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889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至少两个风淬室,每个风淬室内设有风淬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风淬室内设有钢渣收集装置,钢渣收集装置位于风淬室底部;钢渣收集装置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位于风淬室底部,在两侧铺设的轨道上前后移动行走,所述移动架上设有螺旋送料机构;移动架与风淬室的风淬方向垂直,还包括下沉式收料槽,所述下沉式收料槽位于风淬室底部的一侧,下沉式收料槽内设置有钢渣输送带;下沉式收料槽还与大倾角皮带机连接,所述大倾角皮带机位于风淬室的外部。该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多风淬室设计让各风淬循环使用处理,显著提升钢渣处理速度,采用负压除尘和喷淋降温技术,减少烟尘粉尘排放,增强环保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渣风淬技术的改进,具体为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风淬后的钢渣进行收料是通过打开风淬室仓门,装载车辆进入风淬室内对钢渣进行收料处理,该方式一则需要风淬室等待收料完成后进行下一次风淬;二则钢渣回收时仓门打开导致烟尘弥散。

2、所以如何对现有的风淬处理系统进行改进,在保证风淬效率的同时,对完成风淬后的钢渣进行有效收集,并提高收集效率,保证钢渣收料过程中的安全环保,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则需要风淬室等待收料完成后进行下一次风淬;二则钢渣回收时仓门打开导致烟尘弥散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钢渣风淬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风淬室,每个风淬室内设有风淬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风淬室还设有钢渣收集装置;

3、钢渣收集装置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位于风淬室底部且与风淬室之间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架上设有螺杆螺旋送料机构;移动架与风淬室的风淬方向垂直,还包括下沉式收料槽,所述下沉式收料槽位于风淬室底部的底部,下沉式收料槽内设置有钢渣输送带;下沉式收料槽还与大倾角皮带机连接,所述大倾角皮带机位于风淬室的外部。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敷设轨道,所述敷设轨道位于风淬室的两侧,移动架与敷设轨道上表面之间滑动配合。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敷设轨道是由混凝土基础板及混凝土基础板顶端的轨道组合而成,能够对移动架的水平移动进行导向,根据实际所需对移动架的移动进行控制。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下沉式收料槽的槽口处设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连接槽口与钢渣输送带连接。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沉式收料槽设置在风淬室的一端地下,且下沉式收料槽内部设置有可以运送钢渣的钢渣输送带,钢渣输送带与钢渣输送带之间设置有挡料板作为导料件,便于钢渣排入到钢渣输送带顶表面。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风淬系统包括风淬喷头和负压除尘喷淋口,所述风淬喷头和负压除尘喷淋口均位于风淬室的一侧且风淬喷头与负压除尘喷淋口位于同一平面内。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淬喷头配合负压除尘喷淋口钢渣进行负压除尘和喷淋降温,烟尘从负压除尘喷淋口排出,并且风淬室底端设置有正压通风口,两者相互配合,能够保证风淬室内部的加工环境,提高钢渣风淬的环保型。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淬室地面还设有下沉式喷吹管若干。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沉式喷吹管的输出端连接有高压风机,由下沉式喷吹管一端延伸出至风淬室表面进行高压气流喷射,从而可以对排入的钢水进行风淬处理。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收料仓,所述大倾角皮带机的出料口与收料仓连通。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料仓可以对钢渣进行收集储存,由大倾角皮带机输送到收料仓内部,收料仓可以做到无尘密封处理,并且大倾角皮带机外表面设置有壳体,在中转过程中,使钢渣不与外部空气接触。

14、一种钢渣风淬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5、步骤一、将带有钢水的钢水包吊装至任一风淬室的钢液倾倒架上,钢液倾倒架位于风淬室的进料口处;

16、步骤二、风淬室进料口上方的第一视觉检测装置对钢液倾倒架进行监测,钢液倾倒架对钢水进行倾倒动作,此时,移动架运动至风淬室的一侧并远离风淬喷头,正压通风板位于风淬室底部左右两端,风淬室内的风淬喷头对钢液进行喷吹动作,且负压除尘喷淋口对钢渣进行负压除尘和喷淋降温;

