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相连接,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通过光纤与所述上位机相连接;

5、所述底层仿真模型用于建立配电网模型和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

6、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用于根据配电网模型、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和应用对仿真过程进行实时优化;

7、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容器中预先部署所述应用;

8、所述上位机用于展示实时优化运行结果,实现参数在线调整和数据记录。

9、其中,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包括应用层、操作系统层和物理硬件层;

10、其中,所述应用层包括各容器,各容器中分别运行对应应用;所述应用层通过数据总线与所述操作系统层相连接;

11、所述操作系统层通过接口与所述物理硬件层相连接。

12、其中,各容器中分别运行的应用之间的交互通过消息总线进行。

13、其中,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还包括通过电缆相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和光伏逆变器;

14、所述光伏逆变器和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之间分别部署有各自对应的协议转换器,利用无线通讯方式并根据各自对应的协议转换器将所述光伏逆变器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相连接;

15、其中,所述功率放大器通过io物理接口与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相连接;

16、所述功率放大器用于将实时优化过程中的模拟量信号放大为功率级电气量,为所述光伏逆变器提供真实运行环境。

17、其中,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还包括通过电缆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相连接的可编程电源;

18、其中,所述可编程电源用于为所述光伏逆变器提供稳定可调节的直流侧输入,用于模拟光照条件变化。

19、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使用上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包括:

20、获取当前治理时刻的配电台区运行状态;所述配电台区运行状态包括观测点电压、光伏出力、储能系统出力和储能荷电状态;

21、根据所述观测点电压与预设电压限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光伏出力、储能系统出力和储能荷电状态,确定相应的过电压治理策略;

22、根据所述过电压治理策略对配电台区进行过电压治理。

23、其中,所述预设电压限值包括预设电压上限值;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观测点电压与预设电压限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光伏出力、储能系统出力和储能荷电状态,确定相应的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24、若确定所述观测点电压大于所述预设电压上限值,则根据储能荷电状态调节储能系统出力;

25、根据预先计算得到的与各光伏可调电压节点分别对应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和电压有功灵敏度,对第一目标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过电压治理策略。

26、其中,所述根据预先计算得到的与各光伏可调电压节点分别对应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和电压有功灵敏度,对第一目标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27、按照电压无功灵敏度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第一序列,依次从所述第一序列选取与电压无功灵敏度对应光伏的光伏出力进行调整;

28、按照电压有功灵敏度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第二序列,依次从所述第二序列选取与电压有功灵敏度对应光伏的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过电压治理策略。

29、其中,所述预设电压限值包括预设电压下限值;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观测点电压与预设电压限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光伏出力、储能系统出力和储能荷电状态,确定相应的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30、若确定所述观测点电压小于所述预设电压下限值,则根据储能荷电状态调节储能系统出力;

31、根据预先计算得到的与各光伏可调电压节点分别对应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和电压有功灵敏度,对第二目标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过电压治理策略。

32、其中,所述根据预先计算得到的与各光伏可调电压节点分别对应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和电压有功灵敏度,对第二目标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33、按照电压无功灵敏度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第三序列,依次从所述第三序列选取与电压无功灵敏度对应光伏的光伏出力进行调整;

34、按照电压有功灵敏度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得到第四序列,依次从所述第四序列选取与电压有功灵敏度对应光伏的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过电压治理策略。

3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包括底层仿真模型、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智能融合终端和上位机;其中,所述底层仿真模型通过光纤与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相连接,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通过modbus tcp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相连接,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通过光纤与所述上位机相连接;所述底层仿真模型用于建立配电网模型和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所述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用于根据配电网模型、配电台区镜像仿真模型和应用对仿真过程进行实时优化;所述智能融合终端的容器中预先部署所述应用;所述上位机用于展示实时优化运行结果,实现参数在线调整和数据记录,通过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为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工作搭建了测试环境,便于开展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包括应用层、操作系统层和物理硬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容器中分别运行的应用之间的交互通过消息总线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还包括通过电缆相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和光伏逆变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还包括通过电缆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相连接的可编程电源;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压限值包括预设电压上限值;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观测点电压与预设电压限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光伏出力、储能系统出力和储能荷电状态,确定相应的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p>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计算得到的与各光伏可调电压节点分别对应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和电压有功灵敏度,对第一目标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一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电压限值包括预设电压下限值;相应的,所述根据所述观测点电压与预设电压限值的比较结果,以及光伏出力、储能系统出力和储能荷电状态,确定相应的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计算得到的与各光伏可调电压节点分别对应的电压无功灵敏度和电压有功灵敏度,对第二目标光伏出力进行调整,得到第二过电压治理策略,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包括应用层、操作系统层和物理硬件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容器中分别运行的应用之间的交互通过消息总线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还包括通过电缆相连接的功率放大器和光伏逆变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还包括通过电缆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相连接的可编程电源;

6.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融合终端应用功能测试系统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电压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尹池巩宇宗瑾刘珅陈璨黄贤淼刘迪赵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