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及输送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790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9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及输送线,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辊组件,支撑框架侧面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组件,第一转动辊组件与第二转动辊组件位置相对应,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自动上料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辊组件传动连接,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件,第二转动辊组件与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角钢进行自动上料的功能,防止角钢上料过程中与自动上料机构发生打滑,从而影响自动上料的进程,通过限位组件配合第一支撑板上的转动辊组件实现对角钢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错位,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角钢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及输送线


技术介绍

1、目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上料装置,一般采用将角钢放置在转动辊组件上,通过转动转动辊组件实现对角钢的自动上料,从而提升上料的效率,降低劳动量。

2、但是,在上料过程中,容易发生角钢与转动辊组件发生打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的上料工作,同时在对角钢进行加工过程中,角钢容易发生错位,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

3、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技术,特再提供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及输送线,用于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及输送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辊组件,所述支撑框架侧面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组件,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与第二转动辊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辊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与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底板上,两组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关于支撑框架底板中间对称。</p>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包含第一支撑架与转动辊,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辊固定套装在第一转动轴上。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与第一转动辊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位于第一转动轴组件的上方。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含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固定在支撑框架上。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框架侧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框架侧壁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组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与两组第一转动辊组件中间位置相对应。

11、一种输送线,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多组第三转动辊组件,所述机架的两端各安装有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第三转动辊组件均匀分布在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之间,所述第三转动辊组件与第一转动辊组件位置相对应。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架上端面设置有等距分布的转动辊组件,所述机架上的转动辊组件与第一支撑板上的转动辊组件相互配合。

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实现对角钢进行自动上料的功能,提升上料的效率,同时降低劳动量;

15、通过限位组件实现对角钢上料过工程中限位的作用,防止角钢上料过程中与自动上料机构发生打滑,从而影响自动上料的进程,且容易发生错位;

16、对角钢进行加工过程中,通过限位组件配合第一支撑板上的转动辊组件实现对角钢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错位,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辊组件,所述支撑框架侧面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组件,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与第二转动辊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辊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与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底板上,两组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关于支撑框架底板中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包含第一支撑架与转动辊,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辊固定套装在第一转动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与第一转动辊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位于第一转动轴组件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含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部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转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输出端与第一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固定在支撑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侧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固定在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侧壁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滑动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压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传感器与两组第一转动辊组件中间位置相对应。

9.一种输送线,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多组第三转动辊组件,所述机架的两端各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所述第三转动辊组件均匀分布在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之间,所述第三转动辊组件与第一转动辊组件位置相对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转动辊组件,所述支撑框架侧面上下滑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辊组件,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与第二转动辊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转动辊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驱动部件,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与第二驱动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底板上,两组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关于支撑框架底板中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辊组件包含第一支撑架与转动辊,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辊固定套装在第一转动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与第一转动辊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转动辊组件位于第一转动轴组件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钢生产加工用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堂单传彬王学明侯敬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