17、步骤三、风淬室内部的第二视觉检测装置对钢水的风淬时间和风淬效果进行监测,当完成钢渣的风淬工艺后,移动架自风淬室的一侧开始逐渐向风淬喷头方向移动,移动架上的螺旋送料机构与地面贴合并对地面上的钢渣进行螺旋送料,进而使得位于地面上的钢渣向下沉式收料槽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地面上的钢渣通过位于下沉式收料槽内的钢渣输送带进行收料和运输动作;

18、步骤四、钢渣输送带上的钢渣再次经过大倾角皮带机将风淬室内部的钢渣进行收集并运至风淬室外部,并将钢渣抬升至并列排布的多个钢渣的收料仓中,大倾角皮带机外部设有密封罩且密封罩的两端与风淬室和收料仓相连接;

19、步骤五、在进行上述步骤一至四时,其他带有钢水的钢水包吊装至除上述风淬室以外的其他风淬室的钢液倾倒架上,进行步骤步骤一至四的动作。

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当有钢水的钢水包吊装至任一风淬室的钢液倾倒架后,防尘罩可移动至钢液倾倒架外部,防尘罩位于钢液倾倒架的后端,对钢液倾倒架进行防尘动作。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水包对钢水进行中转处理,钢水包装入到钢液倾倒架后,通过移动防尘罩遮盖钢水包顶端,在倾倒风淬过程中,能够减少烟气从钢液倾倒架处飘出。

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架与地面间隔不超过1米,螺旋送料机构与地面间隔不超过0.2米。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架的位置设置能够保证螺旋送料机构的运动空间,而螺旋送料机构与地面的距离是避免蛟龙杆与地面摩擦,保证了送料的稳定性。

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沉式收料槽的长度与负压除尘和喷淋降温的喷淋区间长度相同。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沉式收料槽的长度设置等于负压除尘和喷淋降温的喷淋区间长度,基本覆盖了钢渣风淬的成型区域,其目的不仅为了有效收料,同时还达到减少用材的目的。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27、1.提高处理效率:多风淬室设计允许并行处理,显著提升钢渣处理速度;环保性能增强:采用负压除尘和喷淋降温技术,减少烟尘排放,增强环保性能;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性提升:防尘罩减少烟气散发,提高工作区域的安全性;材料节省:下沉式收料槽设计减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优化工作流程:系统设计合理,使钢渣处理流程更加顺畅,提高整体处理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风淬室(1),每个风淬室(1)中均设有风淬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淬室(1)中还设有钢渣收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敷设轨道(7),所述敷设轨道(7)位于风淬室(1)的两侧,移动架(2)与敷设轨道(7)上前后移动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下沉式收料槽(4)的槽口处设有挡料板(8),所述挡料板(8)连接槽口与钢渣输送带(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淬系统包括风淬喷头(9)和负压除尘喷淋口(10),所述风淬喷头(9)和负压除尘喷淋口(10)均位于风淬室(1)的一侧且风淬喷头(9)与负压除尘喷淋口(10)位于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淬室(1)地面还设有下沉式喷吹管(11)若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并列排布的收料仓(12),所述大倾角皮带机(6)的出料口与收料仓(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渣风淬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有钢水的钢水包(13)吊装至任一风淬室(1)的钢液倾倒架(14)后,防尘罩(15)可移动至钢液倾倒架(14)外部,防尘罩(15)位于钢液倾倒架(14)的后端,对钢液倾倒架(14)进行防尘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2)与地面间隔不超过1米,螺旋送料机构(3)与地面间隔不超过0.2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收料槽(4)的长度与负压除尘和喷淋降温的喷淋区间长度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风淬室(1),每个风淬室(1)中均设有风淬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淬室(1)中还设有钢渣收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敷设轨道(7),所述敷设轨道(7)位于风淬室(1)的两侧,移动架(2)与敷设轨道(7)上前后移动行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下沉式收料槽(4)的槽口处设有挡料板(8),所述挡料板(8)连接槽口与钢渣输送带(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淬系统包括风淬喷头(9)和负压除尘喷淋口(10),所述风淬喷头(9)和负压除尘喷淋口(10)均位于风淬室(1)的一侧且风淬喷头(9)与负压除尘喷淋口(10)位于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淬钢渣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淬室(1)地面还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成玉杨建华骆国锋韩勇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致呈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