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9566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0
本技术公开一种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中,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包括壳体和热源管道,壳体具有换热腔、连通换热腔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出口与锡槽的进气通道相连通,待加热气体能够依次流经气体入口、换热腔及气体出口,并流入进气通道;热源管道穿设于换热腔,并在壳体上形成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热源入口与锡槽的出气通道相连通,热源出口与外部空间相连通;气体出口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气体出口沿热源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加热保护气所消耗的电能,减少玻璃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玻璃,特别涉及一种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1、浮法玻璃生产工艺中,锡槽(tin bath)主要的成型设备之一,锡槽通常位于熔化工序后,熔化产生的玻璃水通过流道及流槽流入锡槽,在盛有熔融金属锡液的锡槽表面漂浮、摊平、抛光、成型并冷却,再通过拉边机的控制,形成市场需要的各种规格的玻璃带,最后再被锡槽出口处的过渡辊拉引到退火窑进行退火。

2、玻璃生产过程中锡槽需使用96.5%高纯氮并混合3.4%小部分氢气作为锡槽保护气,以维持液态锡长期运行,且保护气中的高纯氮消耗量较大,在玻璃生产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新的保护气。保护气被生产混合出来时的温度在10℃左右,而锡槽的工作温度在600℃至1100℃的范围内,由于保护气进入锡槽时的温度与锡槽的工作温度之间的差距越小,对玻璃的生产越有利,因此通常对进入锡槽前的保护气进行升温处理,通常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将保护气加热至100℃,但由于进入锡槽的保护气气量较大,电加热会消耗较多的电能,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旨在降低加热保护气所消耗的电能,减少玻璃的生产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包括:

3、壳体,具有换热腔、连通所述换热腔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锡槽的进气通道相连通,待加热气体能够依次流经所述气体入口、换热腔及气体出口,并流入所述进气通道;以及

4、热源管道,穿设于所述换热腔,并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所述热源入口与所述锡槽的出气通道相连通,所述热源出口与外部空间相连通;

5、所述气体出口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所述气体出口沿所述热源管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6、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热源入口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热源出口设于所述第二端。

7、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沿其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气体入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气体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

8、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并依次分隔出第一发热腔、所述换热腔和第二发热腔,所述第一发热腔与所述热源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发热腔与所述热源出口连通,所述热源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发热腔和所述第二发热腔。

9、可选地,所述热源管道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换热腔中分别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和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10、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拼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装配固定,气体入口设有两个,两个气体入口分别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11、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安装,且能通过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调节相对安装位置。

12、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螺杆、设于所述螺杆一端的纵向伞齿轮和与所述纵向伞齿轮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纵向伞齿轮和所述传动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且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自所述壳体的外侧伸入所述换热腔内,并驱动所述纵向伞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螺杆在所述螺纹孔内转动。

13、可选地,所述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出口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多个,且与所述气体出口一一对应设置。

14、可选地,所述锡槽具有两个所述进气通道,分别连通所述锡槽的前段和中段,靠近所述热源入口的所述气体出口与连通所述锡槽的前段的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靠近所述热源出口的的所述气体出口与连通所述锡槽的中段的所述进气通道相连通。

15、可选地,所述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出口的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有多个,且与所述气体出口一一对应设置。

16、可选地,所述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出口的温度计,所述温度计设有多个,且与所述气体出口一一对应设置。

17、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从锡槽的放散口排出的高温废气通过热源入口引入热源管道内,保护气从气体入口进入换热腔内,进入换热腔的保护气与温度远高于保护气的高温废气换热,如此,保护气吸收高温废气的余热而被加热,被加热的保护气再通过气体出口引出换热腔,进入锡槽内,保护锡槽内的锡液。巧妙的利用锡槽运行时排出的高温废气,使用其作为保护气的加热源,不仅能够有效的加热氮气,还能合理的利用浮法玻璃生产时产生的高温废气的余热,环保实用,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将气体出口设为两个,能够分别向锡槽的不同长度方位处输送保护气,防止保护气内的高纯度氮气在锡槽的首段区域或中段区域处被锡液消耗过量,避免出现在锡槽的部分区域内锡液不能获得高纯度氮气的保护的情况,能够避免对玻璃的生产质量产生干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热源入口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热源出口设于所述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沿其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气体入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气体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并依次分隔出第一发热腔、所述换热腔和第二发热腔,所述第一发热腔与所述热源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发热腔与所述热源出口连通,所述热源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发热腔和所述第二发热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道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换热腔中分别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和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拼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装配固定,气体入口设有两个,两个气体入口分别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安装,且能通过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调节相对安装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螺杆、设于所述螺杆一端的纵向伞齿轮和与所述纵向伞齿轮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纵向伞齿轮和所述传动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且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自所述壳体的外侧伸入所述换热腔内,并驱动所述纵向伞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螺杆在所述螺纹孔内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出口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有多个,且与所述气体出口一一对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气体出口的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有多个,且与所述气体出口一一对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热源入口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热源出口设于所述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沿其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气体入口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气体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并依次分隔出第一发热腔、所述换热腔和第二发热腔,所述第一发热腔与所述热源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发热腔与所述热源出口连通,所述热源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发热腔和所述第二发热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道设有多个,并在所述换热腔中分别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和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锡槽前端保护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拼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装配固定,气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稔袁丽娜李姜任存亮任禹泉眭天国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旗滨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