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054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纤维主要由PET基体以及分散在其中的自组装微纳结构Cu<subgt;2</subgt;O颗粒组成;自组装微纳结构Cu<subgt;2</subgt;O颗粒为由多个纳米级Cu<subgt;2</subgt;O颗粒组装形成的微米级球体,其中,组装利用包裹在纳米级Cu<subgt;2</subgt;O颗粒表面的磷‑氮超支化聚合物之间的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力;制备方法为:将聚酯熔体和液态功能添加剂均匀混合后进行增粘处理,再将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纺丝制得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具有阻燃、抗菌、抗病毒的优异效果,且可纺性好,力学性能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功能pet纤维,涉及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pet纤维是日常生活和纺织领域使用最广泛、耗量最多的合成纤维。pet纤维制品被广泛的应用在纺织、包装、医疗器械等领域,但是纯pet纤维的功能比较单一,且pet的分子结构中缺少极性基团和化学活性官能团,所以对pet分子的改性比较困难。通常采用在pet纤维的加工过程中添加功能组分的方法对pet纤维进行共混改性,从而赋予pet纤维更多的功能性。

2、其中阻燃功能、抗菌功能都是功能性纤维研究的热点。阻燃纤维可减少传统纺织品易燃、阻燃时间长等问题,降低火灾发生和扩大的可能性,对提高公共安全有着较高的价值与意义。

3、抗菌抑菌纤维可有效抵抗细菌的滋生,降低感染的可能性,而抗病毒纤维能够进一步抵御病毒的入侵,对缓解人类收到细菌或病毒侵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4、目前单一功能的纤维研究较多,但同时兼具三种功能性复合功能纤维的成功案例还较少,其技术难点在于添加多种不同的改性剂进行熔融共混纺丝,改性剂相互之间很容易发生干扰、冲突,从而使纤维的功能性减弱甚至消失,且改性剂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反应,使改性粉体团聚增强,熔体结构和形态复杂性提高,纺丝难度大幅度提升,可纺性降低,易发生断头、产品强度降低、染色均匀性变差等问题。

5、因此,研究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主要由pet基体以及分散在其中的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组成;

4、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为由多个纳米级cu2o颗粒组装形成的微米级球体,其中,组装利用包裹在纳米级cu2o颗粒表面的磷-氮超支化聚合物之间的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力;

5、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6、

7、式中,波浪线代表可以进一步反应形成更多支化单元的磷-氮超支化聚合物;r的结构为

8、由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制成的织物的loi不低于32.0%,损毁长度不超过15.0cm,燃烧时间不超过15s,热释放速率峰值不超过200kw/m2;

9、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99.9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99.99%,对白色念珠球菌的抗菌率≥78%;

10、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抗病毒活性值≥3.49,抗病毒活性率≥99.97%。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2、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中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的含量为0.4~1.2wt%。

13、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纳米级cu2o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8nm,微米级球体的平均粒径为1~1.4μm。

14、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db为0.45~0.55,数均分子量mn为35000~55000g/mol。

15、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的比表面积为50~80m2·g-1,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中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含量为22.8~24.0wt%。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将聚酯熔体和液态功能添加剂均匀混合后进行增粘处理,再将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纺丝制得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

17、液态功能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为:首先以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和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然后将磷-氮超支化聚合物加入到聚醚胺水溶液中形成均一透明的反应体系,接着在搅拌条件下将铜盐溶液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后继续搅拌,最后在搅拌条件下将抗坏血酸水溶液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后继续搅拌,即得液态功能添加剂。

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9、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液态功能添加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20、(1)合成磷-氮超支化聚合物;

21、先按0.1~0.2mol:0.1~0.15mol:100ml的比例将所述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所述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和h2o混合后升温至120~150℃后保温一段时间,直到80%以上的h2o被蒸出,再抽真空至0.098mpa,同时升温至145~165℃,保温保压反应2~2.5h,得到磷-氮超支化聚合物;

22、(2)制备聚醚胺水溶液;

23、将聚醚胺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20~30℃的温度条件下磁力搅拌,充分溶解形成聚醚胺水溶液;

24、(3)保持搅拌的速度不变,温度不变,将磷-氮超支化聚合物加入到聚醚胺水溶液中形成均一透明的反应体系;

25、(4)在搅拌条件下将铜盐溶液通过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后,继续搅拌1h;

26、(5)在搅拌条件下将抗坏血酸水溶液通过恒压滴液漏斗滴加到反应体系中后,继续搅拌2~3h,得到液态功能添加剂。

27、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聚醚胺为聚醚胺m-600;聚醚胺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4~6;搅拌的速度为300~400r/min;

28、步骤(3)中,磷-氮超支化聚合物与聚醚胺的质量比为1:15~20;

29、步骤(4)中,搅拌的速度为300~400r/min;铜盐溶液的浓度为0.15~0.175m的由一水醋酸铜和去离子水组成;滴加的速率为3~4ml/min;铜盐溶液与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2~3;

30、步骤(5)中,搅拌的速度为300~400r/min;抗坏血酸水溶液的浓度为0.7~0.875m;抗坏血酸与反应体系中铜离子的摩尔比为1:2;滴加的速率为3~4ml/min。

31、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60~0.70dl/g;纺丝的过程为: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先经熔体过滤器过滤,再经熔体增压泵运输至熔体冷却器中冷却至277~280℃,再由多级静态混合器运输至纺丝箱体内经计量、过滤后由喷丝板挤出、冷却、上油、拉伸定型和卷绕得到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

32、如上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纺丝箱体内计量泵的供料量为55~60g/min,纺丝组件的压力为180~200bar,纺丝箱体温度为275~295℃,喷丝板为36孔喷丝板,孔规格为0.3×0.75mm;冷却采用风速为0.4~0.5m/s的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PET基体以及分散在其中的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中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的含量为0.4~1.2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纳米级Cu2O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8nm,微米级球体的平均粒径为1~1.4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DB为0.45~0.55,数均分子量Mn为35000~55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的比表面积为50~80m2·g-1,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中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含量为22.8~24.0wt%。

6.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酯熔体和液态功能添加剂均匀混合后进行增粘处理,再将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纺丝制得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态功能添加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聚醚胺为聚醚胺M-600;聚醚胺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4~6;搅拌的速度为300~40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的特性粘度为0.60~0.70dL/g;纺丝的过程为: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先经熔体过滤器过滤,再经熔体增压泵运输至熔体冷却器中冷却至277~280℃,再由多级静态混合器运输至纺丝箱体内经计量、过滤后由喷丝板挤出、冷却、上油、拉伸定型和卷绕得到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纺丝箱体内计量泵的供料量为55~60g/min,纺丝组件的压力为180~200bar,纺丝箱体温度为275~295℃,喷丝板为36孔喷丝板,孔规格为0.3×0.75mm;冷却采用风速为0.4~0.5m/s的纺丝侧吹风装置吹风冷却;拉伸定型时第一热辊温度为70~90℃,第二热辊温度为130~180℃,拉伸倍数为3.0~4.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主要由pet基体以及分散在其中的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中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的含量为0.4~1.2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纳米级cu2o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8nm,微米级球体的平均粒径为1~1.4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db为0.45~0.55,数均分子量mn为35000~55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其特征在于,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的比表面积为50~80m2·g-1,自组装微纳结构cu2o颗粒中磷-氮超支化聚合物的含量为22.8~24.0wt%。

6.一种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酯熔体和液态功能添加剂均匀混合后进行增粘处理,再将增粘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纺丝制得阻燃、抗菌、抗病毒pet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洪达王俊丽程建良纪晓寰钱志强孙宾郑佳生汉臣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涤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