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胆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974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胆及烹饪器具,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本技术的内胆包括胆身,胆身为上端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胆身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为与开口所在平面相平行的平板结构,侧壁与底壁平滑过渡连接,侧壁的厚度大于底壁的厚度。本技术可有效降低底壁的厚度对热量由加热装置传递至食材的速度的迟滞作用,提升底壁在接收热量后传递至胆身内部的速率,从而提升烹饪器具内烹饪空间的温度提升效率,保证烹饪效率。同时,侧壁的厚度对热量的迟滞作用能够使得侧壁将存储的热量缓慢释至胆身内部,实现对胆身内部食材的保温,从而可保证胆身的保温性能,此外,由于底壁的厚度被削减,可降低整个内胆的制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胆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1、烹饪器具如电饭锅或电压力锅等,均设置有用来盛放待烹饪食材的内胆,在烹饪器具闭合进行工作时,通过内胆在烹饪器具内部形成密闭的烹饪空间,对食材进行烹饪。

2、在通过烹饪器具对食材进行加热时,热量经内胆传递至食材,并通过将热量留存在内胆中实现对食材的烹饪,因此,内胆的传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对食材最终的烹饪效果至关重要。

3、现有的内胆为了保证保温性能,内胆结构需要维持一定的厚度,以在受热后存储热量,但是,内胆结构的厚度也对热量由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传递至食材的速度具有一定的迟滞作用,从而对烹饪器具内烹饪空间的温度提升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内胆保温性能的同时,提升烹饪器具内烹饪空间的温度提升效率。

2、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胆,包括胆身,所述胆身为上端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胆身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为与所述开口所在平面相平行的平板结构,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平滑过渡连接,所述侧壁的厚度大于所述底壁的厚度。

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内胆的有益效果包括:设置底壁和侧壁组成上端具有开口的壳体结构,即为胆身,其中,底壁为与开口所在平面平行设置的平板结构,在胆身放置在烹饪器具内时,底壁可贴合放置于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上,接收加热装置输出的热量,而侧壁与底壁平滑过渡连接,侧壁绕开口的轴线呈环形设置,底壁在受热后,会将热量传递至胆身的内部和侧壁上,侧壁在接收底壁传输的热量后,会从胆身的侧向将热量传递至胆身的内部,从而通过多个方向对胆身内部的食材进行加热。在此基础上,将侧壁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底壁的厚度,而底壁是直接与加热装置接触的,对底壁处的厚度进行削减,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底壁的厚度对热量由加热装置传递至食材的速度的迟滞作用,提升底壁在接收热量后传递至胆身内部的速率,从而提升烹饪器具内烹饪空间的温度提升效率,保证烹饪效率。同时,侧壁与底壁平滑过渡连接,热量可由经底壁稳定传递至侧壁,避免在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出现温度断层,产生温差,影响烹饪效果,而热量在厚度较大的侧壁内传递速度明显小于底壁,侧壁要达到与底壁相同的温度,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此时间内,胆身内的食材可得到充分浸泡,并在底壁的热传递作用下进行预热,可有效改善烹饪质量和烹饪口感,当侧壁达到与底壁相同的温度后,可与底壁配合对食材进行充分加热,完成食材的烹饪,当烹饪完成后加热装置停止加热,侧壁的厚度对热量的迟滞作用能够使得侧壁将存储的热量缓慢释至胆身内部,实现对食材的保温作用,从而保证胆身的保温性能。此外,由于底壁的厚度被削减,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内胆制备所需的材料以及制备完成后的重量均降低,可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制备成本,且有利于内胆的轻量化设计。

4、可选地,从所述侧壁的顶端至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底壁的连接段,所述侧壁的厚度逐渐减小至与所述底壁的厚度相同。

5、可选地,所述侧壁包括周侧段和连接段,所述周侧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底壁的直径,所述周侧段的下端沿过渡弧线向下并向内弯曲延伸形成所述连接段,以与所述底壁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过渡弧线由多段子弧线平滑连接形成。

6、可选地,所述内胆还包括储能板,所述储能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侧壁的最大厚度,所述储能板绕所述开口的轴向呈环形设置,并与所述侧壁的顶端平滑过渡连接。

7、可选地,所述储能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壁的厚度的1.2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底壁的厚度的2倍。

8、可选地,沿所述开口的轴向,所述储能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胆身高度的九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胆身高度的三分之二。

9、可选地,所述储能板的厚度沿从下至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10、可选地,所述内胆还包括飞翼,所述飞翼绕所述开口呈环形设置,所述飞翼的内壁与所述储能板和所述侧壁的连接处的外壁连接。

11、可选地,所述胆身为单层结构,所述底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

1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内胆。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有益效果与如上所述的内胆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胆身(1),所述胆身(1)为上端具有开口(11)的壳体结构,所述胆身(1)包括底壁(12)和侧壁(13),所述底壁(12)为与所述开口(11)所在平面相平行的平板结构,所述侧壁(13)与所述底壁(1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侧壁(13)的厚度大于所述底壁(12)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侧壁(13)的顶端至所述侧壁(13)的与所述底壁(12)的连接段,所述侧壁(13)的厚度逐渐减小至与所述底壁(12)的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3)包括周侧段和连接段,所述周侧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底壁(12)的直径,所述周侧段的下端沿过渡弧线向下并向内弯曲延伸形成所述连接段,以与所述底壁(1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过渡弧线由多段子弧线平滑连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板(2),所述储能板(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侧壁(13)的最大厚度,所述储能板(2)绕所述开口(11)的轴向呈环形设置,并与所述侧壁(13)的顶端平滑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板(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壁(12)的厚度的1.2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底壁(12)的厚度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开口(11)的轴向,所述储能板(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胆身(1)高度的九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所述胆身(1)高度的三分之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板(2)的厚度沿从下至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飞翼(3),所述飞翼(3)绕所述开口(11)呈环形设置,所述飞翼(3)的内壁与所述储能板(2)和所述侧壁(13)的连接处的外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胆身(1)为单层结构,所述底壁(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mm。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胆身(1),所述胆身(1)为上端具有开口(11)的壳体结构,所述胆身(1)包括底壁(12)和侧壁(13),所述底壁(12)为与所述开口(11)所在平面相平行的平板结构,所述侧壁(13)与所述底壁(1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侧壁(13)的厚度大于所述底壁(12)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侧壁(13)的顶端至所述侧壁(13)的与所述底壁(12)的连接段,所述侧壁(13)的厚度逐渐减小至与所述底壁(12)的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3)包括周侧段和连接段,所述周侧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底壁(12)的直径,所述周侧段的下端沿过渡弧线向下并向内弯曲延伸形成所述连接段,以与所述底壁(12)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过渡弧线由多段子弧线平滑连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板(2),所述储能板(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侧壁(13)的最大厚度,所述储能板(2)绕所述开口(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峰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