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9420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9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洗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治具和下治具,上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清洗通孔,下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清洗通孔,第一清洗通孔和第二清洗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清洗通孔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橄榄型,第二清洗通孔包括靠近上治具的呈倒置圆锥形的锥台部和设置于锥台部下方的圆柱部。本技术,通过上治具的第一清洗通孔和下治具的第二清洗通孔,能够减小光学元件与清洗治具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多种形状、尺寸的光学元件的清洗,同时,使得多余的清洗用水能够顺利经过清洗治具,避免清洗用水长时间留存在清洗治具上,也保证了光学元件无划伤、崩边新增、微纳结构无损伤,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清洗,尤其涉及一种清洗治具


技术介绍

1、光学的发展趋于器件精密化、小微化。

2、其中,精密化指的是产品表面有光学镀膜、纳米光栅、微纳结构等;小微化指的是产品尺寸小。

3、由此带来的是光学产品对于清洗洁净度要求越来越高。

4、而现有技术中,光学元件的清洗需要在不对产品微纳结构损伤的情况下,满足光学清洗洁净度,难度又进一步地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治具,能够在不对产品微纳结构损伤的情况下,满足光学清洗洁净度。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洗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治具和下治具,所述上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清洗通孔,所述下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清洗通孔,所述第一清洗通孔和所述第二清洗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3、所述第一清洗通孔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橄榄型,所述第二清洗通孔包括靠近所述上治具的呈倒置圆锥形的锥台部和设置于所述锥台部下方的圆柱部。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清洗通孔和所述第二清洗通孔呈矩形阵列设置;

5、所述第一清洗通孔和所述第二清洗通孔的边缘处做倒角处理。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锥台部的小圆直径与所述圆柱部的直径相等。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上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水通孔,所述下治具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水通孔;

8、所述第一漏水通孔和所述第二漏水通孔呈矩形阵列设置。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上治具和所述下治具均设置有四个相对应的安装孔,四个所述安装孔两两成一组,两组所述安装孔之间错位设置。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上治具和所述下治具通过定位螺钉连接,位于所述上治具和位于所述下治具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孔配置有一个定位螺钉。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上治具和所述下治具通过多个螺钉组安装,任一所述螺钉组包括两个定位螺钉和两个导向螺钉,两个所述定位螺钉和两个所述导向螺钉围成矩形,两个所述定位螺钉呈对角线设置。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螺钉组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钉组两两成一组,两组所述螺钉组之间错位设置。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上治具和所述下治具的厚度为0.5-20mm。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橄榄型的所述第一清洗通孔的两条劣弧的半径均相等且大于0.5mm,两条劣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0.5-10mm,两条劣弧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1-10mm。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清洗通孔的所述锥台部的小圆直径为1.5-9mm,大圆直径为1-15mm,高度为1-7mm。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清洗通孔的所述锥台部的锥角为30°-150°。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清洗通孔的所述圆柱部的直径为1.5-9mm。

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根据本技术的方案,清洗治具包括上治具和组装于上治具下方的下治具,上治具的第一清洗通孔和下治具的第二清洗通孔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清洗通孔沿水平方向的截面呈橄榄型,使得清洗治具能够适配更多尺寸的光学元件,如透镜、压圈或隔圈等,同时,能够限制光学元件的左右移动,提升清洗治具的稳定性,第二清洗通孔锥台部和圆柱部,呈倒置圆锥形的锥台部能够承载多种尺寸的光学元件,进一步地提升稳定性。

20、根据本技术的方案,通过上治具的第一清洗通孔和下治具的第二清洗通孔,能够减小光学元件与清洗治具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多种形状、尺寸的光学元件的清洗,同时,使得多余的清洗用水能够顺利经过清洗治具,避免清洗用水长时间留存在清洗治具上,也保证了光学元件无划伤、崩边新增、微纳结构无损伤,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稳定性高,并且可制造性强,易于实现产品化、商业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洗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治具(10)和下治具(20),所述上治具(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清洗通孔(11),所述下治具(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清洗通孔(21),所述第一清洗通孔(11)和所述第二清洗通孔(21)一一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通孔(11)和所述第二清洗通孔(21)呈矩形、圆形、梯形或椭圆形阵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部(21a)的小圆直径与所述圆柱部(21b)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水通孔(12),所述下治具(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水通孔(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和所述下治具(20)均设置有四个相对应的安装孔(30),四个所述安装孔(30)两两成一组,两组所述安装孔(30)之间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和所述下治具(20)通过定位螺钉(40)连接,位于所述上治具(10)和位于所述下治具(20)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孔(30)配置有一个定位螺钉(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和所述下治具(20)通过多个螺钉组安装,任一所述螺钉组包括两个定位螺钉(40)和两个导向螺钉(50),两个所述定位螺钉(40)和两个所述导向螺钉(50)围成矩形,两个所述定位螺钉(40)呈对角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组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钉组两两成一组,两组所述螺钉组之间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和所述下治具(20)的厚度为0.5-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橄榄型的所述第一清洗通孔(11)的两条劣弧的半径均相等且大于0.5mm,两条劣弧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0.5-10mm,两条劣弧之间的最大间距为0.1-1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洗通孔(21)的所述锥台部(21a)的小圆直径为1.5-9mm,大圆直径为1-15mm,高度为1-7mm。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洗通孔(21)的所述锥台部(21a)的锥角为30°-150°。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洗通孔(21)的所述圆柱部(21b)的直径为1.5-9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治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治具(10)和下治具(20),所述上治具(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清洗通孔(11),所述下治具(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清洗通孔(21),所述第一清洗通孔(11)和所述第二清洗通孔(21)一一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通孔(11)和所述第二清洗通孔(21)呈矩形、圆形、梯形或椭圆形阵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台部(21a)的小圆直径与所述圆柱部(21b)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漏水通孔(12),所述下治具(2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漏水通孔(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和所述下治具(20)均设置有四个相对应的安装孔(30),四个所述安装孔(30)两两成一组,两组所述安装孔(30)之间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和所述下治具(20)通过定位螺钉(40)连接,位于所述上治具(10)和位于所述下治具(20)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安装孔(30)配置有一个定位螺钉(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治具(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渭巍袁创迪张勇刘加伟汪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奥来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