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9442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9
一种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前桥包括桥管、转向节支座及连接件,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桥管上,在所述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在所述转向节支座朝向所述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安装角度可调,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将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桥管。该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便于对车辆两侧的主销后倾角进行调整,且不会对前桥上的其它部件的布设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1、第一款硬派越野车车型推出至今,硬派越野车的外观、内饰、四驱技术、动力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底盘核心的前桥系统却一直没有本质性的改进。

2、近25年来,全球硬派越野车的销量已经超过3千万辆,消费者对此类车型的定制和改装需求也与日俱增。主机厂、改装厂、改装店通过加大轮胎尺寸、替换或增强悬挂系统来升高车体、增加通过性、使车辆整体外观更出众已成为业界最普遍的定制方式。但车辆底盘的升高也随之带来了以下明显影响车辆驾驶操控体验的问题,同时也严重威胁着车上人员的安全:

3、1.车辆底盘升高后,因为前桥安装位置的变化,前传动轴和前桥桥包的常规夹角变大了,导致传动轴的u形接头振动,从而损坏u形接头、密封件、大大增加传动轴非正常损毁的概率;同时,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因为这些部件的扭曲而产生明显的底盘共振;

4、2.车辆底盘升高后,因为前桥安装位置的变化,前桥两侧的转向节支座(例如内羊角、和尚头)的主销后倾角同时变小了,从而在车辆直线行驶时,会发生前轮摆振,方向盘摇摆不定,转向后方向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失去路感,就算在常规路面上行驶时也对车辆的操控没有信心;

5、3.轮胎的增大或者磨损、悬挂系统的左右不平衡、以及其他因素综合导致的车辆行驶跑偏、甚至忽左忽右;虽然,单独适量调节一侧转向节支座的主销后倾角可根本上解决行驶跑偏,但是,目前所有的前桥在出厂前都已经把转向节支座焊接固定在了桥管上,所以,主销后倾角不能被单独调整。

6、4.为了减轻上述第3点描述的车辆跑偏症状,技师往往会通过改变底盘控制臂长度来调整一边轴距。但这种方式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跑偏的问题,而且,因为两边不同的轴距组成的图形不再是车辆出厂时的正长方形,从而造成车辆过弯时产生扭曲感;在行驶过程中,两边的轮胎也会因为轴距的不一致而做蛇形运动,驾驶者的直观感受就是底盘松垮涣散。

7、以上这些问题不能被解决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市面上所有前桥所共有的构造缺陷:不能独立调整车辆两边主销后倾角及转向节支座和传动轴之间夹角。消费者只能承受其带来的各种车辆操控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而主机厂、改装厂、改装店能做的也只是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去不断调试车辆,但收效甚微,进而导致客户满意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及具有其的车辆,该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能够非常方便地对车辆的主销后倾角进行独立的调整;同时,桥管上其它零部件的安装点位置都依然保持原装位角度,不会引入影响底盘轴距、方向精准度、以及悬挂高度的变量。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包括桥管、转向节支座及连接件,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桥管上,在所述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在所述转向节支座朝向所述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安装角度可调,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将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桥管。

3、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与所述支座本体相连的连接管,所述第二法兰设于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支座本体的一端。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法兰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形成有伸入所述第一法兰内的连接部,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其中之一上的多个凸起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其中另一上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与不同的凹陷部结合,使所述第二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安装角度可调。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及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均形成有轮齿,所述凸起部由所述轮齿的齿形成,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轮齿的相邻齿之间。

6、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法兰的中心孔内形成有台阶面,使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第二法兰一端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法兰靠近所述第二法兰一端的中心孔的直径,当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结合时,所述连接部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台阶面上。

7、进一步地,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其中之一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垫板、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将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桥管。

8、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当所述转向节支座固定于所述桥管上时,所述第二法兰夹紧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垫板之间,

9、或,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第二法兰的一侧,当所述转向节支座固定于所述桥管上时,所述第一法兰夹紧于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垫板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及螺母,当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时,所述第二法兰上设置有多个弧形的条形孔,所述第一法兰及所述垫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圆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的结合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连接孔向所述条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始终落于所述条形孔的覆盖范围内。

11、进一步地,当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时,在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坡面,在所述垫板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坡面相对应的第二坡面,当所述第二法兰夹紧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垫板之间时,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接触。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及螺母,当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第二法兰的一侧时,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多个弧形的条形孔,所述第二法兰及所述垫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圆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的结合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连接孔向所述条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始终落于所述条形孔的覆盖范围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垫板呈环形,由多个圆弧形的子板拼接而成,在拼接后,所述垫板套设于所述转向节支座或所述桥管上。

1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

15、综上所述,在本技术中,在进行转向节支座(如和尚头式转向节支座)与桥管的连接时,可以先对转向节支座与桥管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行调整,也即,对车辆的主销后倾角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毕后,将第一法兰的中心孔内侧壁以及连接部外侧壁上的凸起部及凹陷部结合,以防止转向节支座相对于桥管进行旋转;然后通过连接件及垫板的设置,完成转向节支座与桥管之间的连接,防止转向节支座与桥管之间相互分离。上述转向节支座与桥管分离设置的方式,以及二者的结合方式,一方面保证了桥管的完整,使得桥管上各部件的安装点,如减振器的支撑点,以及拉杆的连接点等,均能够设置于完整的桥管上,这能够提高前桥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转向节支座的拆装,可以对转向节支座相对于桥管的安装角度进行调整。因此,该主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管、转向节支座及连接件,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桥管上,在所述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在所述转向节支座朝向所述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安装角度可调,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将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与所述支座本体相连的连接管,所述第二法兰设于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支座本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形成有伸入所述第一法兰内的连接部,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其中之一上的多个凸起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其中另一上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与不同的凹陷部结合,使所述第二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安装角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及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均形成有轮齿,所述凸起部由所述轮齿的齿形成,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轮齿的相邻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法兰的中心孔内形成有台阶面,使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第二法兰一端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法兰靠近所述第二法兰一端的中心孔的直径,当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结合时,所述连接部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台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其中之一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垫板、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将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桥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当所述转向节支座固定于所述桥管上时,所述第二法兰夹紧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垫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及螺母,当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时,所述第二法兰上设置有多个弧形的条形孔,所述第一法兰及所述垫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圆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的结合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连接孔向所述条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始终落于所述条形孔的覆盖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时,在所述第二法兰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坡面,在所述垫板的中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坡面相对应的第二坡面,当所述第二法兰夹紧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垫板之间时,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坡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及螺母,当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第二法兰的一侧时,所述第一法兰上设置有多个弧形的条形孔,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垫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圆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及所述条形孔的位置相对应,在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的结合位置发生变化时,所述连接孔向所述条形孔所在平面的投影,始终落于所述条形孔的覆盖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呈环形,由多个圆弧形的子板拼接而成,在拼接后,所述垫板套设于所述转向节支座或所述桥管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向节支座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上形成有加强管,当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结合时,所述加强管穿过所述第一法兰并伸入所述桥管内,与所述桥管的内壁贴合。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管、转向节支座及连接件,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桥管上,在所述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法兰,在所述转向节支座朝向所述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角度调节机构,使所述第二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安装角度可调,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将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与所述支座本体相连的连接管,所述第二法兰设于所述连接管的远离所述支座本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朝向所述第一法兰的一侧,形成有伸入所述第一法兰内的连接部,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其中之一上的多个凸起部、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和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其中另一上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与不同的凹陷部结合,使所述第二法兰相对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安装角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的内侧壁及所述连接部的外侧壁上均形成有轮齿,所述凸起部由所述轮齿的齿形成,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轮齿的相邻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法兰的中心孔内形成有台阶面,使所述第一法兰远离所述第二法兰一端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法兰靠近所述第二法兰一端的中心孔的直径,当所述转向节支座与所述桥管结合时,所述连接部的端面抵靠于所述台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设于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其中之一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垫板、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将所述转向节支座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桥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销后倾角可变式前桥,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德辉傅佳
申请(专利权)人:炎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